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情感文章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3-31

好的情感文章范文篇1

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认知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在学习《,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只有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才能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旨意所在,学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执着的奋斗精神内蕴。

朗读能够增强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给予学生的感染力。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体的、可感触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把诗意藏在富于概括性和内涵丰富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无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空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语文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诗歌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将文章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欣赏到文章的含蓄美。

另外,朗读可使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没有雕塑、绘画等艺术类型作品那么直观,但它的形象性却是一般艺术样式所无法比拟的。在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可感的、概括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构成了艺术形象。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绘声绘色、穷形尽相的特点,从而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高潮部分:描写鲁达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施耐庵独具慧眼,敏锐地把握好写作的角度,从味觉、视觉、听觉捕捉主体和喻体“质”的相似点,第一拳,打得郑屠脑袋好同油酱铺;第二拳,打得郑屠脑袋开了彩帛铺;第三拳更精彩,形似做了全堂水陆道场,如此语段,让学生读来有味、有色、有声、有形、有神、有情,映射出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彩形象。

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当将语感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1.有利于革新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如今,我国教育的内在发展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数小学学校并未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毫无疑问,这种做法背离了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使学生贴切地感受文章内容,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语感能力培养使语文教学焕发了生机,有助于人文情怀在小学生群体的散发,使学生在感受崭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发挥出积极性,更加热爱学习。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有效提升。小学生已经具备符合自身年龄智力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当面对语文段落篇章时,语文教学目标不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读读看看,不再是被动式的接受,而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对学生进行考评。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敦促其用心体会相关文章的深刻涵义,去体会段落篇章的真正用意,去挖掘其中的美,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为自己的阅读过程呈现一个良好的效果,进而游刃有余地进行语文学习。不难看出,语感拿捏得到位,文章的主旨及文字所透出的内涵美才能被学生享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化他们的心灵。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培养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能够使学生平心静气地进行独立思考,考虑每个词语句子的作用,使自己的思维为文章的理解服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思想更加饱满。综合能力有所提高,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一旦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素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便会得以有效巩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可行措施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是一句空谈,而需要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小学生进行不懈的培养,使他们在快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语感能力,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1.从朗读训练寻找突破口,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灵敏的语感。良好的朗读训练能够使学生把握住每个字词的语音高低快慢,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通过朗读来掌握文章的基调,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所言所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

首先,教师要加强朗读示范行为。语文教师一般都具备较好的朗读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文章基调。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师就应当提升朗读示范频率,使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去寻求语感信息,感受文章的魅力,进而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进行巴金《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喜悦并充满神秘的语气,提高轻柔缓慢的语音来进行朗读,这种融入感情的朗读,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让他们想象大树的样子,想象群鸟的景象特征,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优美,最终激发其朗读乐趣,逐渐实现较好地把握语感。

其次,带领学生采取多样的形式教学朗读,活跃学生的语感思维。不同的文章感情基调不同,需要运用的朗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注重朗读方式的合理选择。感情奔放豪迈的,应当选择全体学生齐读;感情婉约细腻的,可以要求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朗读;文章注重描绘写景的,可以播放一些契合文章主旨思想的轻音乐,再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懂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音乐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戏剧文学作品,则应当分角色进行朗读,使学生掌握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在教高鼎的古诗《村居》时,可以先让学生去聆听录音,感受“草长莺飞”的诗意,然后由教师指明一个学生进行朗读,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从而也能够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2.通过适当的背诵,积淀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经典的篇章。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联系。当然,这种背诵不是以平铺直叙的机械口述为目标,而应当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背诵,在背诵中带有应有的感情,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描写了雷锋叔叔的先进事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小溪”“细雨”“小路”等几个意象的前提下,对全文进行背诵,并制订一定的背诵标准,让学生在背诵时将对雷锋叔叔的怀念语气表现出来,从而表达出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这样,学生就能够按照这一背诵标准来进行背诵,从而注重每个字词的读法,深刻领会每个句子之间的衔接停顿等问题,继而增强自身的语感能力。

3.让学生体会具体语境,深度挖掘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不同的语感。在《买木雕的少年》一文中,“诚恳”“语无伦次”“遗憾”“洁白”等词语都有着深层的涵义,只有明确这层涵义,才能更好地把握住阅读语感,更好地理解文章。针对这些很常用的词语,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词语的用处,“诚恳”表明了少年真心希望把木雕卖出去的内心想法,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他的家境,他才十五六岁就出来卖东西;“语无伦次”表现出“我”喜欢木雕,却苦于行李没有地方装下木雕而不能购买的犹豫心理;“遗憾”表现了少年在看出我喜欢木雕,并希望“我”买下木雕,却得知“我”无法买下木雕的失落心理,同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失落的表情;“洁白”表面上描写的是牙齿,其实更在彰显着少年内心的纯洁。这样,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到位。

三、结语

好的情感文章范文

1.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提高这一点。另外,朗读时要求使用普通话,这自然会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应切实地加强训练。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2.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这是朗读训练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力求上进,执着奋斗的精神内蕴。

由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必须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3.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地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它们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饬、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好似高山流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运用了不少的叠词,朗读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

  • 下一篇:大一学期的学生自我鉴定表(整理11篇)
    上一篇:研究员的工作总结与成果展示(整理12篇)
    相关文章
    1. 好的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范例(12篇)

      好的沟通技巧的重要性范文篇1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41沟通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桥梁,在护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在生病时的情绪、情感的波动大于常人,更是需..

      daniel 0 2024-03-31 08:22:02

    2. 住房公积金标准范例(12篇)

      住房公积金标准范文为确保我省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根据*精神,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指导思想是:以*精神为指针,加快..

      daniel 0 2024-03-31 07:47:46

    3.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范例(3篇)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范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容注意问题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较少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人企业。我国改革开放..

      daniel 0 2024-03-31 06:32:13

    4. 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范例(12篇)

      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一)农产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界定近年来,从三鹿事件引发的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到广元的桔子,我国各个省市频繁暴发农产品安全问题,这对我国各地政府的农产..

      daniel 0 2024-03-31 06:17:04

    5. 新老师范例(3篇)

      新老师范文还未步入这个有名的193班,就先听到了班主任陈艳老师的好评。舅舅和舅母就和我说过,你英语有点好,要考到陈艳老师的班级里去。我当时还纳闷:这位老师真的教的很好么?为..

      daniel 0 2024-03-31 05:28:13

    6. 新老职工公积金政策范例(12篇)

      新老职工公积金政策范文篇1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以下简称《决定》)和《**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

      daniel 0 2024-03-31 04:56:13

    7. 会计监督职能的一般特征范例(12篇)

      会计监督职能的一般特征范文篇1国家审计职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深化审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无论从国家审计本质的查账论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和经济管..

      daniel 0 2024-03-31 04:37:38

    8.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范例(3篇)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范文据国内一家权威机构2012年对全国近千所大中专学校的15.2万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23.3%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近50%的同学..

      daniel 0 2024-03-31 03: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