应用写作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3-17

应用写作范文篇1

关键词:片段;写作;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22-01

凡有成就的作家,无不是在情绪平稳、理性胜于感性时,写下流芳千古的大作。中学生又怎能在热热闹闹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应立足于文本,设计静思默想拓展写作的作业,于无声处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写作欲望,于无声处掌握写作技巧。

一、静静搜寻,仔细观察,学会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美景,教师应积极设置静思默想的写景片断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搜寻周围富有情趣的生活美景。

执教《第一次真好》时,当学生品味“我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这一片断后,我出示了作业——请闭上眼搜索自己喜欢的某个事物或印象深刻的某种景象,假设是第一次所见,再仿照课文第1、2两段来写。接下来的课堂进入了一片寂静,学生静静地写着,于是各种各样的第一次在学生的笔下出现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一棵杂草,第一次偷摘在阳光映衬下发出耀眼光彩的葡萄……片断完成后让愿意分享的同学静静地读自己的片断以及说说自己是如何发现的,就在静听中课结束了。课后我再挑选优秀的作品展示在班中的“美文共欣赏”园地中,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经过一番品味后竟有了十分情趣。

有了这“第一次”的尝试后,我又设计了一系列静思默想写景片断作业,让学生静心去观察我们周围的景:《秋天》一诗的作业,请同学们静静地到我们的校园中去走一走,看看你发现了校园秋天的哪些景致,再仿照《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把他们写下来;《夏感》后的写作作业,请静心回想你所熟悉的某一个场景,仿照课文第四段写一段话……正是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想、静静地感觉,学生的感官世界被充分调动,对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地观察,深刻地体味。

二、静静回想,反观生活,学会重现

作文教学还要善于立足学生的现实基础,设计出能够让学生静静回顾自己生活经历的写作作业。

执教《散步》一文时,文章最后段我轻轻地诵读,学生静静地想象画面……静静的想象中似乎连时间都凝结了,可学生的眼中竟有了泪光,再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感动之语砰然而出: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家庭,母慈子孝,相信他们的孩子会把这份美丽继续下去;人到中年,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我们的父母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可做些什么;他们走得是那么小心,那么不易,这是多么重的一副担子……紧接着呈现写作作业:静静回想自己与家人相处中类似与此的小事,用一段话把它书写下来。与家人相处的具体情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静静回想中,学生有话可写了。冬夜母亲给自己热被窝、暖脚的一幕得到了重现,大清早父亲为了不影响我睡觉轻声的起床干活受到了重视,小时侯母亲给自己扎辫子也出现了……在静默中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细致的回放,不再是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在静默中学生的心灵更纯净了,情感得到了熏陶,不再虚情假意;在静默中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生活情景得到了重现。

接着又从其他方面进行了种种尝试,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设计作业——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请静心回想你生活中遇到的最大一次困难,同时展现自己解决困难的整个过程,然后把它写下来。学生重现了自己的种种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在笔下诞生了。学习《白兔和月亮》后设计作业——请静静想象文章的结局(白兔是如何去请求撤消那个决定的,诸神之王又会如何表现),进行续写。此时写作的类型有了改变,学生的想象空间完全被打开,写作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习《金色花》后设计作业——请静静假想自己可以变成什么,又会做些什么,然后仿照课文来写一段话。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生活中那些原本熟视无睹的事件便成了鲜活的写作素材,生活经验就这样在静思默想中得到调动。

三、静静修改,感受意境,学会重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常常总是把“修改”挤出课堂,以为这样省时,可以让学生再多听点我们老师的“精彩言论”,殊不知却使学生在我们的课堂迷失自身,丢失本性。

执教《静夜》一诗时,呈现了初三学生何某的《夜》:

在月光下,夜是安静的,温柔而柔软,群山在沉睡,大地在沉思。

在月光下,夜充满了活力,有趣而美好,知了在歌唱,柳条在跳舞。

月光下,她沉着,花儿在争艳,而我们呢?我们在仰望。

应用写作范文

应用文教学重点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方法的指导,但这些知识内容难免过于理论化、抽象化,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将抽象的写作方法指导形象化,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教师在备课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习每一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之前,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这种应用文的写作目的,围绕“写作目的”这一核心,来决定应用文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例如,《求职信》的写作目的是告诉用人单位“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为什么我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因此职位对求职者的要求就是求职信写作的核心,也就是求职信的写作目的。《总结》的目的是能够对工作作出较为深刻的反思以此指导今后的工作,明确这一学习目的之后,学生就会明白总结应在写之前先要从对过去的回顾中提炼出经验或教训,再动笔去写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指导思想和核心。使抽象的应用文教学内容形象化,学生就有了对应用文写作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真正明白应用文该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要巧妙引入课题,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来学应用文,学生的写作灵感就很容易被激活。例如,在教学《寻物启事》时,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告诉学生“老师丢了一个黑色钱包,内有身份证、汽车驾驶证、单位业务发票3张。请你帮我找回来,该写一则怎样的应用文呢?”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写出寻物启事;在教学《招聘启事》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公司经理、学校校长、服装店老板等角色,提出对应聘者的要求,来写一则招聘启事。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到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实践,可以学有所用,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二)比较教学法1.文种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文种,使学生从根本上明确了《申请书》与《请示》,《总结》与《报告》,《感谢信》与《表扬信》的不同点,明确了一般应用文与公务文书的区别,从而在写作练习时避免文体之间的混用,从而正确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2.作品的比较。可以把教师的作品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与那些“问题习作”进行比较,在课堂上,这种方法很能刺激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兴趣。

(三)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把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讲评自己的作品,真正地把课堂教学的舞台交给学生,用他们自身的智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习作业法技校生的实习机会很多,有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习,还有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或实结,并在班中交流。

三、通过表扬,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技校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大多数为班内的中下等,基础相对较差,因此不被老师寄予厚望和关注。在表面看,他们在学习上已经是破罐破摔,然而,其内心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怀,需要教师用激励的言语启发他们的潜能,肯定他们的进步。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写作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的习作的“闪光点”。对学生作文的点评主要以欣赏为主,让学生相互寻找优点,适当提出建议,多用“评优法”,少用“归谬法”,对他们的作文切忌吹毛求疵、面面俱到,这会使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再接再厉,信心倍增,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应用写作范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读者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08-02

受西方修辞学理论影响,不少学者非常重视读者分析或者受众分析在英语写作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是在汉语写作中,研究者多从作者、篇章结构、语言修辞等角度进行研究,鲜有人从读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同为应用文写作,不论是英语写作还是汉语写作,读者分析都应该是写作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用文写作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对象不同。写作也应有区别,否则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受众是影响写作效果的关键因素

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者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修辞学》中就提出“演说由三种成分组成:演说者、演说的题目和演说针对的对象,最后一种成分我指的就是听众,是演说的目的所在”。演说者、题目、听众构成了演说的三要素。演说的过程是听众参与、观察、判断、评估的过程,听众最终是决定演说的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演讲者应该以听众为中心。他们应当把听众看成是一群具有一定动机、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人体,而不是一些无差异的同质化的大众。”为此,亚里士多德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在《修辞学》中阐述愤怒、友爱、恐惧、怜悯等情感;分析年轻人、老年人、壮年人、贵族、富人、当权者的性格。他认为听众处于不同的心情下,判断和评估就有所不同,所以演说者必须懂得听众的心理。

自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当代西方修辞学,对读者的分析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利时的法哲学家佩雷尔曼(ChaimPerelaman)认为所有的辩论基础为听众所能接受的信念,论辩必须适应听众。美国修辞学家伯克的“同一性”理论中,使双方达成共识的是修辞者和听众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修辞者与听众之间拥有某些共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包括共同观点、态度、物质拥有或其他特性。

在写作领域,以美国修辞学家布斯(WayneBooth)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受众的意识和理解能提高生产文章的质量,提醒作者:与人们进行交流能使人们希望与作者交流”。

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Bitzer在1968年发表了著名的《修辞情境》一文,他认为修辞情境以紧急状态(exigence)、听众(audience)与制约因素(constraints)等三个因素为标志。其中,修辞情境的存在与否,修辞的成功与否,往往就取决于有没有参与意识的听众,因为修辞的目的就是要影响听众的态度或观念。

西方修辞学提出的读者分析,经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英语写作的经典理论。同为写作学的范畴,该理论对汉语应用文的写作同样适用。汉语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不仅分析读者的性格特征、情感,还要分析读者所关心的事实、读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阅历,等等,当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观点、态度与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价值观、情感高度相似或重合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赞同,写作目的才得以实现。

二、基于写作过程的读者分析

读者分析是一种心理分析或思维过程。写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读者分析应该贯穿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

写作学按照时间顺序,常常把写作前的潜心准备、酝酿文稿的思维过程称为构思,包括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过程。把写作过程称为语言表达过程。整个写作过程合起来包括了立意、选材、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四个部分。

(一)立意时注意读者分析。俗语说“意在笔先,主旨先行”,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旨。主旨在应用文中是贯穿首尾、支配一切的中心,它是应用文的目的和意图。应用文的主旨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讲究的是作者的观点思想,或者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彰显的是作者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应用文作为反映客观事物、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书面语言,它的功能是为完成具体工作或办事的工具。为实现目的,应用文的写作思维一般只考虑写作者的情况与需求,考虑现实的情况,但极少有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情况的。作为办事工具,应用文有较为鲜明的阅读对象。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或者喜好,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二)选材时有意倾向读者。材料是文章的根基,是主题的支撑。应用文的材料选取经过收集、鉴别、选择、使用四个环节。其中对材料的选择一般遵循的是围绕主题、真实、典型、新颖等基本原则。此外,还应考虑到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等问题。如“幸福”这个主题,对不同的读者群选择的材料就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幸福是有爸爸妈妈的爱;作业少一些,玩耍多一些。对常年驻守边疆的军人来说,能与父母妻儿相聚就是最大的幸福。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_T作就是幸福的……选材要选择读者能理解接受的材料,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三)结构安排照顾读者习惯。文章的结构安排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思想认识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只考虑作者的思路,没顾及读者的理解。作为办事工具,要想把事情办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必须从对象的思维来考虑。也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对方最想知道什么?或怎么说对方才接受?如《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将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列为“九五”计划期间粮食自给工程受援县的请示》中,结构安排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说明受援的必要性;二是说明受援的可行性。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突出其条件的特殊性,符合上级领导的思考的顺序。

(四)语言表达达到读者接受程度。应用文语言表达要求准确鲜明,朴实无华,简洁明了,庄重得体。它虽然没有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和独创性,但汉语的语言表达丰富多彩,不同的对象因句式、语气、语调、风格等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如在系统内行文可以使用行活、术语,对系统外的行文则力求浅显、通俗。

三、读者分析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案例:某公司部门丽莎要召开一个会议,将自己的上司、向她汇报工作的一些下属、与她同级的一位同事召集在一起,目的让每个参加会议的人都做好发挥作用的准备,从而推进正在经办的项目。丽莎针对不同的对象故了三个不同的备忘录。

给她的下属:

亲爱的马克:

有关KI这个项目的会议定于7月12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进行。计划中要求你做一个有关第一部分的进度报告,所以请你做好准备,并带10份演讲材料来。如果你撰写报告书时有问题,请务必尽快告诉我。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在星期一,一起讨论报告的要点和演讲材料。请给玛丽打个电话,定个时间。

给她的上司:

尊敬的阿尔法:

我们已经定好在下星期四(7月12日)召开一个你曾经表示有兴趣关注的关于KI这个项目的会议。我已经就会议时间的问题与杰克商量过,不过最终时间还可以根据你的日程安排进行调整。时间安排在下午三点,不知您是否方便?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将从项目进度报告开始。也许,把时间定在两点或者三点半会不会更好?在你安排好日程后通知我,谢谢。

给她的同事:

亲爱的琼:

你能在7月12日星期四下午三点来参加有关KI这个项目的会议吗?会议安排了一个项目报告,我知道你想听听我们部门在此项目上的做法。阿尔法会参加部分会议议程。如果你要来或者想关心哪些内容,请告诉我,我们可以在12日之前谈一下。一起共进午餐怎么样?

丽莎与收件人之间有着三种明显不同的关系。一个是下属,一个是上司,一个是同事。虽然同是一件事情,但是由于对象不同,写作的目的、内容、结构顺序语言表达也有所不同(见表1)。

面对下属,除通知开会的时间和事件外,还要给下属布置任务。要求比较严格,用了“务必”、“无论如何”等词语。作为上司,与下属沟通带有一定的威严。

面对上司,告知开会的时间、内容,还征求会议的具体时间安排,语气也比较尊重、委婉,采用“您”、“谢谢”等礼貌用语。句式上采用问句征求意见“不知您是否方便?”“也许,把时间定在两点或者三点半会不会更好?”

面对同事,针对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信息的传递,如开会的时间、内容、与会的领导。语气随和,互动性较强。如“你能……来参加……吗?”“如果你要来或者想关心哪些内容,请告诉我……”最后一句“一起共进午餐怎么样?”是在关系平等且交情较深的情况下最好的沟通方式。

同一件事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写法,取得的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应用文写作中如能意识到读者分析的重要性,那么应用文的沟通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2IGZ192)

  • 下一篇:学生写领导慰问感谢信的范文(整理10篇)
    上一篇:信贷经理工作总结-成功案例和工作要点(整理10篇)
    相关文章
    1. 智慧课堂心得范例(12篇)

      智慧课堂心得范文篇1一、智慧课堂是基于以问题为载体的知识学习的课堂。知识来自问题。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知道学生求知的过程就是求..

      daniel 0 2024-03-17 16:08:13

    2.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范例(3篇)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范文一、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

      daniel 0 2024-03-17 15:36:13

    3. 课内阅读理解技巧范例(12篇)

      课内阅读理解技巧范文篇1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有效性面对多元文化不断碰撞、国外文化软侵蚀的形势,青少年的语文教育引起人们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学教育更关注如何提高学生..

      daniel 0 2024-03-17 15:04:13

    4. 生态学导论范例(12篇)

      生态学导论范文篇1关键词:马克思思想;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当代价值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高度统一是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本文想从源头上理清马克思思想的科学..

      daniel 0 2024-03-17 14:32:13

    5. 伦理学基本原理范例(3篇)

      伦理学基本原理范文中国伦理学界关于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似乎已经告一段落,然而在我看来,关于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依然有待深入。本文试图在回顾与评价已有观点的..

      daniel 0 2024-03-17 14:00:13

    6. 伦理学范例(3篇)

      伦理学范文海德格尔的学生、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约纳斯(HansJonas,1903年~1993年)在1979年出版了《责任原理:技术文明的伦理研究》一书。此书出版后很快就成为了当代的经典之作,于..

      daniel 0 2024-03-17 13:28:12

    7. 国际商务礼仪的特点范例(12篇)

      国际商务礼仪的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公务礼仪对台公务礼仪是社会学科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一直具备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取得..

      daniel 0 2024-03-17 12:56:12

    8. 装配实训报告范例(3篇)

      装配实训报告范文一、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强化基层应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镇街、村(居)、企业、学校应急组织建设,整合基层应急工作力量,理顺工作关系,在各镇街、村(居)、学校..

      daniel 0 2024-03-17 1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