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范例(3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范文
摘要:
随着广州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城市河道水体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本文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合流制排水口进行了18场降雨的径流污染监测,总结了在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下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18场降雨的排水口最高浓度、平均浓度与总降雨量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合流制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污染负荷;降雨量;水质监测
1研究背景
广州市地处珠江河网地区,河涌众多,市区有大小河流221条,总长度约854.2km。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市中心城区基本都是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1-3],即使按雨污分流排水系统规划的新城区,建成后也并未真正形成分流制,雨污混接现象相当普遍,几乎所有被调查的雨水管中都有污水接入,这种情况在国内大中城市中比较常见[4-5]。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来源主要是地表面源冲刷污染、原生活污水污染物、管道沉积物污染等,在降雨过程中随雨水径流一并溢流进入河网,进而污染水体。国外发达国家合流制排水系统实际采用的截流倍数通常是排水管网的3~5倍,我国设计规范中规定1~5倍,但通常情况下在设计中为节省投资选取0.5~1倍,因此,我国城市的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实现对城市溢流污染的控制。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采用分流制,而是对已有的合流制进行截流以控制雨天溢流污水,同时采取措施控制雨水排放量和排放速率,并控制径流雨水中污染物的排放[6-8]。目前,广州市拟对合流制溢流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水质基础资料,无法支撑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开展典型合流制排水口的水质基础监测对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大型合流制排放口进行了径流污染的连续监测,获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研究了污染负荷的排放规律。
2监测方案简介
本次监测选取了广州市中心城区猎德涌沿岸的大型排水渠箱即五山渠箱。猎德涌是广州市天河区排泄雨水的主要河涌之一,起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内的东、西湖,经天河北、珠江新城区、猎德村汇入珠江前航道,全长约4.3km。五山渠箱的承雨区范围较大,主要为学校、商业区、居民区、渠箱出口有闸门控制,旱天关闭闸门进行截污,雨天开启闸门排水,产生溢流污染。试验人员共监测了18场降雨(见表1),选取COD、SS(悬浮物)、NH3-N(氨氮)、TN(总氮)作为水质监测指标。选取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见图1~图3)分析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另外,统计了18场降雨的监测结果分析排水口最高浓度、平均浓度与总降雨量的关系。
3典型场次降雨的污染负荷排放规律分析
由于合流制溢流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地表污染物的冲刷、旱天污水的混入及管道沉积物的冲刷,因此,一般而言,合流制排口存在初期雨水效应问题,即污染物负荷随降雨历时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又逐渐减小的趋势。
3.1典型小雨典型小雨降雨场次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如图4所示,其中NH3-N、TN两个指标采用左侧纵轴,COD、SS指标采用右侧纵轴。从图中结果可见,COD的总体浓度不高,呈现出两个峰值,第1个峰值的时间约是降雨后20min,浓度约25mg/L,呈现出一定的初期效应且浓度变化具有波动性,第2个浓度峰值与第1个峰值相当,在第2个峰值过后,出现了一定的翘尾现象,说明随着径流强度的降低,溢流污染物的浓度会在后期发生一定的升高;SS(悬浮物)的变化与COD类似,也呈现一定的初期效应和浓度的波动性,两者的浓度变化同步性较好,说明二者的关联度较高;SS的第2个峰值明显高于第1个峰值,达到52mg/L,可能由于管道沉积物的冲刷过程滞后于生活污水溢流混合过程导致的,第2个峰值的形成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NH3-N和TN的同步性很好,说明二者的关联度也较高,两者的初期效应和波动程度都弱于COD和SS,呈现的浓度变化规律与COD和SS不同。以NH3-N为例,在降雨40min内,浓度的升高较快,从4mg/L增加到19.5mg/L之后基本保持平稳。
3.2典型中雨典型中雨降雨场次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由于降雨强度增加,各水质指标的浓度大幅度增加,说明溢流污染在该组次下较为严重。总体上看,各水质指标的浓度波动性有所减弱。COD的最大浓度峰值在降雨20min时出现,达到122mg/L,之后快速下降到20mg/L以内;SS(悬浮物)的变化与COD类似,其峰值出现时间在降雨30min时,随后快速下降到15mg/L以内;NH3-N和TN两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完全一致,与COD、SS的峰值型变化不同,其变化是单调下降的浓度曲线,其初期效应体现为降雨前期的浓度快速衰减。以NH3-N为例,降雨初期最高浓度为18mg/L,浓度快速衰减的阶段是降雨45min以内,之后浓度保持平稳。上述浓度变化规律与降雨分布特征密切相关,该场次的降雨基本集中在前20min,后面基本无降雨,所以COD、SS呈现单一峰值。
3.3典型大雨典型大雨降雨场次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如图6所示。从图6中结果可见:(1)由于降雨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各水质指标的浓度反而有所降低,说明径流量的加大稀释了溢流污染的浓度。(2)各水质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初期效应,COD的浓度变化相对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基本在15mg/L附近微幅波动;SS(悬浮物)的变化呈现出初期效应,并存在两个峰值,第1个峰值在降雨30min时,浓度为52mg/L,第2个峰值浓度低于第1个峰值且较为平缓,浓度为40mg/L。(3)NH3-N和TN两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基本完全一致,以NH3-N为例,比较明显的浓度峰值出现在降雨28min,达到7.2mg/L,之后浓度在降雨过程中逐渐下降,在后期又有所升高。
4排水口最高浓度、平均浓度与总降雨量的关系分析
18场降雨的排水口最高浓度、平均浓度与总降雨量的统计关系如图7~图10所示。由图7~图10可知,浓度与总降雨量的关系较为复杂,不是明显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一些总体的规律。排出个别离散很大的测点,总体上,随着总降雨量的逐渐增加,合流制排水口的COD和NH3-N(氨氮)的浓度是逐渐下降的趋势,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总降雨量5~12mm之间。
5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1)合流制排水口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是复杂的,大多数情况下合流制溢流污染存在初期效应,但同时浓度也存在较大的波动性,经常有两个以上的浓度峰值存在。(2)多峰值通常出现在降雨分布相对均匀时,前期的短历时强降雨常常出现单一峰值。(3)浓度的变化与管道内的沉积物冲刷起动有关,最高浓度、平均浓度与总降雨量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不是明显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4)随着总降雨量的逐渐增加,合流制排水口的COD和NH3-N(氨氮)的浓度是逐渐下降的趋势,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总降雨量5~12mm之间。
参考文献:
[1]常静,刘敏,许世远,等.上海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时空分布与初始冲刷效应[J].地理研究,2006,25(6):994-1002.
[2]李立青,尹澄清.雨、污合流制城区降雨径流污染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2009,30(2):368-375.
[3]边博,朱伟,黄峰,等.镇江城市降雨径流营养盐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08,29(1):19-25.
[4]任玉芬,王效科,韩冰,等.城市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污染[J].生态学报,2005,25(12):3225-3230.
[5]黄金良,杜鹏飞,欧志丹,等.澳门城市小流域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6,27(9):1753-1759.
[6]GeigerW.Proceedingsofthe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urbanDrainage[C]//Lausanne:Switzerland,1987:40-46.
[7]JeffreySoller,JulieStephensona.Evaluationofseasonalscalefirstflushpollutantloadingandimplicationsforurbanrunoffmanagement
[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5,76(4):309-318.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范文篇2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区盐田区规划建设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副产品的“典型”之一,反思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低碳生态城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城市是低碳排放的关键,作为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如何确定低碳城市的规划定位、实施以及发展方向,需要经过多方认证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国外低碳城区的实践经验的阐述,以盐田区的低碳生态城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为例,系统的构建低碳生态城规划的实现途径。
1.国外低碳生态城区实例分析
1.1瑞典马尔默生态城
瑞典马尔默生态城——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瑞典马尔默是世界闻名的低碳城市,其中该市的西港区,更是著名的“哈默比”,也就是生态城。这个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100%的能源是来自太阳能、风能、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马尔默在雨水收集、厨余垃圾回收、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均有先进经验。1.雨水收集。整个城市都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从楼顶流到地面,通过透水的地砖流入地下。地下特别种植一些植物,将汇集的雨水先行净化,然后收集在水库里,以备使用;2.厨房垃圾回收系统。在社区内设有专门回收厨余的管道。住户把剩饭剩菜倒在楼层专用垃圾箱,这些厨房垃圾就会顺着真空管道,送往巨大的储藏罐内,再由专用垃圾车运到郊区的垃圾清空站。经过专业处理,这些厨房垃圾最终被加工生成沼气,成为替代汽油的生物燃油或者生物燃气;3.普及太阳能能源。马尔默在太阳能能源利用投资方面,处于瑞典的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马尔默拥有瑞典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太阳能采集面积达1250平方米,峰值发电功率可达166千瓦,该国大部分的太阳能能源在马尔默生产的。
1.2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在2007年成立了由环境局领导的“气候变化跨部门工作小组”,成员包括5个决策局和16个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制订和推动政府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以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要求。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重视区域及国际合作,借助城市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减排概念的构思和分享实质经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能力。
香港政府为改善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推行策划性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推出“净化海港计划”及“海港污水处理计划”以处理水质下降的问题。净化海港计划第一期的设施于2001年年底启用后,令维港东部和中部的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
绿化总纲图的主要目的是透过研究地区的特色和需要,制订整体的绿化大纲。为配合不同的绿化时机,绿化总纲图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绿化措施。短期措施与地区的规划相互配合,不会影响现有土地用途或交通安排,并可于一至两年内实施。中期措施须配合工程倡议者的其他发展项目或须私营机构参与。长期措施则描绘地区的最终绿化远景,须配合市区重建等发展才能实施,包括在主要道路两旁建立绿化长廊等建议。
2.盐田区的低碳生态城区发展分析
盐田区作为深圳市的一个快速发展城区,全区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2009年,盐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68倍,平均增长率为15.1%。2009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下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1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0∶28.4∶71.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盐田区资源能源也得到高效利用。重点引进和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创新型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节能改造项目成效显著。2009年万元GDP电耗较2006年下降22.7%;单位GDP水耗比2006年下降16%。经过历时4年的艰苦努力,2008年8月1日,盐田区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成为华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和治污保洁任务,每年均超额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任务。通过实施沙头角、梅沙海滨栈道及小梅沙生态公园建设,大梅沙海滨公园修复改造,深盐路等主要道路周边厂房绿化改造工程等,辖区内绿化覆盖率、公园建设和园林绿地面积均呈上升趋势。2009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9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5%。
3.构建低碳生态城区规划体系
通过对上述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分析,我们结合盐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关于构建盐田低碳生态规划的途径。
3.1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纲领,以丰富的山海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和港区经济为依托,以先进低碳城市建设经验为借鉴,以技术自主创新改革为手段,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持滨海城镇特色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把建设低碳生态城区和宜居城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将生态保护理念、循环经济理念、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港区建设、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全面探索建设“低碳生态城区”的路径和方法,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结合盐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城区发展特征,加快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体系、碳汇资源体系、宜居环境保护体系、低碳交通体系和低碳生活体系建设,建立起符合低碳生态要求的城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全面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将盐田区建设成为在深圳市有示范作用、在华南地区有重要影响、在全国有明显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区和宜居示范城区。
3.2完善激励机制与配套机制
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公共项目中。建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补偿与激励机制,重点支持有条件的港口物流、旅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改造,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全区产业走上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制定盐田区建设低碳生态城区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建立健全低碳生态城区建设的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结合盐田区实际和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盐田区创建低碳生态示范城区工作方案》,明确目标的具体措施,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强力推进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制定促进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和低碳经济产业化项目发展的具体操作办法。加大产业调控力度,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生态工程、资源再利用等技术与应用创新活动的政策倾斜力度。
3.3低碳生态城区体系构建
(1)以低碳生态发展为目标,调节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港口物流、旅游、黄金珠宝制造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大规模的总部型企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重规划好优势产业的整合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完善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将华大成坑生物基地、周大福总部建设成为低碳产业示范基地。
(2)利用港区优势,发展低碳物流。持续推进“以港兴区”战略,加快完善港口后方陆域和港区疏港道路系统,大力推进盐田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盐田港西港区、盐田港东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物流管理体制,将盐田港综合保税区、盐田物流园区建设成为低碳物流工业园区。
(3)制定低碳旅游政策,实施游客总量调配控制措施,引入低碳旅游指标考核体系,提高旅游智能化发展水平等。将京基喜来登、雅兰、海景等酒店建设成为低碳酒店,在酒店行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温室气体盘查和碳减排工作。
(4)推广节能新能源技术。制定政策鼓励太阳能和LED企业联合开展太阳能-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和集成应用示范。通过财税补贴、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全区公共空间和海洋空间开展太阳能发电。协助盐田国际、周大福、先进微电子等大型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继续支持东部华侨城、万科总部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形成示范推广。积极支持盐田垃圾发电厂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发展生物质能。
(5)促进炭汇资源建设。加强梧桐山山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通过梧桐山登山环道连接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洲田森林公园和东部华侨城,打造山海生态旅游大观。开展沿海防护林和库区涵养林建设,加强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日常监测和执法工作;配合城中村改造拓展配套绿色空间,大力建设社区和街头公园;全力打造“三横一环”绿道系统。
(6)构建宜居环境体系。加强陆源污染防治、赤潮防灾减灾、船舶污水污染控制、滨海岸线生态保育和重建工作;加强赤潮监测机构监测能力建设,加大经费投入近岸海域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开展盐田港区压舱水外来种的生态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防止船舶压舱水和沉积物传播赤潮藻种,从根本上减少赤潮发生;开展盐田避风塘生态治理工程;开展珠宝废气专项调研工作,通过对辖区内珠宝废气的成因、废气成分进行监测分析,深入探讨沙头角酸雨产生的原因,并开展保税区等工业区内珠宝黄金加工业酸性废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完善盐排高速深圳外国语学校段声屏障工程,开展噪声防护专项研究,探索进一步开展防噪措施;完善城市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重点开展城市垃圾循环利用,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体系,提高盐田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率。
(7)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始终遵循“通达性、便捷性、高效性、低排放”原则,以“构建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营造便于游览的慢行交通网络”、“打造智能化、一体化的交通环境”及“倡导低碳、特色的交通工具”为核心发展战略。主要建设低碳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便于慢生活的悠闲式内部公交网络、构建宜人的骑行空间、便于游阅的登山系统、风景怡人的滨海栈道系统和浪漫悠闲的海上公共交通网络。
(8)构建低碳生活体系。大力建设“低碳政府”,建成2-3家机关办公大楼低碳示范项目。将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沙头角等旅游景区全部建设成为低碳旅游景区;以机关、学校、社区、家庭、商场、企业全面辐射为目标,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新局面;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引导市民尽量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减少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独有的行为模式及宣传方式,在辖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市民环境教育和低碳行为模式宣传活动,使辖区居民从不同角度认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方式方法,并逐步渗透到日常行为中,真正做到低碳环保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
[1]沈素青、梅耀林、张培刚.城市快速扩张与集约用地的矛盾协调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04)
[2]黄勇、丰培奎.常州市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创新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1(03)
[3]柴岳、张晓东、孙杨.基于模糊识别的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10(20)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流程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现状;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增加了我国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治理力度。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实施效果已经成为了评价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不仅仅关系到城市所在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更关系到下游城市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发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1.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面临着重要的考验,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而工业废水、日常生活排放污水在城市内部的流向对流经城市的河流以及浅层地下水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也使得我国多数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加大了城市生活用水处理的费用,加剧了我国城市废水污染程度。近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保护环境,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对城市内污水流向的治理,减少污水在城市内流向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大力应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加快污水处理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2.1AB法工艺AB法是吸附生物降解法的简称,是联邦德国亚琛大学B.Bohnke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传统两段活性污泥法和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工艺,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负荷段(A段)和低负荷段(B段)两段。A段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为主,停留时间约20~40min,发生不完全氧化反应,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AB法A段效率很高,并有较强的缓冲能力;B段起到出水把关作用,处理稳定性较好。对于高浓度的污水处理,AB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并有较高的节能效益,尤其在采用污泥消化和沼气利用工艺时,优势最为明显。但是AB法工艺对运行管理有较高要求,污泥产量也较大,这必将增加污泥后处理的投资和费用,另外由于A段去除了较多BOD可能造成碳源不足,难以实现脱氮工艺。总体而言,AB法工艺较适合于污水浓度高、具有污泥消化等后续处理设施的大中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对于有脱氮要求的,一般不宜采用。
2.2A2O(Anaerobic/Anoxic/Oxic)法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法工艺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效果,处理成本较低,已积累一定的设计和运行经验,故在国内外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常有采用。A2O法工艺原理是磷在厌氧区被释放,在好氧区被吸收,达到除磷目的;污染物在好氧区被氧化降解,去除COD和BOD5,同时在硝化菌作用下,有机氮转化的氨氮继续转化为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含有硝酸氮的大量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该工艺主要优点是对COD、BOD5、SS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对脱氮除磷也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具有运行费用低、占地少,出水水质好等特点;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要求较高,投资较大,节能差。针对其不足,改良的A2O工艺、UCT(UniversityofCapetown)工艺、倒置的A2O工艺及多点进水的A2O工艺等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一方面使运行效果有所改善。
2.3SBR(SequencingBatchReacto)法工艺SBR工艺也叫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集进水、曝气、沉淀在一个池子里完成,一般由多个池子构成一组,各池工作状态轮流变换运行。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处理工序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歇的、周期的,污水一批一批地经过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然后又周而复始,其核心技术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典型的SBR工艺沉淀时停止进水,静止沉淀可以获得较高的沉淀效率和较好的水质。SBR工艺早在20世纪初已有应用,但由于SBR对自动化控制要求很高,人工管理的困难和烦琐,稍有故障就不能运行,未能广泛推广应用。近几年,SBR经过不断演变和改良,又产生或同期发展为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CAST(CyclicActivatedSludgeTechnology)和MSBR(ModifiedSequencingBatchReactor)等工艺,进一步增强了除磷脱氮效果,改良的SBR工艺可以发挥节省用地、提高出水水质指标的优势,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PLC控制系统的普及化,SBR类工艺的工程应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4Carrousel氧化沟工艺Carrousel(卡鲁塞尔)氧化沟是一种单沟式环型氧化沟,在氧化沟的顶端设有垂直表面曝气机,兼有供氧和推流搅拌的作用,污水在沟道内转折巡回流动,处于完全混合状态,有机物不断氧化得以去除。该氧化沟一般设有独立的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Carrousel氧化沟具备一般氧化沟的共同优点,工艺流程简单,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出水水质较稳定;其独特之处在于:单台曝气设备功率大,数量较少,投资较少,维护点相对较少,更易于维护。其不足之处:由于表曝机数量少,沟内混合液自由流程很长,由紊流导致的流速不均有可能引起污泥沉淀,影响运行效果;单沟氧化沟维持溶解氧较高,加之单点供氧强度较大,耗能稍高。Carrousel氧化沟结构和设备简单,管理方便,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
2.5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兼有活性污泥法和固定细胞法二者的优点。其显著优点为出水水质优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且污泥产率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将越来越少,对水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多,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将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污染水源将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通过研究发现提出对污染水净化技术有待于研究,虽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还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的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1]周世辉.城市生活污水强化一级处理中絮凝荆的选择研究.给水排水.1999.
[2]陈继明,申中如,都延星,等.集成污水水质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3.
[3]马小丽.SBR污水处理工艺自动控制系统研究2006
[4]梁国庆.城市污水处理生物技术分析[J].农业技术,2007,8.
-
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例(3篇)
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文篇1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设规模和工艺确定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应注意的环节提出了看..
-
石头剪刀布的故事范例(3篇)
石头剪刀布的故事范文花了宝贵的10分钟,在NDS游戏网上发现了一种游戏,叫“放学后少年”,呵呵!下下来式玩玩吧!又过了大约3分种,“放学后少年”就下载好了。呼,等得累死了,不过,终于..
-
石头雕刻技术范例(3篇)
石头雕刻技术范文【关键词】寿山石雕;薄意;传统造物观;审美[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寿山石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对寿山石不断认识、利用、开发的过程,而且..
-
保护眼睛的专业知识范例(3篇)
保护眼睛的专业知识范文开启心灵之窗分享五彩世界二、活动时间xx年8月20日——xx年8月28日三、活动地点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义兴镇碾垭乡四、活动背景对于一个人来说,眼睛是..
-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范例(3篇)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范文关键词:Moodle;Wampserver;ApacheWeb服务器;课程资源设计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TheExplorationResearchofMoodle-b..
-
保护视力的意义范例(3篇)
保护视力的意义范文村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对传统村落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有所增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一局于2012年4月启动..
-
防护设计范例(3篇)
防护设计范文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防;防护通风设计;问题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近年来我国人防积极向民防转轨,逐渐由单一的防空职能向防空防灾双重职能转变,人防..
-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例(3篇)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一、建无公害方山柿基地11000亩我局承担省林业科技重点[本文章属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项目《名优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今年按项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