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例(12篇)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1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社区护理需求
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如何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为了解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本文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切实调查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从而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2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60~84岁,平均(70.2±3.4)岁。在婚155例,丧偶45例。夫妇同住102例,儿女同住80例,独住18例。经济来源:养老保险28例,民政补助8例,退休金126例,家属资助38例。
1.2方法
首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2]对本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项目评分标准采用5级(1~5级)评分制,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其次,采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进行调查[3]。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健康促进需求、定期保健需求、心理关怀需求和生活活动照料需求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项目评分标准采用4级评分制,即0分:不需求;1分:需求一般;2分:需求较大:3分:需求很大。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需求越高。最后,分析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因素,并结合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3.1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1.3.2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组老年人生活量表总得分为80.35±11.26,表明本社区200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
2.2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评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社区200例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得分为2.35±
0.25,高于其他项目的护理需求评分(P
2.3影响本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本次调查的综合分析以及对本组老年人一般资料的了解,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对社区护理的认识、年龄、健康状况及生活状态等。
3.讨论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4]。为了深入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是必要的。本研究中,通过采用相关调查工具对本组社区200例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组老年人生活量表总得分为80.35±11.26,表明本社区200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同时,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得分为2.35±0.25,高于其他项目的护理需求评分,表明本社区200例老年人对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最高。
鉴于此,本社区对老年人的护理对策应从健康促进工作着手:首先,组织医学顾问专家团将向社区老年人宣传和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意识,推动改善健康生活环境。并在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健护理等咨询活动,介绍健康干预措施,指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5]。其次,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针对老年人群的安宁护理、老年康复、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项目,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动员老年人定期到医院体检或复查,了解病情,调整用药,避免疾病的发生及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从而在整体上促进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晓青.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8(16):55-56
[2]王晨力,李伟,李建花.城市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影响因素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5(05):132-133
[3]李杨春,李新辉.国内外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2009,7(03):37-39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2
关键词:思茅松;扦插成活率;生长量;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25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710(2015)06—0065—05
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属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常绿乔木,是卡西亚松的地理变种。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中部及西部等海拔在700~1800m的地区,在整个普洱地区均有分布;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中部、北部及老挝[1]。思茅松生长快,且具有高产脂及生态适应性强等特点,主要用于建筑、枕木、矿柱等方面,是云南省尤其是普洱市重要的用材、产脂和林业化工原料树种。其树干高大端直,可采松脂,材质优于云南松的材质;树皮可提取烤胶[2]。长期以来,思茅松育苗主要采用种子营养袋育苗。实生苗不能完全保持母本的优良遗传特性。扦插育苗具有方法简单、繁殖速度快、成苗迅速等特点,尤其可以较一致地保持母体优良的遗传特性。因此,研究思茅松的扦插繁殖技术,对满足国内市场对思茅松良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嵌套设计[3-4],探讨环境、激素浓度及插穗木质化程度等因素对思茅松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交互影响,为思茅松扦插苗的批量生产奠定基础。
1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内,海拔1200m。该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春季多雾,平均每年雾日为138天;年降水量1403.4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蒸发量1036.7mm。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呈酸性,pH值4.6~6.3。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试验用插穗由景谷示范林场思茅松种子园提供;生根激素是中国林业科学院生产的ABT1号生根粉;扦插基质为山地红壤。2.2研究方法2.2.1试验设计(1)设计温室大棚和野外小棚2种扦插育苗环境。(2)设置5种激素浓度,分别为:1.5g/L(速蘸)、1.0g/L(速蘸)、0.5g/L(浸泡30min)、0.1g/L(浸泡2h)、0g/L(浸泡2h)(对照)。(3)选择3种木质化程度的插穗,分别为:尚未木质化的幼嫩穗条、硬质次生针叶未生长的半木质化穗条、已长出硬质次生针叶的木质化穗条。2.2.2试验方法试验于2013年11月进行。将5种激素浓度处理、3种穗条分别于2个环境中进行扦插育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30株。扦插后第1个月每天淋水1次,第2个月后2~3天淋水1次。扦插后每周喷施0.1%浓度甲基托布津1次,发现病株及时清除。2.3数据调查与分析扦插4个月后(2014年3月)进行成活率调查,扦插8个月后(2014年7月,出圃前)进行苗期生长指标(苗高、地径)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成活率通过反正弦转换。
3结果与分析
3.1扦插育苗环境、激素浓度和穗条木质化程度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温室大棚平均扦插成活率为54.51%,野外小棚平均扦插成活率为80.11%。当ABT1生根粉浓度为1.0g/L时成活率最高,达到86.17%;对照组扦插成活率最低,为65.70%。3种木质化程度的穗条中,半木质化穗条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83.50%。对扦插苗成活率进行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表1结果表明:环境对思茅松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极显著,激素浓度对成活率的影响显著,穗条木质化程度对成活率的影响极显著。由于温室大棚扦插苗成活率低,在生产中参考意义不大,故相应数据踢除。对野外小棚扦插苗成活率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表3。表2结果表明:不同激素浓度各处理扦插苗成活率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说明施用ABT1号生根粉能够有效促进思茅松扦插苗生根,显著提高成活率。当ABT1生根粉浓度为1.0g/L时,成活率最高,达到86.17%,显著高于其它4种处理,说明ABT1生根粉最佳浓度为1.0g/L。表3结果表明,3种穗条两两比较扦插苗成活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穗条木质化程度对扦插苗成活的影响极显著。从平均成活率可以看出,半木质化穗条扦插的成活率最高,效果最好。3.2扦插育苗环境、激素浓度和穗条木质化程度对扦插苗生长量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野外小棚扦插苗平均苗高为19.65cm,地径为0.420cm;温室大棚平均苗高为21.60cm,地径为0.189cm。野外小棚扦插苗总体表现为“粗壮”,温室大棚扦插苗表现为“细高”。对苗高、地径进行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5。表4、表5结果表明:在不同激素浓度、穗条不同木质化程度试验中,环境对思茅松扦插苗苗高、地径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激素浓度对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穗条木质化程度对苗高影响极显著,对地径影响显著。根据DB53T388—2012《思茅松扦插育苗技术规程》的扦插苗出圃标准(苗高≥12cm,地径≥0.2cm)[5],温室大棚扦插苗地径=0.189cm﹤0.2cm,未达出圃要求。因此,将温室大棚扦插苗生长量数据踢除。对野外小棚扦插苗苗高、地径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6。表6结果表明,当激素浓度为1.0g/L时,思茅松扦插苗地径生长量较其他处理均极显著提高。表7结果表明,利用半木质化穗条进行扦插能够极显著提高扦插苗苗高生长量,显著提高扦插苗地径生长量。
4结论与讨论
目前,思茅松扦插育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6-7]。2002年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扦插育苗取得成功[8];何林西等[9]于2004年开展了思茅松嫩枝扦插试验,研究了基质、激素浓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李福秀、雷玮、邓桂香、许玉兰等[10-13]相继开展了基质、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插穗不同年龄及质量、不同扦插月份等因子对思茅松扦插生根影响的试验;邓桂香、唐红燕等[14-15]采用正交试验、拉丁方设计等方法探讨了多个因素对思茅松扦插苗的交互影响。思茅松为喜光树种,野外小棚扦插苗表现为“粗壮”,温室大棚表现为“细高”。温室大棚虽然能够很好地控制温湿度,但是由于大棚环境光照不够,且通风透气性相比室外较差,对思茅松扦插苗生根产生了抑制作用,导致成活率降低,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思茅松扦插苗的炼苗和后期生长,使扦插苗只长高,不长粗,最终达不到出圃标准。在野外小棚环境中,当ABT生根粉浓度为1.0g/L,扦插穗条半木质化时,扦插苗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激素浓度和穗条木质化程度试验中,当生根粉浓度为1.0g/L时,不仅能够提高思茅松扦插苗成活率,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扦插苗生长量。这主要是因为当生根粉浓度为1.0g/L时,能够有效促进思茅松扦插苗愈伤组织形成,并进一步促进侧根生长,根系的发达使得思茅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相对于其它处理更理想。当使用半木质化穗条进行扦插时,成活率和生长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可能是因为半木质化穗条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扦插苗对生根及后期生长的需求,而未木质化穗条和全木质化穗条由于养分减少,从而降低了扦插苗的成活率。因此,选择适宜的扦插环境,利用合理的试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思茅松扦插苗的成活率,还能使扦插苗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提高苗木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出圃率,最终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259.
[2]彭启智,邱琼,罗勇,等.滇南热区4种主要用材树种主伐年龄确定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3(1):22.
[3]胡良平,吕辰龙,孙日扬.如何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类型(四)[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3,7(1):409-411.
[4]韩超,徐建民,唐红燕,等.思茅松种源/家系苗期选择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8-42.
[5]李江,孟梦,陈宏伟,等.DB53T388-2012思茅松扦插育苗技术规程[S]昆明: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
[6]李炽.思茅松无性繁殖扦插技术[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22-24.
[7]许玉兰,段安安.思茅松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的探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68-72.
[8]邓桂香,雷玮,李江.思茅松扦插繁殖潜在优势及生产模式探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2):87-92.
[9]何林西,段安安,许玉兰.思茅松嫩枝扦插繁殖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12-14.
[10]李福秀,陈勇,赵武学.几种措施对思茅松插穗生根率影响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2):1-5.
[11]雷玮,邓桂香,李江,等.思茅松扦插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82-85.
[12]邓桂香,雷玮,李江,等.8种育苗基质的思茅松嫩枝扦插育苗试验[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58-61.
[13]许玉兰,段安安,段修泽,等.思茅松不同质量穗条扦插效果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28-30.
[14]邓桂香,雷玮,李江,等.ABT1号生根粉和吲哚-3-乙酸对思茅松扦插育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4):73-77.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3
高职教育“以提高内涵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四合作”为主线的发展方向”,促进了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内涵质量的建设,而建立有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反馈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适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建立相对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以及相对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教学从管理、检查、督促、反馈到整改的闭环系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一项针对活生生的人而开展的一种促进人的身、心、能健康发展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劳动和观念形成的过程。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对某一名教师或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应该建立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从教学活动过程来看,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是关键因素、学生是重要因素、教学管理是条件因素、质量监控是保证因素,评价的作用是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并提出指导建议。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从教师工作的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表现在教学态度、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师的为人师表等方面;教学能力表现在教师课程的掌控能力、教学内容的取舍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调节学生心理的能力等;教学水平表现在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师知识及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学习运用能力等。对学生学习监督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和学习质量进行监控。学习态度表现在课堂学习的精神面貌,?Υ?专题研讨、调研、社会实践等学习任务的态度等方面;学习风气表现在遵守组织纪律、尊重教师、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质量表现在完成学习任务(作业、报告、演讲)等的质量。对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主要检查管理者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并提出指导意见;对管理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者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为师生提供的教学服务设施和师生对教学、生活等方面的建议意见落实情况等。
三、建立评价相对应的激励制度
评价激励制度是激励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评价激励制度包括二级教学管理激励制度、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激励制度、科研工作质量激励制度、教学团队建设激励制度及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励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效激励运行机制;通过激励制度的有效执行,可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挖掘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
四、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提高工作能力
教师的教育职业能力不但表现在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教育理论及教学工作的研究中。教育职业性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和教学工作的研究能力,通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是教师教育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得到他人尊重的基础。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会教学研究或不能对教学工作很好地研究就不是一个好教师,教学工作的研究过程也是其教学工作的反思过程,用批判的思想、探究性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革热点问题,把总结上升到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或教学思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专门制定了教师科研激励管理制度,并规定二级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都有研究任务要求,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学院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拓了督导人员教学质量监控的视野,加深了督导工作人员对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的内涵认识,提升了督导室成员的督导工作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4
1糖尿病生活质量表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糖尿病生活质量表。最早的糖尿病生活质量表是1982年瑞典心理学家Homquist建立的普适性糖尿病生活质量表(DiabetesQOLScale,Dols),该量表测评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行为、活动能力以及糖尿病对生活的消极影响等方面,经考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好评。另一份应用较广的量表是1988年美国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实验研究组(Diabetescomplicationandcontroltrials,Deet)在参考了众多生活质量表和心理测试量表后,开发的糖尿病特异性量表(DiabetesQolMeasure,Dqol)。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满意程度、影响程度、忧虑程度(指与社会、家庭或职业有关的忧虑程度)、焦虑程度(指与病情有关的焦虑程度)。1994年Jacobson等又将DQOL和评价慢性病人生活质量较为权威的SF-36量表(themedicaloutcomesstudy36-itemstort-fromheathsurvey)进行了比较,并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此外,国外的大量研究常采用SF-36。NHP(nottinghamheathprofile)等反应较好的普适性量表,再结合几条糖尿病特异的症状或治疗,以及糖尿病生活方式方面的内容进行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我国糖尿病生活质量研究较国外起步晚,1995年冯正仪等制3份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表.该量表从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病人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等四方面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周凤琼等于1997年研制了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OL),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治疗四个维度。总的来说。国内关于糖尿病生活质量表方面尚缺全面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量表。2000年丁元林等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对DQOL的个别条目进行适当的修订,并对修订后的DQOL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旨在我国推广应用糖尿病生活质量评价的专用量表。
2生活质量测评在糖尿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四个方面。
2.1糖尿病健康教育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发病率的增加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如饮食不健康,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等。而这些因素往往与城市化、机械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因此有人亦将糖尿病称为“行为与生活方式病”.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的自我监控,而如何教育患者,帮助他们适应疾病状态,是糖尿病工作组成员(包括医师、临床药师、护士、营养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职责,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教会患者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该做哪些以及如何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糖尿病患者以一个良好心态面对疾病。Mansnso等人研究了夏令营与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此项研究认为将夏令营作为一个糖尿病教育的媒介,可以通过增加糖尿病知识以及自我监控疾病能力,从而提高糖尿病儿童以及青少年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无论是面对面还是远程电话联系都会使患者疾病相关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种种研究均表明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环节,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
2.2糖尿病饮食疗法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饮食治疗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和调整机体代谢平衡不可缺少,它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基础治疗.饮食治疗对控制血糖、稳定病情有积极作用.可以说糖尿病患者如果放纵饮食,则其它一切治疗都会失去作用。Glbertson等人研究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常规饮食对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的影响。他们在为期1年的研究过程中,追踪息儿的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常规饮食组。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注射剂量两组尤明显差别,而前者生活质量要好于后者。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除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摄入,维持正常体重。更倾于关注如何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维持血糖稳定和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3糖尿病运动治疗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适当的运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利于控制血糖,也有利于改善异常的血脂代谢。运动还能解除精神紧张,减轻大脑的疲劳,使患者心情愉快,而心情愉快将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Tessier等人研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作用,通过代谢水平,身体机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来评价有氧运动的效果.16周之后,进行有氧运动组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4糖尿病药物治疗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治疗。目前国内外关于口服降糖药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而胰岛素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多。著名的美国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组对1441例1型糖尿病患者10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机率分别降低76%、54%和60%:生活质量研究也发现虽然强化糖尿病控制可能使低血糖的发生增多。但患者的生活质量却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可能与血糖代谢控制良好、慢性并发症减少以及患者的生理素质提高有关。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是胰岛素笔以及胰岛素泵的使用对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Wikbv等研究了1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笔治疗后血糖控制、生活质量以及健康负性事件的发生。结果表明使用胰岛素笔治疗一年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尚不明显,但生活质量逐步取得了明显的改善。Devfies等旧比较了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植入式胰岛素泵以及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差异。利用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价血糖控制水平,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变化,使用16周后结果显示使用胰岛素泵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低于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SF-36评分显示使用胰岛素泵组较之注射组高,可见胰岛泵的使用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研究表明使用上述两种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无明显差异。但胰岛素泵在控制血糖波动和改善体重方面优于每日注射胰岛素。
3问题和展望
目前糖尿病生活质量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关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纵向前瞻性干预研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跨文化研究仍然很少.关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还不够深入等。我国对糖尿病生活质量的研究还很薄弱。很不全面。我们要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符合我国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糖尿病生活质量研究。
度,卧床时亦有尿失禁。
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男性尿失禁时电极经置入,而治疗女性尿失禁时电极置于阴道内,也可经置入。
3.1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女性SUI。约10%~80%的妇女有尿失禁症状。其中SUI最常见,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在Peyrat的一项研究中,27.5%的被调查者报告有尿失禁,而12.4%为SUI,约占尿失禁的一半。虽然外科手术已广泛应用于SUI的治疗,但近年来学者们对保守治疗的兴趣逐渐增高。绝大多数SUI是由于盆底结构松弛所致,其中肛提肌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是SUI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盆底肌肉功能和增加逼尿肌的稳定性。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Rett等对26例发生于绝经前妇女的SUI进行了基于生物反馈的盆底肌训练,治疗后尿失禁次数、夜间遗尿、尿垫需求都明显减少。61.5%的患者达到了治疗目标,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盆底肌强度、肌电图表现等均明显改善。证实生物反馈治疗SUI是一种良好的保守治疗手段。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肾移植;生存质量;测量工具;影响因素
肾移植目前被公认为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新的免疫抑制剂及方案的应用,使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存活时间大大延长。肾移植术后患者也随之增多,形成了在临床、心理、社会等方面具有特殊特征的移植人群[1]。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存质量的重要性。因此,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评估和影响因素成为了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生存质量的概述
生存质量一词是英文qualityoflife(QOL)的译文(又译为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素等)。生存质量的研究起源于30年代的美国,成长于50-60年代,70年代末医学领域广泛开展了生存质量的研究工作,并逐渐形成一个研究热潮。生存质量是一个主观的、多维的概念,涉及健康、文化、价值观等诸多领域,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明确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生存质量是指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在生活中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2]。Schipper[3]认为生存质量是患者对疾病与治疗产生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反应的一种实用的、日常的功能描述。尽管对生存质量的概念与构成尚未达成共识,但以下三点是得到公认的:1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生理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2生存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3生存质量是有文化依赖性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下。
2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常用测量工具
目前用于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评测的量表有很多,常用的测定量表主要有以下几种:
2.1一般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4]。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常用方积乾教授研制的中国版本,共有8个维度和36个条目,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其中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构成生存质量的躯体健康方面,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构成生存质量的心理健康方面。对每个维度进行评分,分数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目前国内外对于生存质量的研究大部分以SF-36为基础。SF-36是目前公认评价生存质量最为准确和最具文化适应性的工具,其信都、效度也得到了研究的证实。同时,SF-36的广泛应用为不同中心研究之间的比较提供了便利。
2.2肾移植术后患者症状调查量表(End-stageRenalDiseaseSymptomCheckList-transplantationModule,ESRD-SCL)[5]。由Franke等制订的第一个能全面反映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特点的专用量表,包含肾移植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系统症状,包括长期免疫抑制剂应用引起的并发症。条目池包括79类症状。按照表现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分为0、1、2、3、4级,0级表示程度最轻,4级表示出现程度最重,对生活影响最大。但由于生存质量涉及医疗制度、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合我国患者[6]。
2.3FerransandPowers肾移植生活质量量表。该表由Ferrans和Powers于1985年研制,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测量对不同生活方面的满意度,另一部分是测量该方面对研究对象的重要程度。每部分有32个问题,答案分为6个等级。该量表的效度为0.77,信度为0.88。它包括健康功能、心理/精神、社会经济和家庭4个领域的分量表,其信度分别为0.86,0.87,0.79和0.77。
2.4Beck抑郁量表(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7]。该量表由21个问题所组成,每个问题进行4级项目评分,分别计0~3分,总分为45分。根据调查总分将抑郁状态分为4个等级:≤12分为无抑郁;13~16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心理学基础研究及实践评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8]。该量表由Zigmond等编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综合医院临床治疗的自评量表,是用以评估综合医院或基层保健单位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可靠工具之一。HAD由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组成,共有14个项目,项目评分为0~3分,故焦虑和抑郁总分范围各0~21分。一般以7/8分为区分值,超过7分有焦虑或抑郁症状[9]。但国内研究认为以9分作为HAD筛选的临界值较为可靠[10]。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认为HAD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我国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评估的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生存质量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多限于对国外量表的翻译、修订以及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现在对于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大部分以SF-36为基础,辅以ESRD-SCL、BDI和HAD等量表,但由于生存质量涉及医疗制度、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合我国患者,在一些研究中又加入其他量表。如:社会支持量表(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11],该量表由肖水源编制,共有10个条目组成。包括3个维度:客观支持度(3项):如组织、同事、朋友、家属、亲戚给予的物质支持;主观支持度(4项):指个人对在社会中受尊重、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3项):指个人对别人的帮助是否拒绝。评分越高表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该量表条目较少,便于受试者回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此外,还收集了肾移植受者的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医疗费用支付情况等,设计回归分析来寻找这些因素中影响生存质量最为显著的因素。目前,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调查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现在公用的量表中并没有能作为反映患者生存质量的“金标准”。因此,如何改善量表,使其更加细致、全面地反映我国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生存质量研究者最为迫切的工作之一。
4影响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
4.1心理因素有的学者提出“心理排斥”的问题[12],研究中统计了29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34%(94例)有不良心理反应(心理排斥),移植1年后仍高达23%。当供者是活体时发生率更高。主要表现为焦虑与忧郁情绪,时刻感到不属于自己的物体进入了体内,与自身的功能不协调,自身完整统一性遭到破坏。虽然迄今为止对心因性排斥作用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科学证明,但下意识心理冲突所引发的忧郁可能会降低病人对免疫药物治疗的顺从性,而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病人遭遇生活变化的压力而产生忧郁症状时,服用抗排斥药物的顺应性也会降低。有些(7.4%)甚至因此而产生自杀行为。
4.2重返工作岗位周山等[13]研究发现肾移植受者术后是否返回工作岗位对生存质量影响非常大,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生存质量较好的患者更容易返回工作岗位,而工作带来的收益、社会认同感、成就感将大大提升受者的生存质量。其他研究[14-15]也显示,肾移植受者重返工作岗位可减少抑郁发生,提高患者社会整体性和生活动机。然而研究表明[16]尽管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但再就业仍很少,和移植前相比甚至没有增加。一方面可能与目前全球经济危机下劳动力市场不景气有关,另一方面与一些肾移植受者由于某些躯体功能障碍而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对其重返工作的愿望产生了消极影响相关。我国肾移植术后患者返回工作的比例相比美国要低很多,因此需要大大鼓励肾移植受者返回工作,也呼吁社会对移植术后患者给予更多的岗位帮助。
4.3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17]。研究显示[18],肾移植受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性关系,即社会支持越好,生存质量越高。因为肾移植病人是一个弱势群体,更容易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社会支持不仅提供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同时还给予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当一个人感受到他人支持时,能增加他的控制感和自尊心,有助于心理/精神的健康[19]。在社会支持中,家庭特别是配偶和孩子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社会支持能通过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和顺应能力起到健康的保护作用。拥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身心水平;拥有较低社会支持水平的个体遭遇生活事件袭击时身心反应较弱。近年来,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4.4健康教育肾移植术后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更好地实现自我护理,遵医嘱治疗,积极融入社会,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20]。患者能否遵医嘱用药,接受疾病和治疗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从而防止移植肾失功和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教育与否密切相关。肾移植患者受到系统健康教育后,掌握了术后常规及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而能严格遵守医嘱,正确自我护理,出现感染及排斥反应的几率下降,药物副作用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改善[21]。在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提高了肾移植的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患者对肾移植术后的一系列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性,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有利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恢复。
4.5其他影响因素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还受到患者年龄、性别、情绪、所处的文化生活环境、营养状况、家庭收入、医保状况和并发疾病等因素的影响[22-23]。由于肾移植后一些新的问题如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开始出现,肾移植初期产生的精神愉悦可能慢慢减退[24-25]。因此,对于生存质量在肾移植后长期的变化,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尚未有一种量表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全部内容。目前所使用的各种量表仍需要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进行有针对性的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干预,改善影响肾移植受者生存质量的各种相关因素,有助于肾移植术后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和谐,进而提高肾移植受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全面了解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还能帮助医生了解治疗对患者及其疾病的影响,为临床指导患者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克立.临床肾移植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WHOQOLGroup.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assessment(WHOQOL):developmentandgeneralpsychometricproperties[J].SocialScience&Medicine,1998,46(12):486-494.
[3]SchipperH.Guidelinesandcaveatsforqualityoflifemeasurementinclinicalpracticeandresearch[J].Oncology,1990,4:51-57.
[4]WareJE.SherbourneCD.Themos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IConceptualframeworkanditemselection[J].MedicalCare,1992,(30):473.
[5]FrankeGH,ReimerJKohnleM,etal.Qualityoflifeinend-stagerenaldiseasepatientsaftersuccessfulkidneytransplantationdevelopmentoftheESRDsymptomchecklist-transplantationmodule[J].Nephron,1999,83(1):31-39.
[6]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7-425.
[7]GrantD,AlmondMK,NewnhamA,etal.TheBeckDepressionInventoryrequiresmodificationinscoringbeforeuseinahemodialysispopulationintheUK[J].NephronClinPract.2008,10(1):c33-38.
[8]ZigmondAS,SnaithRP.The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J].ActaPsychiatrScand,1983,67(6):361-370.
[9]OlssonI,MykletunA,DahlAA.The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ratingscale:across-sectionalstudyofpsychometricsandcasefindingabilitiesingeneralpractice[J].BMCPsychiatry,2005,5:46.
[10]郑磊,王也玲,李惠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病学,2003,15(5):264-266.
[11]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增刊);127-131.
[12]SimmonsRG,AbressL,Quality-of-lifeissuesforend-stagerenaldiseasespatients[J].AmJKidneyDiseases,1990,15(3):201.
[13]周山,刘宏,余荣杰,等.肾移植受体93例生存质量调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5):1652-1655.
[14]郭宏波.肾移植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2):6117-6121.
[15]TavallaiiSA,EinollahiB,AzizabadiFarahaniM,etal.Socioeconomiclinkstohealth-relatequalityoflife,anxiety,anddepressioninkidneytransplantrecipients.IranJKidneyDis.2009,3(1):40-44.
[16]彭贵军,吴耀松,陈玉龙,等。尿毒症患者116例肾移植后生活质量的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909-912.
[17]彭慧,傅华.上海城区老年人组织参与及社会支持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9,22(7):50-51.
[18]杨品娥,刘俊荣。肾移植受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24(2):41-43.
[19]ConwayP,DovisC,HartelT,etal.SimultaneousKidneyPancreastransplantationPatientissuesandnursinginterventions[J].AnnaJoumal,1998,25(5):455-462.
[20]吕路,黄锋先,桓文穆,等。尿毒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人文关怀。[J].中华全科医学,2009,7(4):385-386.
[21]衣美玉,林翠珍,刘建玲。肾移植术后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77-78.
[22]ApostolouT.Qualityoflifeintheelderlypatientsondialysis.IntUrolNehrol.2007,39(2);679-683.
[23]UnruhML,HessR.Assessmentof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mongpatientswithchronickidneydisease.AdvChronicKidneyDis.2007,14(4):345-352.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1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WHO推荐的MDI健康评估量表,对被测试者进行健康综合评价,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患者32例(同意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20例(62.5%),女12例(37.5%);年龄33~56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管理层干部13例,个体工商户19例。排除标准:(1)近1周内有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史;(2)妊娠或哺乳期女性;(3)有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
1.2、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orcell,NK)细胞制备及回输采集外周血50~80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洗涤3次,用含γ-干扰素的GT-551无血清培养基常规培养24h后加入白介素-2培养13~14d后,计数总数>1×109,检测无细菌、真菌污染后0.9%氯化钠溶液洗3次,加入含2%人血白蛋白的复方氯化钠中,回输前检测内毒素试验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NK细胞治疗前、2周期后、4周期后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ESAS、睡眠质量评定量表及SF-36调查。
1.3.1、FSAS:由23个项目组成,可用于评定有疲劳表现的亚健康与各种疾病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及疲劳的干预效果。薛晓琳等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
1.3.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由美国专家于1993年编制,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刘贤臣等认为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国内患者应用,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睡眠质量测量工具。该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其中前18个自评条目组成7个因子,第19个条目及5个他评条目不计分,每个因子按0~3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得分为PSQI总分,范围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3、SF-36:包括36个项目,共8个维度分别为:总体健康(generalhealth,GH),生理机能(physiological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BE),社交能力(socialfunction,SF),躯体疼痛(bodilypain,BP),生命活力(vitality,VI),心理健康(mentalhealth,MH)。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目前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活质量测量工具。
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后疲劳情况比较亚健康患者经自体NK免疫细胞治疗后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2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期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亚健康患者经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睡眠质量表积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治疗2周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期及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亚健康患者经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均有所提高,治疗2、4周期后及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亚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关系密切,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疾病。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制定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系统的干预措施。干预方法已达到分子基因水平,并获得了肯定的疗效。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已有30%人群恢复到了健康状态。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1篇7
[关键词]护理措施;肺癌;生存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2(a)-0119-02
Theinfluenceobservationofnursingmeasureinsurvivesqualityofthelungcancerpatient
CAOYan
CentralHospitalofGuangdongStateFarmsinGuangdongProvince,Zhanjiang524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nursingonqualityoflifeinpatientswithlungcancer.MethodsAnalyzedtheclinicaldataof60casesoflungcancerpatients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1toJune2011retrospectively,thelifequality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ofthe60caseswereanalyzedwithlifequalitycorescaleEORTCQI,Q-C30.ResultsAfterthenursingintervention,theoverallhealthofpatientshadasignificantimprovement,symptomsandspecificprojectsreduce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psychologicalsupport,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dietaryguidance,symptomaticnursing,socialpsychologicalsupportandothercareactivitiescansignificantlyenhancelifequalityoflungcancerpatients.
[Keywords]Nursingcare;Lungcancer;Lifequality;Impact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之间常存在个体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反应,影响临床治疗的疗效[1]。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可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为探讨护理措施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6月诊治的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该60名肺癌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6月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1~77岁,平均(54.4±9.47)岁。
1.2护理措施
全部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在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30d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为肺癌患者安排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洁净、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可摆放鲜花和患者喜爱的物品,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增加患者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关心,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②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要求护士每日与患者积极沟通,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高度的信任感;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家属成员正确认识疾病,使家属成为患者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满足患者的爱与自尊的需要,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能够比较平静的、勇敢的接受死亡。③饮食护理:肺癌患者的营养补充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等营养性清淡饮食。④健康生活护理:有吸烟饮酒者,提倡戒烟戒酒,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⑤治疗护理:密切配合责任医生,客观评估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现存的病理生理问题,准确掌握患者产生不适症状原因、过程和程度,制定相关防治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患者疼痛、胸闷、腹泻等症状;同时,将有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告知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症状的监测,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正确用药方式。⑥手术护理:需手术患者要为其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此类手术的成功病例等,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种护理需求,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⑦化疗护理:在患者化疗期间加强巡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对患者出现的化疗反应及时处理,并对其家属做出正确的指导,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化疗反应时,指导家属为患者准备患者喜欢的高营养软质饮食及新鲜水果;由于化疗药物的杀白细胞作用,会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应指导患者家属做好保护性隔离[2]。
1.3评价措施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式,对60例患者选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30d后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评估完全由患者本人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情绪、疼痛、疲劳等项目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包括总体健康状况、症状、特异性及经济状况四类,其中总体健康状况又包括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五项,症状包括疲劳、疼痛、恶心呕吐三项,特异性包括气促、失明、食欲、便秘、腹泻五项[3]。总体健康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水平越好;症状表及特异性得分越高表示症状和患病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肺癌患者在给予护理干预前后EORTCQI、Q-C30生活质量评分见表1。由表1可知,在给予护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而症状及特异性项目减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直接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肺癌引发的多种症状,如疼痛、营养不良、睡眠障碍、疲劳、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都可导致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改善这些症状可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谈与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引导患者对治疗持积极态度,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另一方面,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主动接受治疗,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
临床护理:主动关心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减轻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心理,消除患者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温馨的生活环境,保证患者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指导患者加强营养,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清淡饮食。多数患者伴随疼痛症状,可按三级止痛法要求给予镇痛剂[5]。
健康指导:提倡戒烟戒酒,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治疗信心[6]。
总之,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在关注患者机体健康的同时,也要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各方面给予综合护理,为患者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从解除患者躯体痛苦、疏导患者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使患者感到温馨、舒适、安全,更好地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裕珍,樊俭,陆莹,等.肝癌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5):26-27.
[2]朱应春.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2):130.
[3]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63.
[4]CellaD.Qualityoflifeconsiderationsinpatientswithadvancedlungcancer[J].SeinOncol,2004,31:16.
[5]王兰芹,王春梅.癌症患者中断治疗心理因素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7,28(1):81.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
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儿父母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情况偏低,应给予其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唇腭裂;父母;生活质量;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782.2[文献标志码]A[doi]10.7518/hxkq.2013.03.015
唇腭裂是一种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这种先天畸形会给患儿父母带来失落、沮丧、焦虑等心理症状,即“打击综合征”(shocksyndrome)[1],使
患儿家长从患儿出生时便经受着各种不同的精神心理压力。良好的家庭生活质量有利于唇腭裂患儿的健康成长。唇腭裂患儿家庭生活质量是唇腭裂患儿父母对于现实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的体验。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唇腭裂患儿家庭生活质量,确定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唇腭裂患儿家庭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
医院口腔科行一期唇腭裂畸形整复手术患儿的父亲或母亲共143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81例,女性62例;年龄18~54岁,平均31.58岁;小学文化48例,初中文化65例,高中/中专文化17例,大专以上文化13例;汉族76例,回族67例;人均月收入低于等于500元者69例,高于500元、低于1000元者42例,高于1000元者32例。唇腭裂患儿平均年龄1.43岁。在当地同期内抽查109例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月收入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2测评工具
1.2.1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情况等。
1.2.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qualityoflife
inventory-74,GQOLI-74)问卷共74个条目,包括躯体功能(20个)、心理健康(20个)、社会功能(20个)、物质生活状态(10个)4个维度。统计分析指标
包括总分、维度分、因子分。每条条目评分均为1~5分[2-3]。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supportrevalued
scale,SSRS)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个)、主观支持(4个)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3个维度。每条条目评分均为1~4分,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4]。
1.3调查方法
采取面对面调查的方式,问卷为自评量表,调查员采用同一指导语对量表进行解释,然后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调查对象,由调查员认真解释后采取询问方式填写。所有调查问卷当场收回。
1.4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同一人,保证一致性。调查时对每个条目使用统一指导语,避免诱导和臆测,调查结束时当场检查调查表,并让调查对象及时完善调查表中遗漏项目。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1)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并依据患儿不同的疾病类型,将病例组分为唇裂组、腭裂组、唇腭裂组3个亚组,对各亚组的GQOLI-74、SSRS量表得分与对照组进行方差分析;依据年龄将病例组分为
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3)以唇腭裂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总分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情况、疾病类型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进入水平为α=0.05,变量剔除水平α=0.01。
2结果
2.12组GQOLI-74、SSRS得分的比较
2.1.12组GQOLI-74得分的比较2组GQOLI-74得分的比较见表1。病例组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2.1.22组SSRS得分的比较2组SSRS得分的比较见表2。病例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2.2不同疾病类型的病例组与对照组GQOLI-74、
SSRS得分的比较
不同疾病类型的病例组与对照组GQOLI-74、
SSRS得分的比较见表3。在心理功能维度的得分上,唇腭裂组低于对照组(P
得分上,腭裂组低于对照组和唇裂组(P
物质生活维度的得分上,唇裂组、腭裂组、唇腭裂组均低于对照组(P
唇腭裂组低于对照组(P
得分上,唇腭裂组低于对照组和唇裂组(P
腭裂组低于唇裂组(P
于对照组和唇裂组(P
照组之间、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例组GQOLI-74得分的比较
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例组GQOLI-74得分的比较见表4。在躯体功能维度下,年龄大于等于40岁者的得分低于年龄小于20岁、20~30岁以下、30~40岁以下者(P
(P>0.05)。
2.4病例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病例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5。病例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得分与其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成正相关。
2.5病例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病例组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社会支持和人均月收入(表6)。回
归分析F=28.26,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0.54,决定系数R2=0.29,表明逐步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自变量(社会支持总
分、人均月收入)能解释因变量(生活质量总分)改变的29%。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社会支持总分(Beta=0.44)对唇腭裂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人均月收入(Beta=0.24)。
3讨论
3.1唇腭裂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状况
生活质量是个体对于实际生活状况的客观体验和对于生活满意度的主观体验。本文运用GQOLI-74和SSRS两个量表综合评价唇腭裂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唇腭裂畸形的发生,给患儿父母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具体表现在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但躯体功能维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与郑雷蕾等[1]调查100例唇腭裂患儿家长后显示唇腭裂患儿家长处于一种负性心理状态,但没有表现出躯体症状的结果是一致的。不同疾病类型下,患儿父母生活质量不尽相同。心理功能维度显示唇腭裂组患儿父母处于一种负性心理状态,相
比唇裂和腭裂,唇腭裂需要更多的手术次数和更长的手术周期,造成了唇腭裂组患儿父母心理情况更为突出。在社会功能维度上,腭裂组患儿父母在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等方面较差,相比唇裂在容貌的缺陷,后者更容易得到周围的支持。在物质生活维度方面,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居住环境、生活便利性和社区环境等较差,均低于对照组。也有学者[5]认为
家长的心理状态与患儿疾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而与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与否有关。
在社会支持方面,唇腭裂患儿父母获得的客观支持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表示其能获得相对好的客观支持。具体表现在唇腭裂患儿父母的亲戚、朋友能给予其在经济、精神等多方面的支持。但是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不尽相同,腭裂、唇腭裂与唇裂患儿相比,喂养更为困难,也给患儿父母带来了更多的负罪感。相对内向性的患儿父母把问题的发生指向自身,特别是在担心自己缺乏能力时,获得的支持越多,越产生无以为报的感受,加剧了消极情绪,进一步降低了主观支持,甚至会拒绝他人的支持。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上,处于中年期的40岁以上的唇腭裂患儿父母躯体症状突出。中年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同时也是社会负担和心理压力最大的年龄阶段,既要赡养父母又要培养子女,伴随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反应速度与机械记忆能力、对新变化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显然不及年轻人,由此产生悲观的心理状态[6]。本研究中,处
于中年期的唇腭裂患儿父母虽然在心理功能等维度与其他各组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以躯体形式表现了出来,比如精力差、躯体不适等。躯体形式的表现相比情绪等心理更容易表达,也更容易让周围人接受,也能更好的获得支持。
3.2唇腭裂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从唇腭裂患儿父母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唇腭裂患儿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收入水平和社会支持总分,其中尤其以社会支持总分的影响最为明显。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7]。社会支持可以
在应激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可缓冲压力事件对于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成明显正相关。社会支持的提高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支持。Schwaab[8]发现,对唇腭裂患儿家庭进行早期的咨询服务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可有效地减轻唇腭裂患儿家长抑郁、焦虑、沮丧等精神症状。Dytrych等[9]和Broder[10]也支持这一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生活满意度也会随之增强,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生活,从而为唇腭裂患儿的正常成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父母心理是最大的安慰,父母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雷蕾,郑谦,石冰,等.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J].华西
口腔医学杂志,2005,23(6):489-491.
ZhengLeilei,ZhengQian,ShiBing,etal.Analysisofpsycholo-
gicalconditionofparentswithcleftlipand/orpalatechildren[J].
WestChinaJStomatol,2005,23(6):489-491.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88-100.
WangXiangdong.Mentalhealthassessmentmanual[J].ChinMental
HealthJ,1993(supple):88-100.
[3]李凌江,郝伟,杨德森,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Ⅲ生活
质量问卷(QOLI)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5):227-
231.
LiLingjiang,HaoWei,YangDesen,etal.Studyonqualityoflife
ofgeneralpopulationinHunanProvince:Ⅲ.Developmentofqu-
lityoflifeinventory[J].ChinMentalHealthJ,1995,9(5):227-
231.
[4]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1987,1(4):183-187.
XiaoShuiyuan,YangDesen.Theimpactofsocialsupportonphy-
sicalandmentalhealth[J].ChinMentalHealthJ,1987,1(4):183-
187.
[5]BradburyE.Cleftlipandpalatesurgery:Theneedforindividual
andfamilycounselling[J].BrJHospMed,1997,57(8):366-367.
[6]周化香,刘玉香.中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J].中国社
会医学杂志,2008,25(3):173-174.
ZhouHuaxiang,LiuYuxiang.Psychologicalproblemsofthemid-
dle-agedandinterventions[J].ChinJSocialMedicine,2008,25(3):
173-174.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
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3.
WangXiangdong,WangXilin,MaHong.Mentalhealthassessment
manual(resetandenlargededition)[M].Beijing:EditorialOfficeof
ChineseMentalHealthJournal,1999:127-133.
[8]SchwaabU.Resultsofparent’scounselingwithintheframeworkof
psychosocialcareforfamilieswithcleftchildren[J].DtschZMund
KieferGesichtschir,1991,15(2):153-155.
[9]DytrychZ,TylJ,SchüllerV,etal.Psychologicalandsocialpro-
blemsinfamilieswithchildrenwithcongenitaldefects[J].CasLek
Cesk,1990,129(22):678-682.
[10]BroderHL.Psychologicalresearchofchildrenwithcraniofacial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9
【关键词】肝癌;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常伴有肝硬化,多数肝癌是巨块型,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该病起病隐匿,发现时往往已属中晚期,预后较差,给患者的心理、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为了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58例肝癌患者给予了生理、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肝癌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41例(70.7%),女性17例(29.3%);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为(52.6±6.3)岁;原发性肝癌48例,肝癌手术后复发2例,其他癌症手术后肝转移8例;合并腹水7例,黄疸5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6例。
1.2护理干预
对肝癌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生理、心理、社会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提高患者对肝癌的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有些患者自认为癌症无法治愈而消极的对待治疗。对于这些患者由专业医师向其讲解有关肝癌的知识,强调不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对治疗的影响,正性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②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士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消除恐惧、忧虑、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增加对生活的信心。③饮食干预。指导肝癌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为主,坚持多样化、均衡化、低脂化和易消化的原则,对肝功能损害、失代偿的患者应限制水、盐及蛋白质的摄入量。④睡眠干预。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肝癌患者足够的睡眠与休息。同时,可在病房在进行音乐治疗,根据患者的性格、爱好、文化程度、音乐欣赏能力等因素选择曲目,引导患者进入意境,促进睡眠[2]。⑤药物治疗指导。向患者介绍常用的化疗药物以及作用、副作用、用药的注意事项,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介绍护肝药的使用;介绍利尿药的作用及使用。
1.3评价方法
在对所有肝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8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为P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肝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10个因子,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标准,得分越低表示自评越好。由表1可知,护理干预前后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9个因子的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干预前后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客观环境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护理干预8周后,肝癌患者的躯体功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客观环境、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比干预前高,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肝癌患者被确诊后,大多患者自认为将不久于人世,无法对家庭尽责,从而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这些负性情绪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沮丧、精神极度不安、抑郁等密切相关;对癌症患者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对肝癌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护理干预,以其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宣讲有关肝癌的知识、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肝癌患者客观、全面的认识疾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缓解自己、家属以及亲友的压力,自愿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生活方式,学会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减轻自身的不适,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延缓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4]。
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重视患者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的紧张、抑郁、焦虑、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护士可以通过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重点干预。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脾气性格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时消除其负性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使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和护理[5,6]。
本研究表明,对肝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8周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除躯体化外9个因子的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客观环境、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比干预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施护理干预后,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肝癌患者的躯体功能在干预前后无差别,可能原因为随着患者病程的进展,躯体功能进一步降低,从而护理干预的效果被抵消。
总之,对肝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使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其生命尊严和心理承受能力,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
【参考文献】
1温惠莉.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3):2207.
2孔晔宏,王桂春,乔秋阁.护理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河北医药,2008,30(3):405~407.
3王裕珍,樊俭,杨兴华,等.社会支持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2):3341~3342.
4梁键,林海珍,李芳红.健康教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及其意义.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98~99.
5张艳丽,杨长虹.心理干预在肝癌护理中的作用.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6):445~446.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10
关键词:小麦;高温;干热风;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126-06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进程中常遇到低温、干旱、高温、湿涝、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增产增收。小麦作为喜凉的C3作物,在生长期间易受高温胁迫的影响,从而造成籽粒品质变劣及产量下降。一般来说,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气温在20~24℃、相对湿度在60%~80%范围内较为适合其生长发育。但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处于适宜条件下,尤其是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常有2~5天的气温>32℃、相对湿度(2~3)m/秒的天气,此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抑制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亦即干热风危害[1]。而高温、干热风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时常发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形成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6]。
目前我国根据干热风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和旱风型;根据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又可将其分为轻、重2级[7]。干热风每年可造成小麦减产5%~10%,严重年份可达20%以上[8],因此,加强对其研究并培育耐高温、抗干热风小麦品种以及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1高温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
1.1对产量的影响
高温、干热风可使小麦的功能叶光合速率下降,蒸腾强度骤然加强,从而造成小麦植株迅速脱水,并导致小麦叶片蛋白质破坏,旗叶总氮、蛋白质含量减少,氮代谢被破坏。此外,还可导致小麦根系活力减弱,使小麦灌浆速度减慢,时间缩短,造成高温“逼熟”,从而影响小麦产量[9]。
小麦拔节至开花期,如遇高温、干热风,常导致单株穗数、穗粒数、小穗数和粒重减少,株高和总干物质下降,开花期提前,产量明显下降。研究发现,开花后1~3天的高温、干热风可使小麦产生单性结实籽粒和皱缩籽粒,开花后6~10天的高温、干热风会产生发育不全和灌浆不饱的籽粒[10]。封超年等(2000)[11]研究发现,花后1~3天、5~7天、12~14天的高温(干热风),虽会在短时间内提高籽粒胚乳细胞的分裂速率,加速胚乳细胞发育进程,但胚乳细胞分裂时间会显著缩短。Bruckner等(1987)[12]研究表明,在籽粒灌浆期间,日均高温每增加1℃,籽粒灌浆持续期缩短3.1天,籽粒重量下降2.8mg。
1.2对品质的影响
小麦品质性状为复杂的数量性状。研究表明,遗传因素虽对淀粉品质起决定作用,但除直链淀粉和糊化温度外,淀粉其它性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部分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变异[13]。大多数研究表明,小麦籽粒品质既受遗传控制,又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条件对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4~16]。
高温、干热风可使小麦的灌浆期缩短、粒重降低、品质变劣[17,18]。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受到高温、干热风的危害将明显加重。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小麦生化反应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强度而影响小麦籽粒品质。在小麦种植区超过25℃以上的高温就会造成籽粒灌浆期缩短,使灌浆提前结束[19,20];在灌浆期间,短时间高温(1h,35℃)就可导致面包体积变小、面团强度降低,且使面团形成时间缩短,其与高温胁迫的时间明显相关[21]。Stone等(1994)[22]通过对75个小麦品种研究发现,小麦开花后短时间的高温胁迫(日最高40℃,3天)就可以使小麦品质变劣,面条膨胀势变小。Sofield等(1977)[23]研究表明,灌浆期间升高温度可以提高蛋白质与淀粉的相对比例,当温度升高到30℃时,蛋白质和淀粉的合成速度都降低,但对蛋白质的影响要相对较小,这似乎表明高温提高蛋白质含量不是因为含氮量的改变而是由于淀粉合成受抑制造成的。另外,高温也会促进籽粒中醇溶蛋白的合成,提高醇溶蛋白与麦谷蛋白的比率,从而使小麦的面团强度、面包体积和评分等有关烘烤品质变劣[22]。
高温胁迫在小麦灌浆期内有其时空分布特点,不同灌浆阶段的高温胁迫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有所不同,不同灌浆阶段(前期、中期、后期)高温胁迫(36℃,3天)对最大抗延阻力均有影响,但中、后期高温胁迫的影响不显著;前期高温胁迫使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对产量影响较大,中后期胁迫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小,对小麦品质影响较大[24,25]。高温不仅加快籽粒的灌浆进程,而且影响淀粉的形成过程,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高温能够影响与淀粉合成有关的各种酶的活性。William等(2003)[26]在小麦籽粒生长期间研究了高温对淀粉积累、颗粒数量及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调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至成熟期高温可以缩短淀粉积累的持续时间,使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高峰提前,且降低了关键酶的活性。Keeling等(1988)[27]对温度影响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研究表明,该酶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用35℃处理小麦种子30min后,SSS活性可降低50%,这种现象称为“Knock-down”。研究表明,高温提高了灌浆初期小麦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但降低了灌浆后期SS、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28]。
1.3对小麦生理生化的影响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1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87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各类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四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而且,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负面情绪较严重,导致其生活质量较差。近年来研究表明,随着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受到临床治疗的重视,循证护理干预也成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2]。本科室选取于2013~2014年收入治疗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以下为本研究的详细情况,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结肠癌患者40例、直肠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女19例,男19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8.5±7.6)岁;实验组女18例,男20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9.5±7.6)岁。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体重、肿瘤类型、手术类型等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基本生活护理、监测体征、观察病情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循证护理干预,首先提出循证问题,要对所有患者的护理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高效的评估,全面了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家庭环境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病情、手术的方法和可能存在发生的并发症等。其次循证支持,根据评估结果,查阅相关的医学专业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定出与患者日常生理生活、机体治疗、护理和心理调节等相关内容的方案。然后循证措施,根据此次研究病患的具体状况,按照制定的护理方案,采用差异化的护理干预方案,灵活地实施护理工作。最后效果评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评估,由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分析与讨论,改进不足,为下一步的干预做准备。
1.3评价标准本次研究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3]进行评估测试,该量表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内容,分别为症状领域和功能领域,其中症状领域包括疼痛、疲惫、恶心、呕吐、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功能领域包括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等。EORTCQLQ-C30的计分方法:①计算项目的得分,该量表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划分成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分值不同。②计算领域得分,该量表的30个项目分为15个领域,将各个领域所包含得项目得分相加除以所包含的项目数。③计算标化分,利用极差化线性公式,将领域得分换算成0~100的标化分。④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症状方面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功能方面的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此次研究共发放该表76份,回收率为100%,全部由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完成。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存在着较多的关于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研究,但是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患者生活质量逐渐被临床治疗所重视,护理对患者生理生活的影响也日渐显露。患者受到的影响程度由不同的护理模式造成,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循证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应用率较高的治疗手段,运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4]。
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12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评价;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9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3(c)-0174-0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可反复迁延多年,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然而,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常伴有关节以外的其他脏器病变,甚至可引起主要脏器的血管炎而危及生命[1],是我国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慢性病。其病程长、易反复、预后差,并且由于疾病长期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我国的患病率为0.3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30~50岁,女性多发,男女之比约为1∶3~4[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发展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不仅应重视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达到临床缓解,更应该注意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住院的49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06年9月~2012年2月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491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37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5岁,平均(41.33±11.66)岁。
1.2研究内容
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包括调查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花费、医疗费用负担形式、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医生视觉模拟量表(VAS)、疾病活动程度积分(DAS28)等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生活质量测定选用SF-36量表。该量表包括8个内容,即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精神健康(mentalhealth,MH)、生理机能(physicalfunctioning,PF)、社会功能(socialfunctioning,SF)、精力(vitality,VT)、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躯体疼痛(body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health,GH)。本研究调查表包括9个方面,分别测定与健康有关的8个维度,分别是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P)、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E)、健康总体自评(GH)、躯体活动功能(PF)、活力(VT)、疼痛(BP)、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和健康评估问卷(HAQ)。8个维度分为生理综合评分和心理综合评分两部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结果中应有此两部分评分的数据)。用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1]=[(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可能分数范围]×100。
1.3调查方法
由本科医师采用询问法代为填答,按照患者的回答客观情况填写。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各领域得分按正向计,最高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8个维度的评分情况显示,PF评分最高,RP评分最低。躯体功能的变化严重影响其他生理及心理功能的发挥。结果见表1。
2.2不同影响因素对生活质量总分比较
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和疾病活动程度均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生活质量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干部的生活质量高于无业者,已婚者高于丧偶及离婚者,医保付费者高于自费者,疾病活动度低者的生活质量高于疾病活动度高者。见表2。
2.3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8个领域得分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各领域主要影响因素,其标准化回归系数,HAQ与性别、年龄、一年花费呈正相关,PF与职业、学历呈正相关,与患者VAS呈负相关,RP与DAS28负相关,BP与职业呈正相关、与DAS28、患者VAS呈负相关,GH与DAS28呈负相关,VT与DAS28呈负相关、与学历呈正相关,MH与DAS28、婚姻、医生VAS呈负相关。患者VAS与HAQ呈正相关、与PF、BP负相关,医生VAS与MH呈负相关。见表3。
3讨论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全身性、反复发作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受累关节的持续性和(或)进行性的滑膜炎,进一步引起软骨破坏和骨的侵蚀,造成受累关节强直、畸形和(或)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受累关节的进行障碍和(或)残疾,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生理功能,而且严重地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丧失了社会角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A不仅可以导致躯体功能障碍,而且还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有调查结果显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人比没有慢性病的人报告更多的抑郁症状[4]。由于类风湿关节炎造成患者疼痛、活动受限和抑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多项研究显示,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总的健康和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一般和非关节炎人群,尤其在疼痛方面和躯体运动功能方面最显著。有研究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更多的躯体疼痛、全身性疲劳程度的增加、生活能力丧失、躯体功能的减弱、更低的工作率、差的自觉健康感觉和更低的社会交流水平[5]。
标准化生活质量量表是全面评价一个患者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总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能够全面的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和生活能力。RA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常常伴随心理功能障碍和躯体疼痛,表现出痛苦,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本次调查结果及以往的数据看,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病程长短、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病情进展状况仍是影响RA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6]。本研究表明:性别对HAQ、PF、RP有影响,男性的HAQ、PF、RP得分高于女性,与国内马武开等[7]报道一致。其原因可能与男女生理机能、认知归因方式、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角色定义等方面的不同有关[7]。在患者VAS活动、医生VAS活动、BP、GH、VT、SF、RE领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A患者由于疼痛的折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工作能力的进行性减退、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以及夫妻、家庭关系、周围朋友、生活环境改变等,对正常人来说很正常的情况,但会给患者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久之造成情绪障碍,甚至抑郁。刘健等[8]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SAS、SDS标准分分别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家务、疼痛、社交、工作、上学和对未来生活的认识等呈正相关,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者越少,分析原因可能与其从事脑力劳动为主,较少从事体力劳动有关,而且这部分人能主动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或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及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有比较优越的社会地位有关。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调适应能力差,且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偏低,无医疗保障等是导致焦虑、抑郁产生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证实RA患者由于心理因素导致抑郁的比例最高,因而认为生活质量的进行性下降可能是导致抑郁焦虑的直接原因,同时抑郁焦虑的情绪又可能加重病情,使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抑郁焦虑的精神障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子,严重影响患者预后[9]。有研究显示,抑郁焦虑的精神障碍既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生率,而且加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进展,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降低生存率,增加死亡发生率[10]。因此,在临床上关于RA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定疗效上,必须要重视躯体康复治疗。
包淑贞[11]的研究提示社会支持对于老年RA患者QOL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尤其表现在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上,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躯体健康状况。本研究提示,职业对PF、RP、SF有影响,从事脑力劳动患者的PF、RP、SF得分均高于体力劳动者,学历对VT、MH有影响,高学历患者的VT、MH得分高于低学历者,付费对RP有影响,不同付费方式影响患者生理职能。临床上,笔者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和工作能力的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报道,在美国人均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年平均医疗费用为5720~5822美元,在英国为3575~3638英镑,分别占整个医疗费用的8%~24%、门诊费用的8%~21%、住院费用的17%~88%。据报道,因类风湿关节炎平均减少的工作日每人每年有2.7~30天[1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病致残、因病致穷的现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生活料理方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非关节炎相比,需要大于3倍的时间照料他们的疾病。而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病丧失工作时间、失去工作、提前退休的实例明显更多,家庭经济收入的减少可能是非关节炎的3倍。虽然以上经济研究反映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济负担如此沉重,但是得出的医疗费用还是低估了疾病本身的真实费用。此外,RA患者对个人和家庭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有严重的影响,无法简单地用市场标价来计算。目前国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济负担的研究还很少,所以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负担的综合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AQ与性别、一年花费、年龄和患者VAS呈正相关。PF与职业、学历呈正相关,与患者VAS呈负相关,与一年花费无相关。RP与DAS28负相关。BP与职业呈正相关,与患者VAS和DAS28呈负相关。GH与DAS28呈负相关。VT与DAS28呈负相关,与学历呈正相关。MH与医生VAS、DAS28和婚姻呈负相关,与一年花费无相关。生活质量主要通过对疾病不同炎症程度及活动程度来反应患者总体健康和躯体活动功能。病程越长生活质量越低,而病情进展较慢,则生活质量较高,这也间接反映了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研究提示:从医疗付费方式来看表现为自费患者的生活质量最低,表明了具有一定医疗保障的患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年龄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质量在进行性下降[13]。文化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总之,对于RA来说,患者的医疗费用、疾病所致的残疾程度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RA时,不仅要控制其症状、尽快达到临床缓解,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保持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由此可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重要的。当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像类风湿关节炎这样的慢性病,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使他们从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areJE,SnowKK,KosinskiM,etal.SF-36healthsurveymanualandinterpretationguide[M].Boston.MA:NewEnglandMedicalCenter,TheHealthInstitute,1993.
[2]Ralfwassmuth,Ulfwagner.Prognosticuseofhumanleukocyteantigengenotypingforrheumatoidarthritissusceptibility,diseasecouse,andclinicalstratification[J].RheumaticDiseaseClinicsofNorthAmerica,2002,28(1):13-37.
[3]孙荣武,王鸿利.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60.
[4]PenninxBW,VanTilburgT,DeegDJ,etal.Directandbuffereffectsofsocialsupportandpersonalcopingresourcesinindividualswitharthritis[J].SocSciMed,1997,44(3):399-402.
[5]PetersonLS,MasonT,NelsonAM,etal.Psychosocialoutcomesandhealthstatusofadultswhohavehadjuvenilerheumatoidarthritis:acontrolled,population-basedstudy[J].ScandJRheumatol,2000,29(1):20-28.
[6]刘健,俞怀斌,张梅,等.543例类风湿关节炎多中心生活质量调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6):509-511.
[7]马武开,姚血明,唐芳,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734-2736.
[8]刘健,程华威,郭雯,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2):106-108.
[9]袁侩,汲泓.浅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7(7):58-59.
[10]陈海勤,徐美英,施星芬.综合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0,27(4):487-488.
[11]包淑贞.社会支持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1(31):4226-4228.
[12]史方,傅东波,傅华.关节炎疾病负担[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0(13):486-488.
-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范例(3篇)
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范文“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已于10月份正式向央行提出,以福建作为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清算试点。”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郑航滨透露,“..
-
人民保险范例(3篇)
人民保险范文篇1保险单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投保人姓名、地址被保险人姓名、地址及其在本工程中的身份建筑、安装工程名称、地址本公司依照建筑、安装工程险条款及在本..
-
纳米复合材料范例(3篇)
纳米复合材料范文稀土材料;永磁材料;Nd-Fe-B;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中图分类号]O48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73-02一、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概况稀土永磁材料..
-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例(12篇)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范文篇1关键词:GDP;生活水平;幸福指数1.前言GDP一直以来都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应用至今。办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平、资源、环境、福利..
-
化工专业总结范例(3篇)
化工专业总结范文传统的三边工程是违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随意性较大,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比较突出,工期不能按计划保证。在新的时展背景下,现在的三..
-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范例(3篇)
化工与化学工程的区别范文篇1关键词:水工环;图件类别;编制方法cartographyofhydrological-engineering-environmentalgeologymapsdonghua,zhangfa-wang,chengyan-pei,ga..
-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例(3篇)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木偶;开发中图分类号:J5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58-01一、泉州木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艺术特点(..
-
文物价值评估方法范例(3篇)
文物价值评估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实物期权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价值评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备受关注,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