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产业研究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5-07

光电子产业研究范文篇1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周圣军认为,科研技术成果应转化为产能,企业创造利润再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市场、产品、技术传统供应链的突破与整合,这样才能形成产业良性循环,电子行业才能永葆生命力,人类后现代文明才能长远发展。

一门心思学电子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打破,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中国各行各业犹如蓄势待发的舰船,瞄准时机,轰轰然开启了“破冰之旅”。在这种发展际遇下,国内外高新电子科技企业间融合的脚步一步步加快。同时,市场对一系列电子产品的旺盛需求,也催生了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

电子信息类专业也随着市场白热化发展程度“人气”一路高涨。本身对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的周圣军高中毕业后即选择了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当时信息电子类专业比较热门,而且高中时我就对晶体管器件结构、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就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2005年本科毕业后,周圣军师从郭顺生教授,开始了硕士阶段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也是在这一阶段,他接触到LED,进入到半导体照明领域。随后在一次半导体照明产业研讨会上与刘胜教授的见面,让周圣军决定在这位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周圣军从事大功率LED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发工作。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周圣军在上海交通大学丁汉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照明研究领域,周圣军在AppliedSurfaceScience、AppliedOptics、AppliedPhysicsA、OpticsExpress、Optics&LaserTechnology、PhysicaStatusSolidi和ScienceinChina等国际权威期刊以及ICNS、ECTC和ICEPT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SCI检索论文15篇、EI检索论文24篇,上述论文受到中国、美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三安光电、东芝(Toshiba)等著名企业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引用。

到2014年,已在国内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周圣军,在刘胜教授的推荐下,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及安静的校园环境,让他潜心研究利用纳米压印技术提高GaN基蓝光LED和AlGaN基深紫外LED芯片的出光效率。1年之后,他回到了湖北武汉,成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的一名教师。

回顾十余年的微电子工程研究,周圣军坦言,“在慢慢接近心中的电子世界”。在痴迷中选择,在热爱中成长,在坚持中发展――这样形容他,毫不为过。

两次走出“象牙塔”

作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周圣军原本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埋头实验室,在安静无扰的“象牙塔”中度过几年的学习时光。但机遇垂青,让他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

研二时,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与较高的科研天分,周圣军加入佛山国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联合项目,与该公司副董事长余彬海博士一起从事LED封装测试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实验室挪到了企业,能够嗅到整个市场上的风吹草动”,既充满挑战的兴奋,又持有害怕失败的紧张。

周圣军深知,自己的“武器”就是实验室中的各项设备,每天都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与各种精密仪器打交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将近两年的探索,周圣军提出采用曲线拟合法和查表法快速、高精度的计算LED芯片发光波长的新方法,使LED发光波长的计算精度达到0.1nm,基于此成果研制的表面贴装LED在线测试分选设备被成功应用于国内外众多LED封装公司的产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看到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线,转化成了一个个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产品”,周圣军当时激动不已。

在此期间,在LED光学、电学和色度学参数的测试方法上,周圣军均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部分学术成果在美国物理学会旗下的国际仪器仪表领域权威期刊ReviewofScientificInstruments上发表,吸引了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由于周圣军的研究成果在LED光学、电学和色度学参数的测试理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的硕士学位论文获得了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学习及科研的持续深入,周圣军在大功率GaN基蓝光LE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的造诣更上一层。2011年,他受邀担任广东量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主管,负责该公司大功率GaN基蓝光LED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这是他第二次“牵手”高科技企业,迎接市场的挑战,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大功率LED芯片的核心技术方面,经过近3年的持续性攻关,周圣军带领的研发团队研发的大功率蓝光LED芯片的发光效率达到160lm/W,168H加速寿命实验条件下(85℃/85%RH),大功率LED芯片的光衰小于2%,并实现了产品的批量生产。

与在校园实验室单纯做研究相比,周圣军认为这两段经历让他明白了,“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合作才能共赢”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10余年学习科研经验,尤其是近5年的从业经历,让周圣军对“团队合作”有着强烈的感触。

在广东量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研发主管期间,周圣军带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博硕士研发团队对大功率LED芯片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让他在真实的市场产业化面前,强烈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企业把不同背景的研发人员聚集起来,建立统一平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最终,他们攻克了难关,研发出了大功率LED芯片的核心技术。

周圣军认为,在攻克某个关键技术时要讲求团队合作,同样在新时展态势下,市场、企业、科研人员更要联合起来,才能多方共赢。“技术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要拥有国际视野,寻找未解决的核心技术,然后一起攻克它”,诚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资本为驱动力,才能支撑科研人员的研究脚步,从而加快产业化进程的步伐。

“企业盈利,才有能力扩展研发队伍,研发出来的技术再促进企业发展”,就这是周圣军眼中的“良性循环。”

身处企业,技术要与市场接轨。人在校园,人才要与企业接轨。2015年,回归武汉大学不久的周圣军,开始着手组建科研团队。在这个“良性循环”系统中,他要做好的是“人才培养”环节。“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基,以国家、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他认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是时代所需”。

光电子产业研究范文

1.1产学研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一样,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它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其二,列宁、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实践和发展。

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它表明:其一,产学研结合是指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同企业的结合,包括两者同时和企业结合,企业是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没有企业参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结合不属于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内容,当然涉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体化,但是,不能把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的一体化等同于产学研结合。其二,产学研结合是实现科技、教育同经济结合的重要形式,是知识经济本身的要求,也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措施。其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3产学研结合是高等院校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

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不仅是高等院校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实现国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随着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化,科技对提高生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将成为科技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高等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三大职能,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研究和提供能够开发具有市场潜力产品的科技成果,为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服务。高等院校通过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科技成果,又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质量,并且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取得收益,开辟科研经费来源,改善办学条件,从而形成产学研各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大学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高等教育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性变化,核心取决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高新科技成果向产业部门的转移。要做到这一点,高等院校必须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3由“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引发的产学研对高等教育促进作用的思考

3.1“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概况

“武汉·中国光谷”建设于2000年5月正式启动,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化基地。武汉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企业的聚集区,也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代表着我国光通信和激光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在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是国家对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现实基础的准确把握,是将国家的需要、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这对于发展区域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武汉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源和经济的新增长极,有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融合与接轨,带动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意义十分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及趋势证明,将优势产业纳入相对集中的区域,共享技术、人才、信息、政策与管理等要素资源,更大程度地吸引国际知识、技术、资本等战略性资源,对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目前,“武汉·中国光谷”在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创新建设、金融资本的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武汉·中国光谷”50km2范围内集聚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有5万余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武汉地区从事光电子领域研究开发的实体约占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总数的14%,其中国家部属4个,高校属20个,共占总数的63%,分别占部委属总数的18%和高校属总数的20%。在武汉的科研体系中,高层次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力量占有重要地位。武汉东湖开发区己经成为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科研和开发基地。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717所为技术依托,以长飞、烽火、华工科技、长通、楚天激光为企业依托,以光纤光缆、光电端机、光电器件、激光工业设备、应用软件等为产业依托,构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而且极具规模的开发群体。近1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武汉在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科技成果,成为了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基地。2000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光电子生产企业480多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08亿元,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光电子领域,是全国生产光电子产品最密集的地区。尤其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件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产生了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光电企业。

3.2产学研对高等教育促进作用的思考

(1)产学研结合促进了高校和企业,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的弊端和高等教育系统固有惰性以及高校、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大学以知识创新为目标,企业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长期与国民经济脱节,造成教学改革乏力,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的产学研结合无论是联合科研,还是联合培养人才,其结果必然导致大学按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从而有效地冲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增强了院校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许多产学研结合的实例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已故主席波伊尔博士曾就我国产学研结合做出评价时指出,这种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大学和企业的联系,克服了大学自身的惰性,促进了大学按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

(2)产学研结合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了专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现行高校院(系)建制一般只反映同一领域内各学科之间的源流关系,未能反映不同领域学科间互动的要求,在体制上阻碍了学科的交叉、繁衍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商品国际性环境的剧烈变化。许多技术问题都处在复杂的大系统中,这样就促使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市场需要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只采用单一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因而有必要在加强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的同时,把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市场需要紧密联系起来。由于既得利益、门户之见、体制化以及传统的研究方法等原因,导致学科壁垒森严。已有的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专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联系主要依靠学科带头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内在机制的使然,产学研结合为学科的综合和交叉提供了契机,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因为高等院校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无论是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还是联合科研,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科技成果的需要,必然要对原有学科体系优化组合,这就会促进系科划分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改革,克服分散,加强联合,发挥院校的综合优势。

(3)产学研结合促进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如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工作适应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知识的更新及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为适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必须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删除陈旧教学内容,增添新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可以说,产学研结合为教学容的更新和课程设值的改革开拓了一条新路子。

(4)产学研结合促进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产学研结合可以吸收不同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科技开发工作,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面对企业生产中的一些难题,进行一些高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教师更新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接近科技开发前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了业务水平。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必然推动课程设置的改革。

(5)产学研结合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领域的生命力在于社会的需要和科研领域内在的逻辑即内在的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领域的形成和技术的突破更紧密地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工程应用学科领域,若单纯地按学科的内在逻辑,很难形成独树一帜的研究领域。通过产学研结合,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着手,学术研究紧跟生产实际的发展,从中发现和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6)产学研结合提高了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大量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克服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促进了大学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的改革,其结果必然提高了应用人才的培养质量:其一,参加产学研结合的院校普遍反映,通过产学研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社会、国情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陶冶了情操。其二,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但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知识结构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得到扩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地发展。其三,产学研结合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由于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实际的机会,在专人的指导之下,真正承担起对企业有用的专业技术工作,把“学”与“干”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8-05-05

2厉以贤.马克思列宁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蔡克勇.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高等教育研究,1986(4)

4徐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5王庆.校企合作:高校办学的有效途径[J].上海高教研究,1997(2)

6穆义生.深化产学合作当议[J].上海高教研究,1996(2)

7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光电子产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产业集群;光电子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一、整合力量,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一)整合优势资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东湖地区形成了一批部级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其中集中了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集聚了56个部级科研院所。1971年华中理工大学设立了激光教研室,1978年率先设立了激光专业;1985年全国第一个民营激光企业--楚天激光集团诞生;1974年国家组建了武汉邮电科学院,集中力量研发光纤通信,1976年研制出中国的第一根光纤;1988年武汉长飞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合资设立了长飞光纤光缆公司。与此同时,区域内其它多家在光电子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单位,如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709所、717所等也相继开展了光电子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使武汉东湖成为光电子领域的带头人。这些科研院所的实力为东湖的光电子产业发展集聚了力量,政府从80年代开始就有意向整合光电子产业的优势资源,寻求更高的平台,发展壮大光电子产业制造规模。

(二)政府定位引导。从90年代开始,在建设国家高新开发区的过程中,政府主要转向了以企业为主体,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定位于以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缆、武汉电信器件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信息光电子产业。2000年左右,东湖开发区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国家光谷,大规模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2001年制定了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2004年开发区政府邀请了全球最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西公司为开发区政府的战略发展做了详细的规划。

(三)拓展资源。在1991年至2000年期间,以武汉电信器件公司为主,开发区内逐步建立形成建立了激光产业群。开发区着手完善融资平台,鼓励和整合了一批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形成了在证券市场有名的“光谷“概念。2003年,开发区加强了区域网络的建设,加快了自主的产业创新集群。早在1987年开发区就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企业创业中心,到目前为止开发区孵化的企业已经有600多家。开发区内,部级技术创新中心有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有18家。另外开发区新建了国家光电子实验室,目前已经拥有国家地理地球空间信息实验室、P4实验室和国家植物基因工程中心。所有这些实验装备的提高作为开发区技术的源头,加快促进了区域企业的发展。开发区从早期的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主的技术集成发展成为通过支持、资助,建立起专门的研发机构,在拥有了较高的技术平台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政府开始引导区域内光电子产业的集群发展。

二、做大光电子优势产业,形成一批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武汉光谷产业群内集中了光电子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一批中小企业,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激励和竞争,加速了新技术的传播和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了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形成了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来提高产品质量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群内企业在技术上有比其它企业间更广泛和深刻的协作,不仅对技术接收方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益,也为技术供给方产品的下游出路和上游优质原料的供给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是积极参与全球光电子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不断扩大主导产品的份额。武汉光电子产业很多产品和技术水平已经参与到全球光电子产业的竞争中。例如,烽火科技光通信系统已经和全球基本同步,长飞光纤光缆居全球市场份额的第三位,光电器件也居全球第三位。东湖开发区的光电子产业领域已经掌握了一些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烽火科技集团的3项IP网络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这是国际电联首次批准的由中国人提出的技术标准。

(一)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打造光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

开发区注重依靠自己的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力扶持光电子产业的发展,1988年华工激光研制出国内首台1万瓦C02激光器,开发区政府牵头,密切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开发区一共有6000家企业,其中有700家是光电子类企业,每天在这个区域里面诞生约五家新的光电子企业。在光电子领域里实现了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60多家,过10亿元4家,上市公司15家,形成了新兴产业的自动生成机制,集群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后果孵化的四级跳模式。

(二)从政府的途径实现超前的产业配套,做好产业集群发展。

开发区为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策划和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比如促进了烽火科技和NEC、阿尔卡特公司合作;重点支持武汉NEC移动在手机的领域和光电子领域进行合作;凭借在3G通信和智能手机方面的实力,开发区政府成立了一个手机办公室,专门进行手机产业的策划和协调。此外,开发区还重点推进光存储产业园和可录光盘、闪存卡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以创新能力建设为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构筑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链条。

开发区注重推进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加强产业和技术联盟建设,促进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加快企业孵化的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促进不同的企业在区域内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基于集群化的产业政策要求政府将政策的重心放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社会中介机构间合作之上,并且为这些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条件。开发区加强了与产业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产业发展和创新的良好环境,并且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设施的投资。在加快区域自身产业建设的同时,开发区还加快对重点产业实行战略招商,以自己的产业类型去瞄准在全球光电子领域比较有名的厂商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光电子、光存储、数字家电、通信终端、激光、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等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入驻。

三、牢牢抓住国家光电子基地的目标,通过品牌壮大产业集群的发展

“中国光谷”品牌是全面反映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实力的象征。开发区希望通过品牌,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指标跃上新台阶。光谷在2008年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光电子超过600亿。下一步,开发区政府将通过两型社会的试点,大力推广光通信产业,大力推动光纤到户项目的实施,支持下一代网络软交换;在移动通信产业,开发区政府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光储存方面,开发区将形成100亿左右的产业规模。可以相信,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将在下一轮的竞争中,继续打好武汉“中国光谷”的品牌,全面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化,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文娜,杨慧馨,政府在产业集群成长运行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博弈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

  • 下一篇:[精华]感恩母亲作文(精选8篇)
    上一篇:传承非遗的目的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传承非遗的目的范例(3篇)

      传承非遗的目的范文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8号《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17年3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

      daniel 0 2024-05-07 10:16:13

    2. 水电工的基本知识范例(3篇)

      水电工的基本知识范文【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档案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一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

      daniel 0 2024-05-07 09:44:55

    3. 医学细胞生物学总结范例(3篇)

      医学细胞生物学总结范文【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47-02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

      daniel 0 2024-05-07 09:44:13

    4. 零基础画画入门教学范例(3篇)

      零基础画画入门教学范文篇1【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42-011.教学改革的背景《机械制图》课程是..

      daniel 0 2024-05-07 09:13:34

    5. 保护环境的内容范例(3篇)

      保护环境的内容范文篇1论文关键词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在2011年三月份,我国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该体系是以宪法为领导、以宪法相关法、商法和民法等法..

      daniel 0 2024-05-07 09:12:13

    6.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范例(3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篇11、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新知识只有建立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的难度才能下降。学生学习才不会感到困难。而旧知识只有不断..

      daniel 0 2024-05-07 08:41:13

    7.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范例(3篇)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范文一、多样化情景创设策略幼师们在引导幼儿们欣赏绘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幼儿们不能仅仅是进行观赏行为,还应该将其中的艺术形式熟练了解并且利用创新能力..

      daniel 0 2024-05-07 08:40:13

    8. 传承非遗的意义范例(3篇)

      传承非遗的意义范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价值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符号与精神家园,既向世界展示其曾经的辉煌,又向世界证明其精神之本..

      daniel 0 2024-05-07 08: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