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例(3篇)

daniel 0 2024-04-21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药化工;有机废气;处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加快,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医药化工企业的生产产能和制造效率日益增加,在此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废气污染问题,尤其是医疗、石油化工等产业中排出的有机废气,其数量极大,且长期无法降解,这也是目前医药化工领域对于有机废气处理的一大难问题。由于化学和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物有着不易分解,污染物范围广,废气排放量大等特征[1]。因此,有机废气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医药化工行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对有机废气进行有效处理。

1医药化工企业的有机废气污染概况、组成以及关键技术

1.1医药化工企业有机废气的排放概况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医药化学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导致有机废气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且对有机废气的处理难度也相应加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第一,传统医药及化工行业的废物排出方法为间歇性排出,因此,排出的大量高浓度的工业废水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例如,医药化工企业的周围往往会有强烈的臭味产生,虽然这种臭味刺激性很强,但一旦进入了空气中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挥发掉,这也是空气污染治理非常困难的原因;第二,医药化学工业排放的废气成分主要取决于其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所以,医药化学工业的废气排放也会因生产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主要和化学产品中的基本物质相关,其污染的主要特征是排放量大,污染点多,且会产生无规则的溶剂废气污染。而医药和化工废气污染的另一个特征则是排出过程无规律,时间间隔不稳定,且停留时间随意变化,给废气管理造成了阻碍,并影响了后期处理工作的开展[2]。

1.2医药和化学工业有机废气组成分析

在医药工业的生产加工等环节中,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溶剂,受药品特性的影响,在制造环节中很多溶剂极易通过空气挥发出去,进而排放出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这些废气的主要成分包括甲苯、二氯甲烷以及丙酮等。试验结果证实,排出的废气含量与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成正比,一旦有机废气和空气接触,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恶臭等气味;当人们闻到这种臭味时,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有机废气的扩散速度和挥发速率都特别快,当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时,就会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

1.3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治理的关键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研发出多种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并获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技术包括冷凝法、吸附法、焚烧法和生物处理法[3]。①冷凝方法是一项废气预处理技术,该技术在处理含有水蒸气较多的废气时,有较大的优越性,且能高效地利用废气中的有用溶剂,进而使废气中的废水也能够得到相应处理。但该工艺技术极易受废气冷却水温的影响,当废气含量较低时,再使用该工艺技术会产生不必要的资源耗费。②吸附法是一种利用吸收塔对有机废气进行生物处理的技术,该技术在处理溶水更高的废气时有较大的技术优越性,其处理过程也比较安全,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废气处理技术。③化学焚烧法是对有机废气进行焚烧处理,该方法在处理可燃废气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同时,它还能利用化学催化剂使废气中的有机气体迅速溶解,因此,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率。然而,该法不适用于处理含硫元素、溴元素等高毒性化合物的汽车废气。④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进行化学处理,然后采用生物吸收、溶解等方式,使污染物逐步转变为安全、无毒的物质。该方法的优点是所需资源较少,但用到的设备较多,占用土地面积较大,所以不适合所有的医药化工企业[4]。

2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废气处理措施的效率不高

目前,处理有机废气的主要方式包括冷凝法和吸附法。从工艺上讲,这种两方式在工艺技术上都相当成熟,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也较高,但从实际的工作状况来看,由于冷凝法冷却效果改变幅度过大,导致冷却成本较高,而吸附法投入较大,相应增加了整个医疗成本,因此,这两种废气处理的效益都不高,且也不利于医疗领域化工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2缺乏相应的管控措施

当前,政府部门对有机废气的管控与处理逐渐重视起来,但其管控措施只在大中型医药化工企业中十分突出。而对于很多小企业虽然在环境保护和废气管理方面作了部分调整,但因公司实力有限,政策调整力度又不大,导致对于有机废气的处理问题不能获得完全缓解。在现实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控措施,导致部分监理人员对废气污染问题没有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且还有一些医药化工企业不顾社会效益,只在有关环保部门突击检查时调整排污条件,降低废气排放量,而在相关部门检测后仍然按以前方式排污[5],导致有机废气的污染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3缺乏先进的处理技术

在医药化工行业中,所形成的有机废气存在着容易扩散、高浓度、不易降解等特性,因此,有机废气的处理工作困难很多,由于对其的处理技术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各公司在处理工艺上投入巨大的人力与财力。目前,国内废气处理技术水平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如部分公司在进行废气治理时,仍应用传统的冷却技术和冲洗技术,导致废气治理效率较低。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医药化工企业在进行废气处理时,一般都使用传统的吸附工艺。因为传统活性炭、滤棉等材质的吸附法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但如果废气中的污染物超标,会导致滤芯等材料的处理能力随着吸附率的增大而产生饱和效应,就可能产生效率迅速降低的现象。因大部分吸附剂都是无法再生的,且在使用吸附法处理化学废气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也非常容易中毒,所以该办法的使用效益并不理想。而且,对于非水溶性溶剂废气的处理设备构造较为简单,具有明显弊端,很难长时间应用。此外,大部分情况下,企业都是在面对环境检测时才使用设备,更多的情况是用环保设备应对环保检查,而后续的处理却不能保证同样的标准,从而造成严重污染环境[6]。

2.4环境监管难度大,成本高随着我国医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产品的更换越来越频繁,导致医药化学工业出现了小、多、散乱的特征。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布局的特殊性,产业内部结构竞争十分激烈,导致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存在两面性,且对于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也是这样。所以,环保部门的监管工作难度较大,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来对这些分散的中小企业的进行管理和监察。

3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治理的对策分析

3.1要采用更科学的排放标准

当前,要解决好在医药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气的问题,需要全面掌握其特性,并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对策,要建立合理的污染准则,限制有机废气的排放量,以此降低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在这一阶段,限制有机废气的污染与释放时间是制药化学工业中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因此,要科学合理地治理有机废气的污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污染规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3.2推广并使用先进的处理技术

针对医药与化学工业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除了要建立适当的规范之外,还应合理使用各种先进的处理技术。如热破坏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处理部分含量较少的有机废气,其效果较好,在其应用过程中主要用到催化氧化焚烧和直接火焰焚烧。催化法燃烧是利用空气与催化剂的反应来减小有机废气的起燃程度,然后再通过对空气加热使有机废气进行化学反应,最后成功地消除废气中的污染。而直接燃烧法的处理效果也比较彻底,该方法的优点是投入小、使用时间长,在短时间和高温的条件下,其处理效果就可达到99%。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运用微生物技术对废气中的生物进行重组,同时也利用生物进行代谢降解的处理,使处理后的产物对水、生物等污染较少,或以零污染的形式存在。其主要装置包括气体洗涤器、滤池处理等。而该方式和热破坏法一样,在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中效能很高,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所以使用范围十分广阔。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若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就会不利于医药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所以,应加强对传统废气的处理方法进行技术革新。当前,已经有不少以生物治理为主的净化方案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与实验中,通过利用生物菌株净化废气,在节省处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和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法比较,该技术在废气处理中更具生物活性,且处理效果也更高效,在其在末端处理方面也经常使用此类方式来取代传统的处理方式,因为该方式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发展、研究新型科学技术,坚持创新的思路,以及大力推广并使用先进的处理技术。

3.3提高国家药品化工行业市场的准入门槛

对于提升中国医药化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以往医药化工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和控制经验,再根据目前有机废气的产生和治理过程的具体特征,积极、合理地运用最先进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理办法。要制定和贯彻科学、有效的作业标准,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企业要明确内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也要对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作出严格规范,并确保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污管理上均能达到合格规范;同时,政府还要规范在制药化学品领域的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以保证生产者能够运用符合标准的工艺生产流程。

3.4建立严格的控制机制

长期以来,有机废气的污染问题一直制约着医药行业的发展,若要更好地解决将这一问题,应从政府各部门在废气污染管控与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发现,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医药化工企业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导致各地政府部门对环保违法行为和环境污染现象视而不见。这些举措在短时间内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从长期考虑,废气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长久的、难以恢复的,会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改变思维,对环保违法者加强查处力度,严格控制有机废气的排放量。

4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化工是化工行业中非常关键的分支,关乎着人类的生活健康,所以要避免有机废气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针对我国医药及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污染的实际情况,要运用先进的处理方式,再依据科学合理的排放规范进行有机废气的治理。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企业现行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由于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的危险性很大,不仅处理过程繁琐,其处理难度也较大,所以需要选用最合理的方式加以处理,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有机废气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志刚,史为臣.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9(25):49-50.

[2]李春静.医药化工行业有机废气处理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9(4):40-41.

[3]唐碧银,王义飞.浅议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9):205.

[4]林洁.浅析医药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处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5):71-72.

[5]肖洁松.医药化工行业溶剂废气治理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8):77.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科技;动力机制;工业固废

1.引言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新形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源循环利用最早在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得到重视,典型的有1996年德国新编制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和2000年日本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1]。美国作为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行者,尽管目前还没有制定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其循环经济的理念主要通过《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国家能源政策法》、《国家环境政策法》、《污染防治法》和《清洁空气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2]。我国在2008年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的实施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齐建国[3]指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技术范式的革命,其技术主体主要是在传统工业经济的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严炜等人[4]认为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手段,它不仅优化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而且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杜世勋等人[5]指出企业必须在新的技术范式下围绕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来实施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郑季良等人[6]进一步指出,创新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小微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绿色技术创新理念,培育绿色创新文化,开展协同创新。

综上分析可知,科学技术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回收及再利用技术、替代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预防污染技术等[7]。探求这些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发现不同技术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于了解循环经济中科技的动力机制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结合近十年来我国在能源利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从中探求科技在其中的动力作用,最终构建出科技对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作用。

2.我国资源的循环利用

2.1能源利用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04年的159,878.34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568,845.21亿元,增加了3.56倍。在经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伴随着各种能源的消费量也逐年增加,我国能源利用率较低,总体能源利用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8]。根据我国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9]:2004-2013年度,我国能源消费量总量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由2004年的213,455.99万吨标准煤增加至2013年的375,000.00万吨标准煤,增加了1.76倍。从我国GDP的增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量速度相比可以看出,我国单位GDP的能源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尽管如此,我国能源利用仍面临着以下挑战:首先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必须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其次,在相当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石油的不可替代性;最后,化石能源供应短缺和原油劣质化趋势日趋严重[8]。基于此,可以从两条途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问题,首先减少能源的开采和运输方面的能源浪费、改进现有能源利用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其次开发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和海洋能等的利用技术。

2.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根据我国2010至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10-12]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近十多年来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的情况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大,大宗固体废弃物所占比例大。2001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88746万吨,2012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329044万吨,工业固废的产生量十年间增长了3.7倍。在每年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各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所占比例大,以2012年为例,根据2012年的环境统计年报[12]可知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9亿吨,其中尾矿产生量为11.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3.4%;粉煤灰4.6亿吨,占14.0%;煤矸石3.7亿吨,占11.2%;冶炼废渣3.5亿吨,占10.7%。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逐步扩大,排放量逐年减小。依托循环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了一批低成本、规模化、经济效益好的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如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多联产技术、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尾矿生产加气混凝土技术等1,000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随着循环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从环境统计年报可以看出,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逐年增大,2001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47290万吨、排放量为2894万吨,2012年度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202462万吨、排放量为144万吨,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十年间增长了4.28倍,而工业固废的排放量减小为原来的5%,解决该现象就必须着眼于提高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开发先进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2.3我国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我国环境统计年报[10-12]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到近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我国工业废气中烟(粉)尘量2001年至2005年这段期间内排放量变化不大,维持在1745-1870万吨范围内;在2005年至2012年时间段内,烟(粉)尘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排放量逐渐减小,其中2012年度的烟(粉)尘量降低至1029万吨。我国从2006年开始计量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从表1可以看出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总体呈现增大趋势,在2006年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为1136万吨,而在2012年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增大至1658.1万吨,增加了1.46倍。另外,结合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国家近些年来加大了脱硫项目的开发和投入,大量的脱硫设备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4我国工业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我国2010至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的结果可以得到近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在2001年至2005年度,我国废水排放量由202.7亿吨逐渐增加243.1亿吨,增加了20%,2005年至2012年度,我国废水排放量由243.1亿吨逐渐减小至221.6亿吨,减少了9%。氨氮的排放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2012年的排放量仅为2001年排放量的6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其2012年的排放量仅为2001年排放量的56%。治理废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对废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根治,还需要加快先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从近十年来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情况来看,要从根本上遏制我国污染情况,变废为宝,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发展能源高效利用技术、资源回收及再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预防污染等技术入手,通过探求循环经济内在的科技动力机制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3.科技动力机制作用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保护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能源的损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并最终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根据近十多年来的我国在能源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治理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循环经济中科学技术动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3.1循环科技发展的内在机制

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和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利用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是目前循环科学技术提出的背景。传统科学技术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追求单个过程的最优化以及更快更好地取得经济效益,在生产工艺的运行模式以“原料-产品-废料”为主,这种生产方式最终带来的是以一种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13]。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典型的有杜邦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德国DSD模式等,其运行模式主要特点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就要求循环经济科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发展方向,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14]。因此,通过了解循环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对进一步提高循环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图1为循环科技发展的内在机制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对现有的或者是新建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时,首先需要在传统的科技基础上进行循环科学技术攻关,主要包含了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包含了提高原料资源的利用率、废物的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处理技术等。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则作为整个科技攻关提供人员和经费保证。通过对循环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科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循环科学技术中固有的发展规律,获得科学新发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新。当然有时候新的技术发明也可以直接从实践研究中直接获得。总的来说,技术发明和创新是发展循环科学技术的关键,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为技术的发明和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伴随着技术发明的不断完善,更有效率的新技术得到了开发,新技术可以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或者资源化技术中任意一种或是几种技术的综合。新技术在企业主体内部经过小试实验、中试实验和规模化应用,得到充分实践证明,制定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化标准,从而在全行业中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用。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具体的推广条件发生变化,开发的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时整个循环科技重启反馈机制,在新形势下重新进行循环科学技术的攻关。

3.2循环科技支撑体系

循环科技支撑体系主要包括软件支撑和硬件支撑两方面。通过构建循环科技的软、硬件支撑体系,全面促进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

软件支撑方面主要包含了政策导向和研发机构支持两个部分。政策导向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行国家政策支持和奖励等措施来实现;研发机构支持主要通过整合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资源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硬件支撑方面主要是根据行业特点,构建各行业循环体系。在能源利用方面,提高现有工艺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节能技术以及开发新能源技术等。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开发固体废弃物利用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提高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扩大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工业废气排放控制技术方面,进一步开展脱硫技术、脱硝技术、除尘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研发新装置和新装备,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废水治理技术方面,重点突破工业废水、制浆造纸废水、化工废水和重金属废水等处理及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开展低成本、高效的废水循环利用技术。

4.结语

首先,根据近十多年来我国在能源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产生和治理上等的相关统计数据来分析循环科学技术在我国资源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次,指出了循环科学技术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通过探讨循环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探索了循环科学技术固有的发展规律。

最后,通过构建循环科技支撑体系,其包含软件支撑和硬件支撑两方面,促进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洁.日本“循环经济”相关法规及其借鉴[J].日本问题研究,2005(3):9-12.

[2]陈晓敏.循环经济法理论探析与制度完善[D].厦门大学,2013.

[3]齐建国.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4,(2):35-39.

[4]严炜,李光.论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3):284-288.

[5]杜世勋,曹利军.循环经济技术范式和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研究[J].管理评论,2005,17(2):37-40.

[6]郑季良,曾荣.循环经济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104-107.

[7]张小兰.对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关系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2):24-26,108.

[8]许红星.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J].中外能源,2010(1):3-1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2013年度数据[R].2004-201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1年环境统计年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

废气治理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卫生填埋处理;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16

固体废物是指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固体及泥状物质,同时也包括废水和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因此估计废物主要产生的途径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固体废物的特点有:数量多和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组成也各不相同,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目前我国对固体废物处理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并提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

1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

1.1卫生填埋处理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是卫生填埋处理,该技术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卫生填埋技术的优点是:处理固体废物量大且节省资金,性价比较高。同时卫生填埋技术可以利用有机物来加快固体废物的降解速度,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增加沼气回收设备,可以将沼气收集并合理利用。但我国的卫生填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我国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缺点是:一是监督机构的缺乏,无法再固体废物处理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的处理缺乏标准流程;二是没有明确的估计废物卫生填埋规范,在固体废物处理时容易发生二次污染。

1.2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技术在固体废物上的应用,通常需要较强经济实力,因此在发达国家中应用较广。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对固体废物中的病菌进行有效的消除,并且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固体废物的焚烧可以极大的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降低到原体积的10%以下。此外,焚烧处理可以利用燃烧固体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焚烧处理技术在我国也开始应用,但通常是用于医院固体废物的处理。焚烧处理技术之所以应用较少,主要是由于焚烧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或者固体废物具有较大的热值,但固体废物的热值都较低,因此该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时,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处理较为困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3高温堆肥处理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始生态农业的构建,因此高温堆肥处理技术也随之发展,日趋成熟。高温堆肥技术在处理固体废物时,主要应用在粪便,在我沿海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因此这项技术应用的也较为广泛,在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上可达到65%以上。但是高温堆肥处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处理上较为复杂。高温堆肥处理技术在处理粪便时,需要先对其进行分类收集,目前我国在固体废物分类回收上面缺乏完善的标准和措施,分类收集难度较大,效果不好。如果完善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将会提升高温堆肥处理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上的效果。

1.4提取各种金属物质

部分固体废物中含有金属物质,如果能将固体废物中的金属物质提纯出来,既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能防止金属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固体废物通常含有的金属元素包括:金、银和铜等。在粉煤灰和矿渣中也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

2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

2.1培养全民的环保意识

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治理固体废物,需要全社会居民共同努力,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培养全民环保意识,有效的方式为:加强网络和电视的环保宣传力度,并组织相应的环境保护活动,让居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并使居民充分的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的危害,使人们能够主动的放弃破坏环境的行为,尽可能降低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此外,固体废物也不是一文不值,应大力发展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这种方式既可以降低固体废物的总量又能够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2实行固体废物排放收费制度

我国的环境保护准则是谁污染谁治理,固体废物也是需要对排放固体废物的相关企业和个人收取排污费。推动固体废物产生企业进行自我处理,购置相关的处理设施,对自己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才排放。

2.3健全法律制度

我国在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少必要的法律制度。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固体废物的处理标准,因此固体废物方面的立法十分重要。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开展的较晚,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然后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我国的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

2.4加强技术研发

强化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和热裂解处理技术。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史利用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来处理,属于生物处理,是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热裂解处理技术是缺氧降解,特点是不会产生大量的气体,避免发生二次污染。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的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对于上文提高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研究方面的投入,培养全民环保的意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收取排污企业和个人的费用,全方位的将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华.固体废物处置问题的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7).

[2]杨肃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

[3]张津博.浅谈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J].民营科技,2012(05)

  • 下一篇:小学心得体会作文(精选10篇)
    上一篇: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范例(12篇)
    相关文章
    1.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范例(12篇)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范文篇1【关键词】工业城镇宜居城市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居住功能是《雅典》确定的城市第一大功能。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

      daniel 0 2024-04-21 21:28:12

    2. 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范例(12篇)

      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范文篇1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配合规律;发展趋向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590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

      daniel 0 2024-04-21 20:56:28

    3. 双减政策可行性分析范例(12篇)

      双减政策可行性分析范文1篇1关键词:限行措施;比例原则;利益博弈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67-04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的机动车..

      daniel 0 2024-04-21 20:56:12

    4. 消费信用论文范例(3篇)

      消费信用论文范文关键词:在线评论;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络零售业也凭借多样的网络平台带动了大..

      daniel 0 2024-04-21 20:25:00

    5. 全民健身的意义范例(12篇)

      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篇1关键词:全民健身计划;健身服务体系;方法规建设;乡规民约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1-0017-04A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Ru..

      daniel 0 2024-04-21 20:24:13

    6. 人口老龄化研究背景范例(12篇)

      人口老龄化研究背景范文篇1>>关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浅析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老龄化社会创新养老发展方向研究公共危机化解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性研..

      daniel 0 2024-04-21 19:52:56

    7. 生物化学本质范例(12篇)

      生物化学本质范文关键词:物质构成奥秘;认识模型;单元整体教学;微观认识发展;教学策略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2C0024C06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物质构成奥秘”..

      daniel 0 2024-04-21 19:52:13

    8.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案范例(12篇)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案范文篇1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一、2022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紧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落实四减四增”1.全面落实2022年度主要污染物减..

      daniel 0 2024-04-21 19: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