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设计的概念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6-18

文化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篇1

关键词:酒店设计路径古北大酒店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也进入了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中国,酒店设计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然而,怎么的设计方式才是合理的,怎样的设计才能独树一帜,这就需要一个完整且较为系统的设计路径。酒店得设计设计路径可以从前期调研、概念阶段、方案阶段和施工图阶段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前期调研

酒店作为服务性行业的载体,不仅要满足投资方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客户和酒店管理方的需求。因此,酒店设计的前期调研、周边环境资料的整理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是酒店设计路径的构架基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调研。

环境分析

地理气候分析

地理气候作为基地的大环境,不仅影响着建筑形态,同时对室内设计也起着主导作用。

在前期调研阶段,需要对基地大环境的光照、风向、气温、雨水量、基地周边的地形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古北大酒店位于北京市密云镇司马台旅游度假村开发,东距密云县10公里,西南距密云县城60公里,西距古北口镇15公里,位置十分优越,距北京120公里,交通畅捷。基地属暖温带季风性半干燥气候,四季分明,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因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夏季西南风。年降雨量62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11.3℃。如图1,基地的建筑模型与基地环境的整体关系,图2,基地与北京市之间的距离和驾车到基地的时间。

经济情况

基地周边的经济情况能完全反应出诸多问题和意识形态。首先应从大经济圈进行分析,其次是对该基地地区大型国家经济计划和经济发展方向、基地产业结构分析、基地人口消费与支出统计分析,这些都能直接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倾向。酒店基地位于密云镇,为一个北京近郊的旅游度假胜地,201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数据显示,外地来京旅游人员每年以10.1%速率增长,而其中景区游览和住宿所占消费比为6.2%和19.6%,北京为该地区提供了强大的客源后备力量。

场地分析

对整个建筑场地的分析,是室内设计的基础。作为室内设计应对建筑整体有着充分的了

的了解,首先从建筑的布局、朝向、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手绘、草图模型的形式对整个建筑了如指掌,才能发现建筑设计存在着那些不足,在后期室内设计进行有效的规划来进行弥补。实地调查必不可少,所谓身在其中,方得其意,只有身在场地之中才能了解周围环境的优劣处,同时也可以从两维走向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状态,正确认知建筑师想要表达怎样的设计理念。

主楼是古北大酒店的核心区域,也是最能体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整个建筑以曲尺形蜿蜒在山下,建筑立面开窗也似长城城墙上射击口,外墙整体以石材堆砌,屋顶以绿色植物覆盖,仿若她不是环境中孤立出来,而是整个环境的一部分。建筑整体与山体的走向相结合,庭院式的大堂位于一楼,大堂上空以玻璃覆盖,充足的自然采光,通透的环境使得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互融合(如图3所示)。而建筑外墙的石材是按照三种模数进行拼贴,(110,230,470,590)*110*240、(230,470,710)*230*240、(350,690)*350*240,对室外材料模数的分析可运用到室内材料的模数分割,使室内空间成为建筑整体空间的延续(如图4所示)。

美学分析

客户群及审美取向分析

客户群则是将来酒店的服务对象,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对后期的设计才能达到双赢。审美

取向是对酒店后期风格定位极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司马台长城作为基地的大环境,地域决定粗犷的形式更能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感,酒店主要服务对象为来自北京的客户群,在审美上更加趋向于国际主流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客户的角度看来度更在乎景观、人文资源和强调情调、高品位享受与大自然和谐的度假酒店则需要其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与环境融合。

建筑美学分析

酒店建筑是室内设计的基石,对建筑的美学分析为后期室内外空间的统一性奠定了美学

基础。古北大酒店建筑的设计概念源于群山脚下一幢由石块堆砌而成的建筑,厚重的墙类似长城带来一种朴实、厚重感,而极具线条感的矩形洞口却是一种现代感,历史与现代,环境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建筑将概念融入到设计中,并与基地人文相结合,曲尺形的平面由长城的墙垣形式变化而来,整个建筑蜿蜒在长城脚下。

文化分析

文化脉络分析是对基地环境下人文特色、历史古迹、旅游特色各个方面进行发掘,对后

期酒店设计元素提取、设计理念提出的重要基本信息之一。酒店位于密云县,司马台长城则是密云镇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古迹,司马台长城建于明朝洪武初年,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主要由关隘、城墙、烽火台组成,以砖瓦为主要材料。古北大酒店就位于一个极具历史沧桑感的地区,京郊沟域文化、长城司马台、城池古堡的形式都体现出独特的文化气质。

二、概念阶段

酒店设计中概念阶段是将前期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后实施的第一步。在概念阶段主要从设计理念与风格、设计元素提取和平面布局四方面进行。

设计理念与风格

设计理念是整个室内设计的核心,须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同时可以多种形式在室内设

计中表现。设计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前期调研资料。它可以是从建筑本身的深层次剖析,或者是对基地环境和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投资方意图和理念的深入了解,或者是所有因素的综合提炼出一种形而上的理念。古北大酒店的设计风格也是基于前期的基地调研和设计理念的提出,酒店的风格主要以现代装饰主义为主,也混搭了欧式和中式风格,风格的相互融合是以设计理念“共生思想”为引导。

古北大酒店的设计理念为“共生思想”,理念源于对整个建筑和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综合理解。对建筑的深入剖析使设计师了解到基地建筑想要表达是一种现代、隐蔽和低调的形态,即与基地周边环境一种共生。而室内设计师将这样的理念继续发展,从三方面表现室内与环境的共生,历史与现代、异质文化以及自然与人文,这些概念的提出都源于酒店所处司马台的地理位置、建筑形态结构剖析。例如,光与界面空间共生的类型可以是空间渗透、空间象征、空间层次、空间边界、空间聚焦、空间分离与连接等,而庭院式大堂空间的建筑形式可以通过光这一介质将室内外空间达到环境的共生。大堂上空以玻璃覆盖,将阳光和自然景观引入室内,在艳阳和星光下,将人们从封闭的空间中释放,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如图5所示)。这就是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室内与室外自然景观的融合,共生思想的体现。这样的理念融会贯通到设计,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整个室内空间中。

设计元素提取

设计元素提取是在前期调研资料和设计理念基础下,提炼出更纯粹的形式来表现整个室

内空间。同样的山水石都有可能成为设计师笔下的设计元素,但怎样的形式才最适合用在基地,这都受到基地环境、当地人文等各个方面的约束和影响。

古北大酒店中元素中“L”形的提取主要源于长城造型的基本元素,同时“L”形也是整个建筑平面规划造型,也象征着坚固、阳刚、理性,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拱形元素提取来自长城中拱门的构建,也是中西文化中共有的基本构成元素,同时亦是中西文化共生的重要体现。在严肃的长城脚下,拱形给予一种轻松的气氛,使厚重的历史感与悠闲地度假文化共生的体现。以“”的矩形组合,源于司马台长城的残垣断壁上射击口的组合形式,同时也是主体建筑的立面之一,该元素的提取不仅有着历史的沉淀,同时将建筑的形式也融入到室内空间形式中,即是一种建筑和室内的共生(如图6所示)。

图6设计元素提取

平面布局

概念阶段需要对整个酒店空间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和流线组织调整,进而得到较为合理的平面布局。建筑自身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作为室内设计,在前期调研阶段对建筑的整个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剖析出建筑设计中流线存在的不足和功能上的缺陷,同时还要将业主和酒店管理公司的意见融入到平面中,再进行更为合理的流线设计和功能区域面积调整。以古北大酒店主楼一层大堂区域为例(如图7所示),在建筑设计中,空调机房的设置较为分散,在后期的平面调整时,将空调机房集中设置。全日制餐厅的面积根据业主要求,需将餐厅面积扩大,由于全日制餐厅的面积扩大,员工餐厅受到限制就只能调整到负一楼。在进行平面布局时,不仅要考虑到平面的功能,还需要从三维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空间的形态,将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最终,在概念阶段需要输出较为完整的平面图以便后期方案阶段深化。

三、方案阶段

方案阶段主要是针对概念阶段的成果进行细化。对每个空间进行平面、立面相结合的整体空间设计,以元素的形式、整体的空间感、材料的质感或者是灯光的营造的氛围进行表现,绘制效果图。在古北大酒店的方案阶段,通过对空间和光线的处理、材质运用等来体现“共生思想”的设计理念。“相反相成”是共生原则之一,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使用了与建筑外墙相应的毛面石材,同时以奢华的光面材质进行对比使用,最大限度的体现新旧之间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如图8所示)。方案阶段,更重要的是与业主和酒店管理公司进行有效沟通,最终在满足业主和管理公司的要求下,对方案就行修改完善。

四、施工图阶段

施工图阶段分为两步,初扩设计和深化设计。初扩设计就是对业主已经认可的方案设计进一步的深入,在初扩设计时需统一方案阶段的共性元素,对平、立、剖面进行进一步设计。而在深化阶段,不仅要考虑的细节和尺寸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工种之间的配合,例如与室内工程同时进行的水电、暖通之间的协调。深化设计需要对装饰工程中施工节点绘制,是后期指导施工的重要图纸之一。在完成施工图绘制后还需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说明书编写。

酒店设计确实无章可循,也可以无限创新,但这都可以基于这样的一个设计方法与路径,通过这样的设计路径所得到最终的酒店设将不再是各种抄袭和拼凑,而是能让业主、酒店管理和客人都满意的独特的酒店设计。

参考文献:

[1]王琼.酒店设计方法与手稿[M].

文化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

绪论

就国内外情况来看,本课题所探讨的组合式空间并非没有前例,主要以集装箱为主。2008年8月中国首个“集装箱学校”在汶川落成,可妥善解决灾区约1000余名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由美国纽约的“组合家居单元”是专门针对喜欢环球旅行的爱好者设计的房屋,内部设施既可简约也可豪华,完全可根据主人需求来创设。荷兰的集装箱则被用来给学生建造学生公寓。由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一座耸立在海边的游牧博物馆建筑,其本身既是一个艺术品,也是一个迁徙的艺术展厅。而比利时方盒子餐厅出现在欧洲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此建筑具备了可以调节各种指标的智能系统,适应于各种恶劣的环境。

文化空间的组合式概述

1.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

本论文所致力研究的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展示空间的新模式,它通过对物质文化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等行动来实现一个文化艺术机构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换而言之,展示空间作为一个提供文化表述的有限空间,却能够呈现出的“全球化”等宏大叙事的广阔图景。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把场所作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特别关注强调社会日常活动所赖以进行的那些环境的物质方面是如何被运用于人类的主体活动过程,又如何在社会活动中生成和复制,经过同一时空上的组合成为互动活动的环境。本设计借鉴“空间性”理论框架,来阐述组合式文化空间。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是由几个不同或者相同的小空间组合成新的空间组合在一起,既是整体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既能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又能让不同空间互相关联。

2.文化空间功能单体的组合模式

文化空间具有灵活的组合方式和形式多样的拼接形(图2.1)式主要以五种功能的单体为主,分别是电子展示单体,实体展示单体,体验单体,交流单体,以及休闲单体。可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展览的规模大小自由组合,小型的展览或许只需要一个展示单体,中

型的展览需要展示单体、交流单体、体验单体和休闲单体的组合形式,而大型的展览则需要几个不同功能不同单体进行拼接组合才能满足展览的需要。

文化空间组合式的设计探索

1.设计背景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大城市大部分都是坐落在沿海江边,城市中艺术氛围虽然浓厚却有着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强,而那些生活在沿江的小镇和乡村的人们又很难享有这种艺术熏陶,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氛围。

2.设计理念

正所谓“艺术无边界”,本设计以满足当前人们对艺术的渴望为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组合式文化空间这一设计概念,以探索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的组合式文化空间,既能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中灵活扎根,又可给相对落后的乡村小镇带去艺术的讯息。在拼装式组合设计中,可根据用地规模和功能需求,进行不同功能空间的加、减法设计,同时亦通过围合、延伸、分隔、连接等形式,营造出灵活多变的内部空间,创造空间的无限流动性。

3.设计概念

传统的展示设计是艺术的时空,在这同一时空上这必须是要有限的永久空间和时间。传统的艺术文化空间是固定,影响的范围比较有限,展出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流动性又不强。而组合式展示空间则根据拼图(图3.1)的特性,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场地的不同组合成不同的艺术空间。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通过对建筑形体的动态变化来适应不同气温、不同维度等种种环境的考验。造型变化上借鉴一种儿童折叠纸游戏――“东西南北折”(图3.2)。

室内空间设计元素则运用“翻手绳”的游戏(图3.3),游戏中线不断更换花样,通过线的变化带动空间的变化,既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同时又达到丰富空间视觉的效果。

4.设计的主要内容

(1)建筑的顶部采用软膜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通过改变建筑的形状来达到调节建筑(图3.4)温度的目的。首先,光面天花的表面是依照电影银幕而制造,表面有无数凹凸纹(图3.5),而这目的正是将灯光折射度加强。软膜天花本质是用PVC材料制成,能提高其绝缘功能,更能大量减低室内温度流失。

(2)为了保证灵活移动的可能性,在设计上单体建筑是采用组合拆装的建构模式,选用钢和膜结构装配式建造方法(图3.6),设计方便拆装的节点(图3.7)。这种模式便于运输和组合,有利于在短期内更换各种场地,在地形环境的选择上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室内也是一样的,室内空间主要运用钢绳(图3.8),可根据需要来灵活分割空间,展台展柜的设计也是采用组装式的设计,方便携带和拼装。

(3)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尽可能减小空间的尺度,探寻“小空间、多功能”的理念(图3.9―3.11)。组合式建筑的最佳结构,也就是保证建筑资源消耗量小并能保证使用的有效质量的结构。具有纯“建筑”特征的结构形成构件与具有工艺技术和使用性特征的结构形成构件的有效配合,是形成合理建筑方案的必要条件。在构件的这种组合式相互配合下,形成的一种建筑类型,是能为综合资源节约提供最佳条件的统一组合体。

4文化空间组合式设计的创新点

组合式文化空间的三个创新点,其一,它是一种移动的艺术展览空间,一种可拆装拼接的临时性空间,采用钢和膜结构装配式的建造方法,并设计了方便拆装的节点,有利于在短期内更换各种场地。其二,它是一种不受限于任何地域环境的概念模式,建筑顶棚采用软膜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纬度、不同区域环境的变化,同时通过改变建筑顶棚的形状来达到控制室内空间温度和光线的要求,从而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图4.1―4.3)。其三,它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组合式空间,可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展览规模的大小进行自由组合,单个展出适合小型展览,多个组合成群可以举办大中型展览。

结论

现今的大城市艺术氛围虽然浓厚,却有着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强,而那些生活在沿江小镇和乡村的人们又很难享有这种艺术的熏陶,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氛围。正所谓“艺术无边界”,本课题以满足当前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渴望为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组合式文化空间这一设计理念,通过主题为“Traveling空间”的组合式空间,将艺术从最繁华的都市带进最淳朴的乡村,为每一个可以生存的角落带去艺术文化的讯息,从而开启一场没有终点的艺术之旅!它是一场没有等级之分,没有地域文化限制、没有终点的交流盛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

文化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

一、建筑学的一般概念:

1、名称的来源:Architecture、Architektur、L‘architetura、Apxutektypa.(均来自古希腊)

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故又称建筑艺术

2、建筑学的含义: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3、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艺术性和历史感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基本概念辨析

广义建筑学和狭义建筑学围绕建筑学的中心议题是“人”

杨·盖尔的话,“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任何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

广义建筑学的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环环相扣,有小到大紧密配合的层次关系。

4、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终极目的:我们的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要符合这个目的,那管它洋、中、传统抑或是现代基本概念辨析

建筑学的特点:

(1)建筑学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

(2)建筑学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概念)

(3)建筑学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景社区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

5、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基本概念辨析

6、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学和其他专业的结合问题、建筑设计类课程的重要性)

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意)P.L.奈尔维《建筑的艺术与技术》

基本概念辨析

二、城市空间设计的三大基础理论

1、图底理论(Figure-groundtheory)或称图形、背景分析;实空分析(mass-voidapproach)。

图底理论研究作为建筑实体的图和作为开敞空间的底的相互(比例)关系。

室外空间也应该是积极空间(positivespace)而不应是消极空间(negativespace)

室外空间也有动静之分,内外之分,也有空间私密性上的差别。

基本概念辨析

2、联系理论(linkagetheory)或称关联-耦合理论(connecting-couplingtheory)

联系理论致力于分析联系各个元素的线路,这一理论强调的是交通图解。它研究各部分线的组织,以及由这些线把建筑和空间联系起来的空间基线设计,空间基线可以是场地线、运动的导向线、组织轴线或建筑边缘。

转贴于基本概念辨析

3、场所理论(placetheory)

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以场所的概念代替传统的空间概念,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飞跃。

场所涵指一种具体空间,与人们的活动或认识有联系,它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因此包含了特定的意义,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它不同于抽象的数学或几何空间,而具备确定的品格气氛,染有某种感情色彩。

场所的内涵特征就是创造人们对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基本概念辨析场所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场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

a、场所的占有性,即人对场所的占有。

b、场所的非空间性:场所研究的是人的活动与事件的环境的关系,不涉及固定的空间几何形态,具有非空间性

c、场所的随机性,不同的人或事物对场所的占有,从而使同一地点的场所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意义。

基本概念辨析推荐阅读、讨论文章

1、教建筑、学建筑作者:PeterZumthor文章来源:世界建筑2003\03

2、思考题:建筑与水技术、历史沿革

一、建筑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空间组合论24、25、26、35、43、44、45、46、47)

1、古希腊、古埃及。

建筑材料力学性质建筑外观(条形)

2、古罗马推力屋盖(单拱、十字拱、球拱),水平力的平衡问题内部空间浴场万神庙很厚的墙和拱技术、历史沿革

3、哥特建筑理性和浪漫的交织、无情的技术与奔放的热情的融合

4、近代建筑19世纪中叶以后,靠直观感觉(以经验和直观为决断基础)的经验主义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科学性(数学、力学以及材料科学)的技术时代。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开始分工。

1889年巴黎机械馆是第一批严格按照力学和结构逻辑建造的大跨度建筑之一。结构形式是三铰桁架。

技术、历史沿革

5、近代以后的三次技术革命(覃力—深圳大学)

自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材料技术和结构技术的革命。工业革命、钢、玻璃、混凝土建筑物在跨度和高度上和空间组织的灵活性上得到了解放。

第二次是设备技术的革命。

电梯、自动扶梯、人工照明、空调等,使得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的构成模式发生变化。设备造价超过总造价的30%第三次是信息技术的革命。

计算机技术、节能技术,楼宇自动化。体现了智能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方向。

6、三次技术革命的后果

技术、历史沿革

三次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建筑造型的形象了和人们的建筑观,第一次,改变了建筑造型;第二次:建筑不再受交通、朝向、采光、通风等影响,可以采用人工处理得来。第三次:改变的是建筑的管理中枢等,还在演变过程。

总之,技术手段的变革,会超越风格流派等文化因素,对建筑造型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使得建筑创作观念和设计方法随之发生变化。

技术、历史沿革7、后工业社会的技术科学技术的强劲发展迫使人文学者批评的反思这种发展的社会后果。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可以看成是人文思潮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在建筑领域内的一种反映。

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两个基础—现代艺术和机器美学受到挑战,体现在下面的两个方面:技术、历史沿革

(1)、寻找传统技艺的再现和体现

(2)、以更高的工艺水平来设计和“制造”建筑,尤其以精致的节点和精细的加工来体现高超的技艺,体现在Hi—tech建筑中。

  • 下一篇: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范例(3篇)
    上一篇:土工合成材料特点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土工合成材料特点范例(3篇)

      土工合成材料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特色名校建设项目来源: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图分类号:G642.0文..

      daniel 0 2025-06-18 14:44:08

    2. 如何评估审计风险范例(3篇)

      如何评估审计风险范文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一、引言2010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CompanyAccountingOversightBoard,PCAOB)通过了新的审计..

      daniel 0 2025-06-18 14:42:35

    3. 足球教学方案范例(3篇)

      足球教学方案范文关键词:校园足球;先进经验;制度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16日最新颁布了《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方案》),将校园足球上升至“国策”的高度。“足..

      daniel 0 2025-06-18 14:40:52

    4.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例(3篇)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范文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教学中开始最早的一门专业学科。在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中,体育教育训练学要符合我国体育战略与时代体育发展的要求,以良好健康..

      daniel 0 2025-06-18 14:39:19

    5. 消防安全能力培训范例(3篇)

      消防安全能力培训范文一、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践行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深化“防火墙”工程和“六进”消防宣传,构建立体化..

      daniel 0 2025-06-18 14:37:36

    6. 区域旅游规划范例(3篇)

      区域旅游规划范文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讨谋求发展的新理念、新策..

      daniel 0 2025-06-18 14:35:01

    7. 土工合成材料产业范例(3篇)

      土工合成材料产业范文关键词: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在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其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房地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好又快发展。房地产作..

      daniel 0 2025-06-17 14:47:12

    8.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范例(3篇)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范文关键词:工程认证;化工安全概论;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在国际上实现工程教育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主要条件..

      daniel 0 2025-06-17 14:45:5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6-18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