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总结范例(3篇)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验;探究式
【教材分析】
1.内容: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标准教科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巩固,为接下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方法: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认识主要通过实验和讨论等途径获得,并学会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为学生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背景】
1.初中化学中关于金属的性质是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已初步了解了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2.学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从物质类别的宏观角度和化合价变化的微观角度分析理解物质反应及相关性质的思维模式。
3.通过以往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初步具备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2)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并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及解释。
(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合作讨论的方法,体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在归纳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难点: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钠与水反应产生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并作出合理解释。
【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分析归纳总结法。
【主要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感悟】
特点:
1.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加深对该实验原理的认识。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理解能力;培养;联系;分解;比较;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90-01
理解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思维能力。在化学学习中,它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层次:
1、识记也就是人们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等的初步认识,能够对它们进行一定的辨认,即要求人们知道“是什么”。
2、解析对初步认识的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定律进行剖析,着眼于它们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及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方面,明确它们的适应范围和使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的化学现象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应用在对所学知识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联想、类比、改造、迁移、转换、重组等,用于分析、类推、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间题。它是理解能力的体现。
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有些学生对化学存在着“只能死记,不可理解”的错误认识,常常对化学知识只满足于记住就行了,不从原理及本质上理解消化达到真正的掌握,以致于解同类型题时常出现重复性错误,遇到一些变形题时往往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化学知识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呢?
一、寻求联系法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和理解知识就是将所接受的信息经过人脑加工编码,使之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认识新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等与其他事物一样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在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它们之间的这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便尽快地掌握新知识。如,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就存在着联系:①它们都指的是物质(单质或化合物);②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同时存在;③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必然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这些联系往往用于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中。再如烷烃化学性质的学习,可以把它与前面学过的甲烷的化学性质联系起来,这是因为烷烃和甲烷都是饱和烃,它们在结构方面具有相似性,因而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相似性。然后进行类推、判断得出烷烃在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酸、碱和氧化剂都不起反应,也难于跟其他物质化合在空气里可以点燃,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起取代反应等。
二、层次分解法
在思维过程中.人们如果能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间题分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然后把它们一弄清楚后汇总起来,往往可以使复杂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如学生在学习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常表现出不理解、记不住、易出现书写的错误。为此,我们不妨把这一反应过程看作是由“铝与水反应”、氢氧化铝与强碱溶液反应两个阶段组成‘前一个阶段为金属与水的反应,学生联系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很容易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后一阶段酸碱中和反应,把氢氧化铝写成铝酸,并结合电离方程式会快速地写出,然后把这两个阶段的方程式合并得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这样不但使原来复杂间题简单化,而且使学生对这一反应的实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在此反应中氧化剂为水,而不是NaOH.,在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三、相近比较法
化学知识点多,易混淆的知识点也多。学生理解新知识时,可引导他们联系相关的旧知识,比较其异同,以认清新知识的特点。
四、质疑释疑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释学生的疑惑,则可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联系实例法
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头脑的加工、转换,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能具体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说是达到了理解。因此,在理解能力培养上,联系一些实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常常出现问题。在教学中可结合合成氨的反应进行具体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时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其含意就是单位时间内生成氨的量与分解氨的量相等,消耗的氮气和氢气也与生成的氮气和氢气的量完全相等,即任意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反应仍在进行并没有停止。而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的结果使平衡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都不再变化。对合成氨反应来讲。达到平衡时,各物质;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不变,但并不是它们在混合气体中的含量相等。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本概念;阅读指导;突出重点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较多,面广量大,分散在各册教材的有关章节中,这就给学生的复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分散在各册中的基本概念归类整理,揭示各部分概念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一边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重视课本阅读,加强学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分散于各册化学教材中,在复习时应该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复习内容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把课本内容全部看通,且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明确看书的目的和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复习溶液时,要求学生带着溶液的定义、溶解过程、结晶过程、溶解性、溶解度、浓度概念(质量百分比、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比浓度)等问题去课本中寻找答案.再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指导学生带着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问题去看书.当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以后,在授课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知识掌握的快而且牢固.
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在看书复习时提出新的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对普遍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例如,有些学生对反应(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不清,我们在课堂上就着重讲解了同种元素氧化反应的规律,再举出浓硫酸和硫化氢、单质铁和三价铁等有关反应供学生判断.再如,在复习中有些学生提出过氧化氢在有些反应中有氧气放出,而在有的反应中无氧气放出.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部分学生对概念虽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乏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又提出了Fe2+、SO2等参加反应的实例供学生分析判断,这样举一反三,使学生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让学生能切实掌握并会运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要求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进行必要的记忆.例如,原子、分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溶液中部分离子的颜色、燃烧条件、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我们都要求进行必要的记忆.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把一些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或规律编成形象生动的口诀.如,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可以编成:“氧生还,还生氧,强强生弱”;“失、氧(羊)、高(羔),得、还、降(账)等.
实践证明,在复习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课本的引导,可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把握和运用概念的能力.
二、弄清模糊概念,突破难点概念
中学化学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相差一个字,意思则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要抓住本质,加以区别;而对于一些难理解难掌握的概念,我们则多举实例,举一反三.例如,在以下有关问题中,我们让学生紧紧扣牢本质加以区别和掌握:①加热、高温、点燃、燃烧;②火焰、火星;③雾、烟、气;④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⑤溶液、溶胶;⑥溶解性、溶解度;⑦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⑧重金属、轻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在复习中,我们把以上问题以问答形式让学生自己区别,教师再辅导讲解,一个一个过关,让学生能正确分清不同的概念.在难点概念中,我们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进行重点突破.例如,化合价概念学生难以从定义上深刻理解.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首先,让学生明白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再从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上下功夫,最后,总结出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时表现的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没有化合价,这样既掌握了理论,又把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再如,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难以掌握的概念,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首先看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理解,然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适当的加深拓宽,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加以练习.多加训练,对个别学生单独加以辅导,这样对所学知识能掌握好.
三、运用概念知识,解决计算问题
在基本概念的复习中,我们克服了纯讨论概念的弊端,把有关的计算问题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复习概念的过程中提高了计算能力.在复习概念的同时,要求学生逐步适应计算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要求学生掌握解计算题的模式,即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结果的关系,弄清有关的定律、定理或列出有关的化学反应(必须注意配平)关系式,然后根据题意和给出的条件,确定解题的关键点,并正确地假设未知量,根据题中要求,运用学过的方法,列出算式,计算并验证答案.当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后,我们在平时的作业中,及时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讲到原子量分子量概念时,我们及时把求原子量类型的计算题归纳成几大类供学生练习,这其中包括利用定义求原子量,利用质量求原子量,利用浓度求原子量,利用化学反应求原子量等.在复习化学分子式和结构式时我们又让学生复习有机计算中的练习题,强调先求最简式,然后通过分子量求得分子式,根据物质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确定其结构式.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我们首先选择简单的单步计算让学生完成,当学生掌握后,再扩展到较复杂多变化的结晶和溶解问题,最后拓展到带有结晶水的计算.在复习浓度概念时,我们选编了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供学生平时练习,并且要求学生注意理清这三者中间的相互关系.
-
反周期财政政策范例(3篇)
反周期财政政策范文篇1关键词:财政政策演化;演化动力;改革开放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财政政策业已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特定方式,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和保持经济稳定增..
-
城乡规划的原理范例(3篇)
城乡规划的原理范文篇1【关键词】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设;更新与创新城镇化这一发展路径,需要特有的规划学科支撑。城乡规划这一科目,整合起了建筑学、人居环境特有的学科、风景..
-
内控合规工作要点范例(3篇)
内控合规工作要点范文1.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关键风险点失控。一是对重要环节和重点业务控制不足,风险和隐患难以排除。二是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监控不力,案件隐患时刻存在。..
-
护理管理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护理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药品管理法人权保护摘要:药品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着药品与人权密切相关,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则以保护人权为基本宗旨,充分体现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维护人..
-
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范文篇1关键词:直方图均衡化Retinex算法图像评价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1直方图均衡化数字图像中的直方图,通常..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范例(3篇)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范文【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解决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采..
-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范例(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范文篇1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54-021团体辅导的概念团体辅导(Groupguidance)主要是从团体..
-
财政政策局限性范例(3篇)
财政政策局限性范文关键词:公共教育财政支出;决策权配置格局公共教育财政资金是公共资金,是所有纳税人的支出,如何使公共资金配置更能体现财政的公共性和教育的公共性,公共教育..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