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9-06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2]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中),2019(10).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少年时期朱建华刘翔训练特征

在我国,一些少年体校和中小学教练员为了使运动员在自己训练这一时期出成绩,完成比赛任务,过早地让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化训练。虽然,过早的专项化训练可以让少年运动员短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但结果造成了基础训练阶段基础不牢,技术不全面,防碍了专项提高阶段竞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种揠苗助长式的训练,不仅会缩短运动寿命,而且使运动员过早出现运动损伤,迫使运动员过早地退出运动场。因此,对我国青少年训练规律进行研究,确立科学地训练指导思想,掌握青少年科学的训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建华和刘翔是我国著名运动员,他们同是上海人,相同的水土,相同的人种,相同的年龄,辉煌的业绩也很相近[1]。他们在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绩与他们少年时期成功的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分析他们少年时期的训练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优秀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特点,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基础阶段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他们少年时期训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训练

少年时期的训练属于基础训练阶段,如表1所示,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

训练项目的循序渐进和竞赛项目的系列设置,为少年儿童基础训练阶段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有利于运动员打好基础,有利于进入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后大幅度地提高竞技水平。胡鸿飞在培养朱建华的过程中制订了科学的多年训练计划,朱建华的基础训练阶段长达六年(从10岁―15岁),如表2所示,前三年着重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学习跳高基本技术;后三年则继续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以田径多项为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完整的跳高技术。在6年的基础训练中,朱建华的基本技术掌握得很好,各项一般运动素质也都有相应的提高,但专项成绩的提高却不明显。朱建华16岁进入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后,胡鸿飞为朱建华制定了“在继续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专项素质和改进跳高技术”。这一阶段的转移,使朱建华的跳高成绩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

(根据胡鸿飞1981年及其他材料编制)

1996年9月,13岁的刘翔进入上海市二体校跨栏组训练。教练根据他的特点,注重刘翔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并注重结合他的年龄特征,在训练的准备活动中采用游戏、球类、自然条件追逐跑等形式提高训练的趣味性;通过体操、跳跃等练习和田径基础项目的教学训练来发展柔韧、协调、速度等素质。使刘翔在13―16岁的生长过程中,身体发育得很好,各项素质稳步提高,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3]。在技术训练中,注重改进跑的技术和学习跨栏动作,使刘翔在少年时期就形成了扎实的跨栏基本功。

二、注重全面的技术训练

胡鸿飞重视朱建华的基本技术训练,为了确保朱建华的技术训练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胡鸿飞将基本技术练习编成套,天天让朱建华反复练习,长年坚持,在三破世界纪录期间,朱建华的基本技术练习仍在坚持。在技术训练上,确立了以速度为前导,力求技术与力量的平衡,技术训练的重点放在抓好快速助跑和快速起跳结合上,使朱建华在少年时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本技术,朱建华在长期的技术训练中形成了“三快”的技术风格,即助跑快、起跳快、过杆快。为后来他跳高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少年时期刘翔的特点,上海二体校教练方水泉等针对刘翔的特点,在1996年9月―1997年3月,注重改进刘翔跑的技术、学习跨栏技术;在1997年4―10月,使刘翔从事大量的徒手有栏架的专门练习,进一步改善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提高足踝关节的扒地力量和速度,发掘刘翔对栏的悟性。并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应栏距”训练;在1997年11月至1998年10月,方水泉等积极运用刘翔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机,加快技术训练的速度,提高技术质量,较早地进入了栏的专项训练。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强化栏间3步与过栏技术的磨合,使跑、跨结合更流畅;在1998年11月至1999年5月,在对刘翔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重点抓1米栏的训练。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训练,形成了刘翔扎实的跨栏技术,为竞技提高阶段刘翔近乎完美的跨栏技术动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三、实现了训练指导思想的创新

运动员成绩的重大突破,与教练员和运动员独特的、科学创新的训练是分不开的,这些安排,尤其是负荷量大、负荷强度高的运动训练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动训练的内在规律。根据朱建华个人特点,胡鸿飞教练大胆创新,打破了原有的训练模式,确立了“以速度为中心,力求技术与力量相平衡”的训练指导思想[4]。

1996年9月,13岁的刘翔进入上海市二体校跨栏组训练。体校教练方水泉等根据他的特点,决定打破常规,采取特殊的训练方案。刘翔的特殊训练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的。即抓柔韧性和灵活性、专门练习及“适应栏距”、专项练习、1米栏训练四个方面的训练[3]。孙海平在执教16岁的刘翔时,他认为:技术+力量=跑的速度,快速的前摆与下压扒地是跨栏技术的重点,腰髋周围肌群力量是关键。在速度训练同时,更多的速度训练不在跑道上跑,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训练方法、手段上。孙海平教练密切关注世界田径训练发展的方向,及时顺应了形势的发展,按照国际赛场的需求,大胆地改变训练周期,对刘翔的训练安排进行了及时的调整,采用多个短小周期的安排形式,使训练目标明确,训练负荷没有大的起伏,对刘翔针对性强,且有利于恢复,使刘翔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能够很快地进入比赛状态[5]。如表3所示,刘翔13―17岁不仅跨栏基本很全面,而且各项指标参数取得了稳步的提高。

四、充分体现“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少年时期朱建华和刘翔的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练能结合项目特征和他们本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胡鸿飞将跳高特点与朱建华个人特点相结合,如将朱建华的训练周分为速度周、弹跳周、技术周和力量周,在两个素质周后,安排一个技术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做法使朱建华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6年9月,刘翔进入体校跨栏组训练。根据预测,他的身高可长到1.90米,教练根据刘翔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如针对13岁的刘翔节奏感强,蹬地有力,但柔韧性稍差一点,体校教练就狠抓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刘翔在后继的训练中,孙海平教练也能根据刘翔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他的训练方案,使刘翔始终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洪潭.雅典奥运启示录[J].体育与科学,2004,(6):3.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2版,337-339.

[3]方水泉.少年刘翔的训练[J].田径,2000,(10):11-13.

一周田径训练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原训练;高水平田径残疾男运动员;肺通气功能

高原训练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进行训练,通过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双重刺激,可以使训练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抗缺氧的生理适应变化。本研究旨在为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调整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市高水平残疾田径男运动员7名,其中脑瘫运动员1人,聋哑残疾运动员2人,视力残疾运动员4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和查阅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搜集本研究的相关资料。

1.2.2训练方法。北京市残疾人田径队7名男运动员于2011年7月23-8月25日在云南昆明高原训练基地进行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前采用大运动量中等训练强度,上高原后前三天进行适应性训练,三天后按中等训练量进行训练,第二周至第四周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最后三天为恢复训练调整期。

1.2.3实验法。采用意大利的MIRSpirolabII肺功能测试仪分别于高原前、后和高原期间高原期间第1、3、5周的每周二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选取的代表性指标: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肺活量(FEV1)、1秒率(FEV1%)最大呼吸流速(PEF)以及25%-75%用力肺活量平均呼吸流速(FEF25-75)。

1.2.4数理统计法。本实验中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和Microsoft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所得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以P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五周高原训练对高水平田径残疾男运动员最大通气量(MVV)的影响。最大通气量(MVV)以适宜快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MVV是衡量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

运动员在上高原第一周时MVV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直至上高原第三周时有所上升,上高原第五周时MVV值上升的幅度很小,随后开始下降,下高原后MVV值稍有下降,但仍低于上高原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情况表明低氧环境和大强度的训练的双重刺激导致运动员机体的肺通气功能下降,另外这七名运动员大多是从事诸如100m、400m、跳高跳远等无氧供能项目,从中可以看出高原训练对其最大通气量的影响不是太大。

2.2五周高原训练对高水平田径残疾男运动员肺活量(VC)的影响。肺活量(VC)是指人在深吸气后,作一次最大的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意义一般来说,呼吸肌力量大,肺活量测试值就大。

运动员在刚上高原一周时VC值开始有上升的趋势,直至第五周,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无显著差异(P>0.05),下高原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VC值高于上高原前水平。该现象可能与本阶段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有关,在大强度训练量后对呼吸肌有一定的刺激,致使运动员在下高原一周后VC值呈下降的趋势。可见较短时间的训练对无氧供能为主的项目无显著影响,但可用于监测训练量对运动员的肺通气的影响程度。

2.3五周高原训练对高水平田径残疾男运动员用力肺活量(FVC)的影响。用力肺活量(FVC),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最大努力、最快的速度呼吸,直至残气位的全部肺容积,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也称时间肺活量。FVC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

运动员的FVC值与VC的变化一致,在上高原一周时FVC值呈逐步的上升趋势,这与运动员刚上高原,在接触低氧环境时对低氧敏感,引起肺小动脉反应性收缩加强,在运动状态下,影响了气体交换的速度,从而阻碍了肺的通气机能,随后FVC值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直至第五周时出现高原训练期间的最大值,表明高原第五周时运动员对高原低氧环境已逐步适应,肺通气功能加强。下高原一周后运动员的FVC值处于下降的状态,恢复至上高原前水平,该现象表明短期高原低氧训练对无氧供能的运动项目影响不大。

2.4五周高原训练对高水平田径残疾男运动员1秒肺活量(FEV1)、1秒率(FEV1%)的影响。1秒肺活量(FEV1)就是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1秒率(FEV1%)用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VC和FEV1主要反映呼气时肺的弹性回缩力、呼吸肌力和协调性、气道通畅性。

运动员的FEV1值与FEV1%的变化一致,从上高原第一周开始整个高原训练期间二者的数值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直至下高原一周后FEV1值仍低于上高原前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EV1%值与上高原前、上高原第一周相比仍较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

2.5五周高原训练对高水平田径残疾男运动员最大呼吸流速(PEF)、25%-75%用力肺活量平均呼吸流速(FEF25-75)的影响

最大呼吸流速(PEF),是指用力肺活量测定过程中,呼气流量最快时的瞬间流速,主要反映呼吸肌的力量及气道有无阻塞。FEF25-75主要反映小气道功能,与用力无关。

运动员的PEF值与FEF25-75的变化一致,从上高原第一周开始二者的数值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直至上高原第三周后数值开始回升,说明随着海拔高度升高,空气密度、大气压、温度降低,使空气流经气道的阻力减少,呼吸时气体的流速加快,使得小气道流速功能升高,但与上高原前和上高原第一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之后二者的数值又呈现下降的趋势,直至下高原后二者的数值与上高原前相比明显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看出小气道流速指标在整个高原训练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且下高原后其值均低于高原前水平,表明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的小气道流速功能影响较小。

3.结论

经过五周的高原训练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整个训练期间肺通气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下高原后各指标值基本上都低于上高原前水平,说明短时间的高原训练对从事无氧供能为主项目的运动员的肺通气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刘卫华,林建棣.高原训练研究综述[J].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57.

  • 下一篇:餐饮诚信经营的案例范例(3篇)
    上一篇: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范例(3篇)

      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范文篇1当我们把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时候,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资料,就有必要提出中国哲学的主体是什么的问http://题。对此问题,一般有三种看..

      daniel 0 2025-09-06 14:48:37

    2. 道家典籍范例(3篇)

      道家典籍范文关键词:佛教典籍;遣唐使;学问僧中图分类号:B9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76(2015)03-0012-04唐代,佛教在印度本土的发展已显衰败之势,而处于东亚文化圈中心地位..

      daniel 0 2025-09-06 14:48:22

    3. 污染治理论文范例(3篇)

      污染治理论文范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业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它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在很多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势必会排放很多工业气体,而这些气体因为多含..

      daniel 0 2025-09-05 14:50:21

    4. 农业机械制造业范例(3篇)

      农业机械制造业范文篇1关键词:以太网;移动平台;农业机械;数字化管理一、基于以太网和移动平台开展农业机械云制造数字化管理的特征将以太网与移动平台相互结合,这样在所开展的机..

      daniel 0 2025-09-05 14:50:09

    5. 绿色建筑要求范例(3篇)

      绿色建筑要求范文篇1【关键词】绿色建筑装饰;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战略一、前言随着201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绿色、科技、节能再次成为了百姓与舆论的关注点。事实上,“绿色”已..

      daniel 0 2025-09-05 14:49:56

    6. 旅游景点文化内涵范例(3篇)

      旅游景点文化内涵范文关键词:长白山;休闲旅游;旅游形象;旅游传播1引言长白山休闲旅游地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来自原始的自然景观所拥有的独特的科学内涵,来自历史悠久的区域民族..

      daniel 0 2025-09-05 14:49:43

    7.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例(3篇)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范文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习惯养成“习惯决定命运”。孩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

      daniel 0 2025-09-05 14:49:31

    8. 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范例(3篇)

      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范文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问题管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创新,未来人类社会的进步仍将依赖创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

      daniel 0 2025-09-05 14:49:18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06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