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教育范例(12篇)

daniel 0 2024-03-18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1

1老年健康教育的内容

1.1维护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指导老年人正确评介自我健康状况;教育老年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克服老年人对人生的生与死的恐怖;教育老年人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树立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新观念,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丰富精神生活;指导老年人安排好家庭生活,将“代沟”问题处理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良好的心理养生技巧。

1.2老年生活卫生知识: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遵循易咀嚼、易消化吸收、防止便秘、补充必需营养素四个原则;按时作息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衣着宽松合体,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鞋袜舒适防滑;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

1.3健身、休闲指导:

让老年人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长寿的作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以体育锻炼的原则,适宜于老年人锻炼的方法和项目,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卫生保健事项等。使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并能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引导老年人从事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养花、书法、曲艺等,使他们在休闲和娱乐中体验人生的乐趣。

1.4常见老年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合理用药知识:

老年人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如老年痴呆等;威胁老年人生命的各种疾病的防治如心、脑血管病等;以及高血压、腰腿痛、意外伤害等常见老年疾病的防治要点。

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掌握家庭常备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药物的贮存方法和防止误用的措施;误用药物和用药过量时的应急解救措施;服食补药和药膳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如何识别过期、变质药物等,并要纠正老年人用药过量和克服药物成瘾等问题。

1.5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

指导和帮助老年人接受死亡现实,解除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冷静、尊严地走向死亡;为临终老人创造尽量温馨的环境,组织亲友探望;帮助老人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协助医生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无痛苦地离去。

2老年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2.1国家对老年工作十分重视,各级政府有主管老年人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如老干局、老年人协会等,大部分老年人离、退休后回到社区,有宽裕的时间,依靠各级老年组织和各基层单位的支持,在实施老年健康教育活动时,利用这些老年工作部门和老年人群众组织,通过他们来发动和组织老年人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2.2老年人从事的许多活动本身就有保健性质或健康促进作用如老年合唱团、老年书画社等,通过协调把健康教育活动与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利用这些组织举办老年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培训班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

2.3老年人普遍比较关心健康问题,动员热心公益的老年人参与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保健知识,而且老年人之间更易沟通和理解,让老年人自己参与组织和实施则更有亲和力和号召力。

2.4对老年人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当老年人行走不便时就需要家人的照顾,让他们学会照顾老人的起居,学习测量血压、体温的方法,学习对老人进行心理调适的技巧,掌握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等。

总之,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问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开展老年健康教育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过程中,不必过分苛求所传授知识绝对准确。而是突出科普工作的易懂性、易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健康评估;教育;指导;促进康复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老年人占所有糖尿病病人总数的40%以上,严惩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在工作中注重对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了解和掌握运动锻炼、饮食及其他保健知识,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病人康复。

1健康教育评估

通过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分析病人状况,以便于进行针对性指导。

2健康教育内容

2.1入院指导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并安置好,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设施、环境等,并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饮食和运动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地位和方法等。

2.2教会老人及其家属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①消毒采血。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尖,待干后用采血针快速刺指尖;②测量。将试纸条插入血糖仪,待其标识不闪动时,利用虹吸作用将血吸到试纸条,过几秒钟屏上显示数值;③监测血糖的情况和时间。饮食改变或运动变化,或血糖不稳定时,手术前后等。血糖控制较稳定的可每周监测一天,包括餐前半小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④记录。及时记录,内容包括测量的日期、时间、餐前或餐后,用药的时间、种类和剂量,影响血糖的因素等,每次就诊带上记录,以便得到医生指导和修改治疗方案。

2.3生活行为指导①首先控制总热量,指导平时的饮食,注意经常变换食物,摄取各类食品,避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通过食用荞麦、燕麦、玉米、豆类、绿色蔬菜等高纤维食物,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具有减肥、降脂作用。②不饮用咖啡,少食辛辣调味品,戒烟、禁酒,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③饭后要适量运动。a、首先运动既能使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下降,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降低降糖药物的用量,并使脂蛋白酶的活性增高,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而且还能降低血压,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精神紧张及焦虑情绪得到减轻,从而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对预防糖尿病后的慢性并发症起到一定的作用。b、运动方式,老年糖尿病病人适合平路快走或步行、自行车、体操、散步或打太极拳,以及轻度家务劳动等。c、运动强度,运动必须遵循个体化的差异,肥胖程度、由轻到重的原则进行,应采取低中度的有氧训练。d、运动的频率,一般以每次20—30分钟为佳,每天一次或每周运动3—4次,如果间歇超过3—4天,则达不到效果。④指导老年病人合理休息,睡眠充足,以便血糖保持稳定。⑤指导老年病人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2.4药物治疗指导口服降糖药,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应遵医嘱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值逐渐加大剂量,指导病人观察大便的颜色,定期监测大便潜血、血象等,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2.5预防和处置低血糖①低血糖的识别。常见症状有心慌、出汗、头晕、眼花、双手颤抖、乏力、饥饿感明显,手足或嘴唇麻木或刺痛,说话含糊不清或跌倒等。②低血糖的处理。即刻给予10—20g糖或喝一杯糖水、果汁等,如症状不缓解,可多次服用,必要时静脉补充糖。③有条件者就每2小时监测血糖。④预防。按时吃饭,如果延迟吃饭,应预先吃些干馍片或水果,或延迟服用降糖药。保持运动量的恒定,运动量大时,适应补充食物。不空腹饮酒。外出时随身携带标识牌和必要的食物,标识牌上注明病名、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等,以便发生问题时他人给予及时处理。

2.6对糖尿病高危患者的教育①每天明亮处检查足部、脚掌等。②洗足水温应为37度,洗净要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③不要赤足行走或赤足穿鞋,或穿凉鞋拖鞋,防止异物刺伤皮肤。④鞋要舒适,每天检查鞋的里面及时更换袜子。⑤禁用鸡眼膏或有腐蚀性药物处理鸡眼等,以免发生皮肤溃疡。⑥如果出现水痘或割破,应立即求治。

2.7对其他并发症的指导①定期检查眼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②经常监测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判断是否为糖尿病肾病。③要注意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和感觉障碍。

2.8心理指导老年糖尿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轻者易漏诊,导致治疗延误而使病情加重;重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诊断为糖尿病后,患者思想紧张、焦虑,并因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在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以通俗的语言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及控制方法,正确认识,勇敢面对疾病,坚定抗病信念。

2.9出院指导介绍出院后的休息、饮食、用药、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定期复查肝功能等各项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治疗。

总之,患糖尿病并不可怕,而糖尿病的并发症危害甚大,积极运用基本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使血糖控制良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接受康复教育。

3效果评价

3.1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学到了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

3.2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及时治疗可缩短病程,加快康复。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248-02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及眼底并发症。因而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3]。烟墩街道居民大多数属回迁户,从农民一跃成为市民,生活富裕了,生活习惯改变了,但人们对健康缺乏关注,健康知识匮乏,以至各种富贵病纷至沓来,尤其是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对老年人健康教育意义非同小可。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让高血压病人充分了解病因,并发症及康复保健重要性。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356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1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356例。见下表:

符合1999年世卫组织高血压判定标准,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健康教育内容

2.1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

2.1.1高血压定义、分期、主要并发症及危害性。有关高血压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防治效果[4]。

2.1.2如何自测高血压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保持安静,每测三遍取平均值为本次测血压值。需要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

2.2药物指导

向高血压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服用方法和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给患者制定服药时间表,部分患者因血压正常而停药,血压升高又加量,导致血压反复波动,须遵医嘱坚持服药。少数患者测量血压前停服药物,以至血压高出正常。正确的认识是无论什么时候测量血压,仍按平常服药,以达到检测药效的目的。通常降压药是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大,经一段时间治疗,再根据药物效果调整剂量以维持疗效。

2.3鼓励运动

运动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5]。运动要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生活习惯和体能状况而定。提倡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不要做剧烈运动;运动要适宜如散步、气功、骑车等有氧运动;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在清晨活动,因清晨起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粘稠度高是心血管意外好发时间。适宜在下午4-6点活动。

2.4保持心理平衡

2.4.1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说明:坚持长期合理有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增强遵医服药行为,主动定期检查。

2.4.2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创造放松的心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避免刺激和烦躁紧张,从而有益于血压稳定。

2.5倡导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少食甜食、油腻、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杂粮高钙食物,吃低盐膳食,建议每人每天供盐不超过6g。

2.6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证合理休息和充分睡眠。每天至少睡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而合理的安排午睡时间认识到烟酒对人体的危害,自觉戒烟限酒。

2.7减重二便指导对超重和肥胖者要求逐步减轻体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秘结时应避免憋气使劲,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缓泻剂等,排便时下蹲和起立时勿过猛过快。

3健康教育形式

3.1面对面口头教育

3.1.1患者就诊治疗或主动来门诊测血压时,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等。

3.1.2利用家访入户调查时,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口头宣教或发放宣教材料,对高血压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

3.1.3定期随访时,检测血压是否正常,询问服药情况及给于生活方式指导等。

3.2成立高血压病人俱乐部公布活动方案,制定每期活动主题,通过短信形式通知患者,让患者自觉参与。先由专家授课、答疑,再进行相互交流。

3.3每月在社区授课一次,选择在病人相对集中小区进行。每次90min并免费发放定量盐勺、定量油勺、以及《高血压防治手册》,以提高授课效果。对文化程度不高的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不宜太多。应因人施教,因病施教,便于理解和接受。

3.4随机性教育社区医务工作者工作在社区,是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频繁与居民接触,随时交流,可以针对特定个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及保健知识,回答患者的提问。是适应性很强的教育形式。

3.5文字电教教育通过黑板报、播放VCD、听录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资料指导患者有关疾病知识,同时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

4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初步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人数明显提高;血压降至正常人数增加61.6%,有21例血压有所下降是由于伴发高血脂等并发症、7例无效的患者由于遵医行为不良或并发肾病、家族遗传性高血压、血管狭窄等引起的;严格遵守医嘱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患者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提高,能主动参与步行、慢跑、太极拳、体操等各项康复活动。大吃大喝现象减少,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的人明显增多。见下表

5体会

5.1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灵活运用。切不可学生式课堂教育。

5.2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结合实际,不能理论化的课本教育。

5.3教育目的应明确: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认识到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能在健康教育时搭车买药或转诊病人,从中牟利,失去健康教育的意义

5.4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通过健康教育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紧张焦虑,而是提高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遵医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或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5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n]第1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

[3]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74.

[4]钱岳晟,张凤茹,王敏敏等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15):477.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4

病人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病人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与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衰退,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病人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病人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临床资料:2007年~2012年共收治老年患者184例,其中发生安全问题28例,男10例,女18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2岁。

2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

2.1病人方面

2.11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约为男性的2倍。王晶等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而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另外,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是机体生理功能下降的结果,它会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

2.1.2病理因素①老年病人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差,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意外损伤。③疾病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的影响,加上药物的副反应等会诱发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引发共济失调;扩血管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头昏跌倒。④老年病人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2.1.3心理性因素焦虑、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证,高楼住宅综合征,使老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2.1.4药物性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是不安全的显著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铁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1.5环境因素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

2.1.6其他因素老年人酒后热水澡时间过长、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等情况都会引起意外损伤。

2.2设施器材方面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痤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床旁无呼叫器等。

2.3护理人员方面:告知、健康宣教不到位,缺少温馨提示等等

3健康教育

3.1制定防范病人安全问题的预案及措施

针对病人安全问题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防范跌倒、管道滑脱、药物不良反应、烫伤等的预案及措施。以防为主,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3.2建立病人安全问题评估制度,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安全问题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分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脚轮椅的稳定性、走廊扶手、如厕的方便程度、冷热水调节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病人有事能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

3.3建立病人安全问题免责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3.4护理人员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内容尽量详尽,认知风险,管理风险,降低风险。对老年病人加强巡视,观看安全教育录像,黑板报,谈心等方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检查和防范意识。安全有效的宣传教育和交流沟通往往会引导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向安全方向转化。对病人及直系亲属进行安全问题风险及后果的告知,清楚讲解并强调留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家属的责任,并让家属在护理记录单或医生谈活记录上签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3.5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警字标识能提示病人注意某个安全环节,明确告知病人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病人随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55岁以上老年病人400例,其中男182例,女218例。拟定每日排便1~2次属正常排便,1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d才大便1次为便秘。在病人入院当日护士采集护理病史时进行资料收集,400例老年病人中排便正常者200例,便秘180例,其余20例为其他排便类型。180例老年病人便秘患者中男83例,女97例。55~65岁54例,66~75岁95例,76~82岁31例。脑梗塞后遗症25例,糖尿病45例,肺源性心脏病2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1例,高血压12例,情绪抑郁、焦虑26例,其他慢性疾病13例。

二、便秘原因分析

便秘虽然为一种临床症状,但其原因复杂,临床常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一般器质性便秘必须通过外科途径才能得以解决,而功能性便秘的形成常常缓慢渐进,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机体而形成。本文仅从功能性便秘的诸多常见原因方面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

1)老年病人咀嚼功能下降,多选用低渣精细饮食,食物中纤维素含量少、水份不足。肠壁缺乏机械的或化学的持续性刺激,蠕动缓慢,致粪便在肠腔停留时间延长,粪质变硬不易排出。

2)年老病人体弱、体力不支、长期卧床、缺乏运动,肠道肌肉变得松驰、萎缩、退行性变,导致肠蠕动和分泌减少,粪便滞留肠腔。

3)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大多数老年人常常情绪低落、忧郁、焦虑、恐惧、失眠,肠肌神经兴奋性低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条件反射发生障碍,致肠管运动异常,久而久之大便越来越干燥。

4)长期服用某些有便秘副作用的药物,如吗啡、铁剂、氢氧化铝、次碳酸铋等。

5)因便秘反复使用泻药或清热泻火药,如长期服用潘泻叶,误认为便秘是“上火”引起,经常自服三等。此类药只能起到暂时通便的目的,长期使用会造成津液更加不足,大便更加干结,便秘程度更加严重的后果。

6)由于大便秘结,排便困难,病人过于用力,痔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痔静脉曲张,形成内痔、外痔、血栓痔、混合痔。痔疮的形成,排便时出血、疼痛,病人对排便产生惧怕心理,以致食少、饮少,进食的过少食物不能对肠壁产生排便刺激反射,肠蠕动力进一步下降。

三、护理

针对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原因及老年人疾病的特殊性,询问便秘开始时间、大便频率、性状、用药情况、日常饮食、活动及伴随症状等,给予护理评估,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采取适宜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1)帮助老年病人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多进食粗纤维类食物,主张粗细粮混食、荤素食混合,多食蔬菜、豆类、海藻、肉类、水果等,保证肠道内有足够的纤维素刺激肠道,利于排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日食用一定量的蜂蜜、核桃仁、酸奶等食物,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2)鼓励病人增加活动量,在疾病恢复期及平时生活中坚持每日慢走30min、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以利提高腹肌、刮约肌及盆底肌肉的肌力,改善肠道蠕动。

3)鼓励病人在病情没有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2000~3000ml,清晨起床后饮用温白开水或加入少量食盐的淡盐水1杯(量约250~300ml),以增加消化道水分,刺激排便。

4)指导并协助病人每天按摩腹部20~30min,按照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即结肠蠕动方向按摩,沿按摩方向连续不断、由轻到重的手法按摩,注意按摩力度适中,以病人能够忍受为度,促使结肠内容物向下移动,增加腹压,促进排便。

5)指导并帮助病人按压天枢、石门、大肠俞、支沟、三阴交等穴位,每日2次,每次10~15min,达到调理肠胃、行气活血、补肾培元、清三焦热毒、调补肝肾、健脾益气等功效。

6)指导病人排便方法,嘱排便时不能太过用力,太用力时张口吹气,减轻腹压,避免发生用力排便时所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及危象。

7)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是大脑支配下的一种生理活动,定时排便能产生条件反射,不管有无便意,都应按时临厕,久之即可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8)依据老年人所患疾病,了解其心理状态、饮食及排便情况,进行适宜的心理疏导,并讲解情志致病的机理,消除其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帮助病人情志平和,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大脑神经对排便反射的正常反应性。

9)对于顽固性、复杂性便秘患者,协助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合理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或灌肠等方法,解除病人痛苦。

四、结果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6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经人群调查,我国60岁以上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达38.2%。心脑血管并发症高且严重,据统计2/3心肌梗塞患者、3/4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我国高血压的发病趋势具有明显的“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健康教育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则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1症状少:老年人反应迟顿对持续性高血压有较长时间适应,但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多,在靶器官明显损害前,半数老年患者无症状,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40%,如:心肌梗死、猝死、脑缺血、脑梗塞、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等。

1.2老年高血压为典型的生活方式之一,综合诸多大规模研究,发现国人高血压有三大特点,第一,高盐摄入使血容量增加,高血压患者对盐更敏感,产生血压增高的几率就也更高。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而在中国,北方人每天吃12—18克盐,南方人为7—8克。中国人不但盐吃得多,血压还对盐很“敏感”。中国六成的高血压患者都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即服用高盐后血压会随之增高。而这代的老年人因为生活贫困的关系,食盐量更多,加上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喜欢食用钠盐高的食品,同时老年人肾脏排钠能力降低。钠盐摄入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血管腔狭窄,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而现在生活提高了,菜里油又喜欢放的多,更促进了高血压的形成。

2老年人对高血压认识

过去一直有一种错误概念: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也随之增加.所以认为老年人(>60岁,以下同)sbp160mmhg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现行国内外把高血压定义为>140/90mmhg,并没有对老年人有什么特殊照顾.所以老年人血压>140/90mmhg就是高血压,但是许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性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对长期坚持用药甚至终生用药不认识、不理解,服药不能持之以恒。服药后血压稍降或症状稍减轻即停药。据有关文献报道[1]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是造成不遵医行为的主要原因.

3老年人对自身高血压的态度

恐惧型:农村家家无秘密,一家有事户户知道,那些同龄人的中风、瘫痪、死亡的事例使一些人产生恐惧心理,一天会要求社区的医生护士测量好几次血压,还是感到惶惶不安。

抑郁型:一般见于家庭经济拮据,为经济状况发愁。也认为自己年事已高,不值得再浪费钱,有的甚至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厌恶、冷漠。

乐观型:性格开朗,比较风趣幽默,能正确对待疾病。

依赖性:此类老年人变得软弱,对事情无主见,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事事都要依赖别人,家属不能离开半步。

盲目乐观型:多见于无症状者,认为大多数人都不会中风,自己没不适的感觉,更加不会那么倒霉。

4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只有人们了解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2]。

5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

5.1老年人接受知识能力差,记忆力差。

5.2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还是流于形式,对于偏远农村地区不能普及。

5.3健康教育资料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需要,农村老年人文盲较多,更是难于理解.产生误解的较多。

5.4因为经济大潮的影响,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导致整个村庄几乎都剩下老年人,而高龄老年人单身的又多,很多老人都是独住家中,不能得到及时的信息和帮助。

6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给于相应的支持系统

6.1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3]:提示老人的家属、亲友经常陪伴,鼓励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体现其自我价值,让其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导家属学习现代护理手段来调节、疏导、宣泄患者的消极情绪[4]从而促进身心的不断康复。

6.2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家庭成员是患者的精神和经济支柱,当家庭成员因生病、残疾等原因致使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时,其家庭成员总会帮助、照顾、体贴他(她)[5]。注重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辅导及心理沟通,使其正确理解高血压,理解患者不是无病,主动为患者营造一个融洽、祥和的家庭氛围。

6.3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系统:目前农村医疗保险已经开始普及,这大大提高了患者及时就医的机率.提高了高血压的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参考文献

[1]宋光云,孙秀娟.不遵医行为导致癫痫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行为科学,2002,11(6):700.

[2]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39.

[3]孙玉梅,阮海荷,孟春英.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59.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病科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08-0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正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自开展整体化护理以来,始终坚持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导,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或掌握基本健康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问题,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2],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在老年病科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需结合老年人特定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内容[3]。为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知识获得情况,我们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期间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选取标准:①年龄在70岁以上,意识清楚,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患者。②住院期间接受过完善的健康指导,住院时间3d以上,出院3个月以后。③排除无法取得联系或不愿意接受调查者,共调查508例患者,其中,男性327例,女性181例。文化程度:文盲85例,小学128例,初中189例,高中及以上106例。住院天数3~67d。诊断:心绞痛70例,高血压121例,糖尿病123例,肺部感染87例,脑梗死99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均为第一诊断,年龄最大95岁。

1.2方法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进行回访,问卷共分12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知道和不知道两个条目,主要了解患者对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回访人员为住院期间患者的主管护士。调查时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并对调查内容进行逐条讲解,使调查对象对每个问题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调查人员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判定并记录调查结果,按类别分组,采用划记法统计每组人数再计算百分率。

2结果

508例老年病科患者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3.1结果分析

本调查显示,对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总体成效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不够,不能遵循健康指导,未达到预期目标,分析原因有:①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现代护理观,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态度敷衍,甚至把健康教育看成额外的工作负担[4]。②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有抵触情绪,影响交流的深度。③健康教育质控体系不完善,效果评价不到位,评价标准不统一。④家庭其他成员对健康教育不重视。

3.2对策

3.2.1从事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沟通能力,集多种专业技能于一身。这需要通过专业培训来实现,医院要对护士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激发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激情,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并使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从而制订严密的健康教育计划,实现健康教育目标,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保护性、阶段性、程序性的原则。作为管理者要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结果及时修改教育计划,并建立长效机制。

3.2.2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健康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老年人的疾病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对家庭其他人员的健康教育是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成员,更是能起到宣传和执行的双重作用。

3.2.3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患者的整体性和个体差异。在集中授课时要用通俗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在个性化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听力、视力、不同的职业背景、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反应程度等因素,以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制订出个性化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最终得到预期教育目标。

3.2.4重视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老年病科的住院患者大多病程长,有复发倾向。需长期接受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遵医嘱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诱发因素的排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通过出院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教育(随访教育)也可促进院内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

实践证明,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及家属建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具有减少医疗纠纷的潜在功能;能减少慢性病的复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也可促使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2(11):676.

[2]铃木美惠子,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1-22.

[3]唐敏.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63.

[4]穆睿华,于莹,刘丽霞.影响医院健康教育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10):1693.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8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研究显示,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浅析天津市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及促进对策,推动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发展。

1天津市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现状

1.1天津市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天津市统计局《2008年我市人口发展状况》报告,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1.58万人,比重达11.88%,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26%,天津市人口老龄化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位列第三。高血压等慢性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并通过这三个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天津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1.2天津市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资料显示,自2008年天津市实行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以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为44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个人与家庭健康档案并实行随访管理;对60岁以上确诊并已建立健康档案的16万名社区高血压和6.1万名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检测,指导用药和饮食。老年人健康教育在天津已逐渐展开,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如何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老年人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指导老年人把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

2促进对策

2.1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体系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世界各国健康教育成功范例的事实证明,普及保健知识这种手段的潜力比其他任何可以想象的科学进展都大得多。故以社区为基础,建立一专业性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培训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其目的是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使老年人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即不仅把健康知识与信息传递给他们,同时管理、指导、监督社区老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健康知识落实到健康行为。

2.2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倡导“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思路是以预防为主,主要内容是老年人如何预防疾病,工作任务的完成是以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为主,而老年人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要求积极参与,老年人自身是主要角色。事实证明,老年群体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的增强,比依赖建再多的医院、培养再多的医生或在医疗技术上增加再多的费用等具有更大的潜力和收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应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实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应突出饮食营养指导、合理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家庭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心理指导及安全行为指导,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锻炼等综合运用于老年人健康促进全过程中,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9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帮助对象人群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008年以来,疗区老干部管理办,利用疗养院资源优势,把健康教育结合到退休干部管理工作,使疗区退休干部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受到老干部的认可。

1健康教育结合到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意义

1.1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能机构不断扩大,教育内涵不断扩展,教育对象不断扩大,因此,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在老干部管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是为老干部服务的重要内容。

1.2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退休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已逐步进入“双高”(高年龄、高发病)期,体质差、抵抗力弱,易受疾病侵袭、健康困扰,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预防、自我保健能力,对于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3更好开展老干部管理工作的需要:把健康教育结合到老干部管理工作中,加强管理人员与老干部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体现组织对老干部的关心、关爱,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不仅促进老干部健康,也利于老干部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确保老干部队伍安全、稳定。

2老干部健康教育的措施

老干部健康教育,应选择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预防性教育、自我保健性教育和疾病知识教育为主。

2.1常见病、慢性病知识宣教:老干部多见的系统性疾病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了解这些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等基础知识,强调这些疾病的监测,如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强调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保持血糖平稳、优化饮食结构;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应强调戒烟、家庭氧疗的意义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价值等。

2.2高危病预防宣教:高危病主要是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多见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症、脑卒中和深静脉血栓等,应注重这些疾病发病原因、发病先兆及急救措施,减少疾病的发作,有效进行急救。

2.3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受老化情绪、衰老、疾病、精神创伤、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往往与身体疾病不可分离、互为因果、互相加剧,从而使病情恶化,导致不良事件发生[1]。教育老年人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培养顽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督促老年人积极加社会活动,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做到心明豁达,知足常乐。

2.4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教育: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是用药物可以解决,只能应用健康教育的策略,WHO调查指出,人类的健康和寿命60%处决于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进行正确行为指导。培养合理饮食、积极锻炼身体、积极休息的基本健康行为,戒烟、戒毒、不酗酒、不滥用药品,避开环境危害,合理利用卫生服务,养成定期体检、定时预防接种、及时求医、自觉遵医的良好行为。

2.5膳食营养指导:合理营养是加强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进程、防治各种老年常见病,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的必要条件,而营养不良或营养过盛、紊乱则有可能加速衰老的速度[3]。通过健康教育,让老干部摒弃传统的饮食观念,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传递“平衡膳食”理念,遵循老年人健康饮食原则,针对性地宣教营养缺乏病的预防知识及营养素对疾病防治的有效作用。

3老干部健康教育方法

3.1因地施教:疗养院强大的医护队伍,是开展健康教育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人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强,容易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定期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与老干部交流,进行健康咨询、预防保健、饮食营养及心理疏导,帮助老干部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护理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3.2因时施教:根据气候、季节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春季对老年性哮喘进行专题宣传、温馨提示,讲解预防方法,夏季气候炎热,对防止中暑、蚊虫叮咬等进行针对性宣传,提高自我防治能力;秋冬季节,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及时提醒,提高防范意识;特殊时期还可进行专题教育,如“流感”期间,适时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3.3因人施教:老年人随着生理机能的退行性改变,认知能力、记忆力、听力、视力、体力明显下降,性格上更加固执,更加强调自我。教育内容要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教育手段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以老干部主动参与为佳,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授课相结合。对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老干部,要经常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以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疾病,多些快乐、多些幽默、多些宽容和理解。

4在老干部管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思考

4.1教育行为的合理性: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举证责任倒置,开展健康教育也存在潜在的法律责任,在老干部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必须加强教育的组织与领导,规范教育程序,保证教育行为合法、合理,强调教育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利用疗养院现有资源,根据老干部特点,制定切实可行教育计划,进行针对性教育,满足老干部健康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4.3教育成果的实效性:讲究实效,保证教育成果,建立健康教育评价,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苑学愚,张卫东.中老年健康体检4192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1.54(1):26

[2]王刚,张彤.亚健康状态的饮食营养防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3:238-239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高血压病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杀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干预的主要阵地,社区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本研究通过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辖区内某社区102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通过对某社区5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确诊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其中男55名,女47名;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3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5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7名。以上人员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

1.2方法①通过发放调查表及健康体检,了解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②编写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通过社区医生发放给患者并进行防治知识指导。③发放免费测血压卡,让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测血压,并进行健康教育。④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对不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测血压的患者进行上门追踪。⑤利用社区对老年人发放养老补贴的机会,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⑥半年后采取复查血压,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血压病的控制率、自我管理能力等进行效果评价。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心理指导据有关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都是高血压升高的诱发因子[1],社区医生应主动告知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发展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育患者只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绝大部分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盐的摄入量5~6克/d,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适当摄取优质蛋白质,食用含钾丰实的食物及降脂食物。

1.3.3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升高血压。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则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特别是减少脑卒中等并发症的风险。如需饮酒,白酒应在50ml以下,葡萄酒在100ml以下,啤酒在200ml以下即可。

1.3.4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的主要措施。让老年患者了解口服降压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服药方法、服药剂量及时间、用药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动态观察血压,嘱医嘱增减药物剂量,不能因血压得到控制随便停用药物。

1.3.5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减轻或消除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减轻体质量,调控脂质代谢紊乱和糖耐量异常,改善心脑肾的血供[2]。运动应选择体力消耗不大,动作简单,变化不大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以下午为宜,每次1h,每周3次或每次30min,每周5~6次,并根据年龄、体质、血压值运动后的自我感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并持之以恒的坚持。

1.3.6血压监测通过发放免费测血压卡,指导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测血压,血压不稳定的2~3d测一次,血压稳定后每周或每半月测一次并记录结果。社区医生根据情况调整降压药;对不主动到社区服务站检测血压的,社区医生上门跟踪随访;对有条件的患者,动员其购买血压计,教会患者如何测血压。

1.3.7自我保健知识教育社区医生经常跟患者接触,在与患者交谈中,适时宣传高血压病的危害性,由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等。

2结果

102名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在心理适应、合理膳食、正规服药、适度运动、血压监测、自我保健等方面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半年后的监测资料显示,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率由9.8%提高到50.98%(见表1)。

3讨论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老人高血压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从而促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由于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发病时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生高血压病,病程往往伴随终身。患者很难长期坚持服药、定期随诊。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限盐、限酒、适度锻炼控制体质量,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血压[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就要通过经常与患者接触的社区医生的正面引导,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保健意识,减少和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阎清、阎红.中老年高血压知、信、行,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国医药导报,2010,5(5):95.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1篇11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9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糖尿病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日趋上升之势,不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病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引起死亡[1]。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对糖尿病的预防知识严重匮乏,尤其在农村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形势更不乐观[2]。多数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很大,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改变其不健康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3-6]。为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本科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难点进行分析并积极开展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时存在的难点分析

1.1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以及不能认识到疾病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再加上教育程度偏低及缺乏基本医疗保健卫生知识,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定义、分型、相关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急慢性并发症危害认识程度低或根本不认识,不知道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当确诊为糖尿病或出现糖尿病相关症状时,患者往往能忍则忍,不积极主动治疗,不重视自我保健,以至于很多患者丧失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多数老年患者会等到症状很严重且影响继续劳作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时才愿意到医院治疗;一旦病情稍微好转,就急忙要求出院或拒绝治疗,不能持续治疗,无法保证治疗效果,遵医行为低下[3,7-9]。另外,农村地区的老年患者往往对使用胰岛素有抗拒心理,一则认为小题大做,嫌麻烦;二则担心医疗费用大,自己无法承担。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每天都干活,不必再坚持有氧运动。而有的患者则认为自己能吃能睡,没有必要每天监测血糖,认为抽血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

1.2自卑心理较重[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患者入院治疗后,无法适应治疗环境,也不能有效地跟主管医生及病友沟通,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愿意与人交流,不愿意与人接触,甚至拒绝继续住院治疗。

1.3不信任医务工作者农村患者由于经济、认知方面的原因,容易不信任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对护士健康宣教不信任或心不在焉,错误地认为护理人员只是单纯会打针或发药,不相信健康教育会对治疗产生效果,没有意识到糖尿病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2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难点的护理干预对策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健康。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语言诚恳、热情、大方,关心体贴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制度、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呼叫仪使用方法,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10-12]。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尊重患者的人格及风俗习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努力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2.2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心理状况、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不同疾病阶段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危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安全用药,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及足部自我检查等,协助患者设立明确可实现的目标,并鼓励患者实现。语言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尽可能贴近患者生活[13,14]。

2.3采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①讲座教育,应用多媒体每周1次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病因、发展及转归、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讲解均衡饮食及食品交换法,并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小册子。②自我技能训练,应用图片、视频、护士示范等形式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术、血尿糖监测技术培训,让患者知晓胰岛素保存方法,认得注射用具的刻度、注射部位的选择、针头更换频率,学会调整胰岛素用量,知晓低血糖、高血糖出现的征兆、紧急处理措施等[15,16]。③一对一教育,对接受能力差、有焦虑情绪的患者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安慰鼓励患者,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通^医护人员与家属共同努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健康教育手册,编写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及糖尿病卡片发放给患者,方便患者自我学习。⑤发挥榜样作用,选择部分健康教育后健康行为好、对待疾病态度乐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发挥患者的角色榜样作用[5,17]。⑥提供社会性支持,对患者家属、朋友进行健康宣教,取得患者社会性支持,鼓励他们给予患者关心、帮助、支持和监督。

2.4加强心理护理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两方面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是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难以彻底治愈,需终身服药,使患者身心长期承受超出一般人的压力和痛苦;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反复住院及长期用药,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忧郁、烦躁、焦虑甚至是自抛自弃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血糖变化及治疗依从性[6,18]。护士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多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心理状态,告知患者负性情绪可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波动,不利于治疗和用药;并详细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注意事项和治疗预后,让患者参与确定具体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管理和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5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学习班,内容包括有关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经常举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业务讲座,了解糖尿病治疗、护理技术的新进展,不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到健康教育时语言表达准确,沟通技巧良好,态度和蔼、认真,从而获得农村老年患者的信任,给予农村老年患者更多关爱和尊严,确保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3讨论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自觉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树立健康信念,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从而降低和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致死率,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9]。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欠缺、教育程度低下、缺乏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不够、获取医学知识愿望较低,且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无法有效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的慢性血糖代谢紊乱疾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治疗,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消除糖尿病的进展和恶化,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治疗糖尿病的五项基本措施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5项内容,说明护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为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加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农村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要形式多样化,加强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0]。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目标,取得患者社会性支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水平。也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和健康知识水平是提高护士自身健康教育能力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关戎.PDCA循环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62-363.

[2]鲁先娥.PDCA循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当代护士旬刊,2014(12):108-109.

[3]刘艳美,姜秀芳.农村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分析与护理干预.社区医学杂志,2010,8(14):59-60.

[4]何玉霞.农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难点的分析与应对.实用医技杂志,2006,5(16):139-139.

[5]黄仕明.袁莉,邓仁丽,等.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CCPD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49-50.

[6]古广莲,成涛,梁碧,等.持续性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7,6(3):38-40.

[7]吴媛,曾玉萍,陶雪斌.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实施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全科护理,2011,9(22):2061.

[8]黄艳,卢小菊.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393.

[9]岑德宁,伍艳靖.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内科,2009,4(5):837-838.

[10]费洪竹,白娜.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09,6(7):147-148.

[11]王海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4):468-469.

[12]李沙沙.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及对策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3):76-77.

[13]朱红梅.浅谈农村糖尿病258例患者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中实用医药,2012,7(27):268-269.

[14]汝文华,班春景.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医药,2001,5(4):290.

[15]王艳华.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中国伤残医学,2014(1):265.

[16]程群.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及对策.当代护士旬刊,2007(8):98-99.

[17]赵海霞.浅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6):182.

[18]庞贵敏.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92-193.

老年人健康教育范文1篇1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路南区和广场街道健康教育工作要点精神,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2012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教导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和工作台帐;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计划,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教活动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组织网络员、重点人群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群众两率”利用本社区设立的健康教育基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爱卫月”、科普宣传周”、学习日”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居民把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的标语、专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常识、慢四病”的防治等知识,普及与健康相关知识。三是抓好社区健身队伍的健身活动。利用活动室等健身场地,定期开展老年健身、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秧歌表演、健身晨练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对居民广泛开展控烟教育,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五是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流动人口四种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病体检,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同时把重点人群教育与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 下一篇:普通员工辞职信注意事项(整理14篇)
    上一篇:行政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要点大全(整理13篇)
    相关文章
    1. 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范例(12篇)

      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范文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背景下形成的非完全城市化的产物。目前我国的城市基本都..

      daniel 0 2024-03-18 19:20:13

    2. 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范例(12篇)

      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范文篇1作者:黄松有江泽民同志指出:“应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

      daniel 0 2024-03-18 18:48:13

    3.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范例(3篇)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范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

      daniel 0 2024-03-18 18:16:13

    4.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例(12篇)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篇1这本名著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虽然他的教育观..

      daniel 0 2024-03-18 17:44:13

    5. 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范例(3篇)

      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范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经贸委提出以下政策意..

      daniel 0 2024-03-18 17:12:13

    6.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范例(12篇)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范文1篇1关键词:内部控制执行力管理水平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156-01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单位内部为了有..

      daniel 0 2024-03-18 16:40:13

    7. 焚烧垃圾的坏处范例(12篇)

      焚烧垃圾的坏处范文篇1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场;大气污染我国经济正处于又好又快的发展状态中,由于中国新建设,各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和进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

      daniel 0 2024-03-18 16:08:13

    8. 焚烧垃圾优缺点范例(12篇)

      焚烧垃圾优缺点范文1篇1[关键词]垃圾处理焚烧卫生填埋堆肥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29-02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

      daniel 0 2024-03-18 15: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