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范例(3篇)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范文
人在25岁以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是,30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进入自然老化过程。人一过青春期后,骨骼就不再生长,骨质中的钙吸收和流失处于平衡状态,补钙也只起维持和巩固骨质的作用。到60岁时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可称之为隐形杀手,谋财害命。
据《健康之友》
1.什么是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
目前认为,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当具备上述现象,患者又伴发有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腰背疼痛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症分为儿火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又分为两型,即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这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当诱因消除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改善。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这类患者多伴有家族遗传史,女性多于男性,也有人把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症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范围。
3.骨质疏松症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虽然其骨骼的外形与正常骨从外表上看来没有什么区别,但骨显微结构在不知不觉中已发生变化。随着骨骼中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丢失,原本密实的骨小梁中形成了许多孔隙,骨小梁也变细、变薄甚至断裂,导致骨骼承受各种负荷的能力(骨的强度)下降。在同样外力的作用下,疏松的骨骼发生骨折的机会自然就增加了。(2)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以骨基质为主。骨基质是维持骨韧性的重要物质,骨基质的丢失可以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韧性降低。在外力作用下,骨骼缺乏对外力的耐受性(抗外力降低)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的原因。(3)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机体逐渐衰老的原因,老年人肌肉组织弹性降低,失去对骨的保护与协调作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较差。
4.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下面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做骨密度检测: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上,即使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也应去医院检查。
女性65岁和男性70岁以下,有以下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1)有脆性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家族史的
成人。
(2)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
成人。
(3)体形瘦小、过早绝经、育龄期闭经或月经稀少的人。
(4)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够或过多、奶制品或含钙食物摄入不足、吃盐过多,以及维生素D、C、K摄入不足的人。
(5)生活习惯不良者。如长期大量吸烟或饮酒、长期饮用过多含咖啡因或碳酸饮料者。
(6)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或肢体瘫痪者、发生骨折后的病人以及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等。
(7)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
(8)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改变者。
(9)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利尿剂、抗生素、抗血液凝固剂以及接受化学治疗等,都易导致骨密度下降。
5.为什么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的妇女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其作用机制,简单地讲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1)雌激素有促进降钙素分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功能。雌激素缺乏时,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导致骨吸收增加,引发骨质疏松症。(2)雌激素缺乏时,抑制了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由于甲状旁腺激素是肾脏将无活性维生素D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的催化剂,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生成原料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症。
据《卫生与生活》
骨质疏松曲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
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高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
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吴润寰
误区一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误区二
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含咖啡因的食物。
误区三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就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大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误区五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误区六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须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七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宙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误区八
骨折于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据《健康博览》
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治疗和运动
延缓骨量丢失和防止骨折是防治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和原则。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有人将之列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畴,实际上有其特有的因素(如遗传、妊娠、哺乳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其治疗、预防的原则应是共性的。
1.对症处坪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疼痛、驼背、骨折等,根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处理。
2.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别强调年龄段,女性35岁以前为骨量增长期,此后逐渐丢失,50岁以后呈快速丢失。在骨量增长年龄段我们尽量使骨峰值加大,并使骨峰值维持较长时间,在骨量丢失年龄段(女性绝经前),应延缓其骨量丢失,在女性绝经后快速丢失时应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雌激素替代疗法)。骨量丢失年龄段,女35岁以后,男40岁以后,应想尽办法延缓其骨量丢失,特别注意的是70岁以后的老年人要想通过治疗未延缓骨量丢失很不容易。
3.预防骨折的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所以预防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中最重要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使骨峰值达到最大,延缓骨量丢失,这是预防骨折的发生最有效的步骤。在摔倒的几率中视力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保护视力,使其减少摔倒的机会。
警惕冬季骨质疏松症
冬季寒冷的天气为行人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行动迟缓的老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事故。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椎体股骨颈、桡骨远端、肱骨髓端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在冬季显得特别!低,而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个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稍小的外力作用即可导致骨折。同时,骨质疏松症也是导致老人摔倒易骨折的直接原因。
三个年龄段最需要补钙/曹文平
1.婴幼儿、儿章与青少年时期这是骨骼需要成长的时期。婴儿由于母乳喂养与牛乳喂养不同,钙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钙的吸收率可达55%~60%,而牛乳喂养的,不论是普通牛乳或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单用牛乳喂养的婴儿必须补充钙。1-10岁儿童每天适当补钙就够了,而女性从12岁起就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量。
2.青壮年期
这一时期,需要将骨密度维持到最高点,骨密度越高,到老年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一般骨密度最高的峰值发生在20岁以后一直到30多岁,每日可以补充钙1200-1500毫克。
3.老年时期
这一时期,骨骼中的钙容易丢失。四五十岁以后骨骼中的钙输出大于输入,因此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对钙的摄取应该提高到1000毫克。
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水产品如鱼、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含钙量高且易被人体吸收:豆制品为上好的补钙食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等,是小儿摄取钙质的优良食物: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等。
六类预防阽质疏松
1.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有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D(也叫骨化醇、钙化醇)胶丸,每粒含维生素D:为1万国际单位,每次服1~2粒,每日2~3次;另一种为维生素Dz针剂,每支40万国际单位,每周注射1~2次,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应用。
2.摄入钙制剂钙的缺乏是产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成年人钙的吸收量与排出量大致相等,一般不会出现缺钙现象,而老年人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加之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因而容易出现缺钙现象,应注意补充,日常膳食是摄取钙的最佳途径。常用的补钙及钙调节剂产品有碳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活性钙、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
3.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A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常用药,常与维生素D合用。维生素A除了具有维持上皮细胞的功能完整及参与细胞代谢外,还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当体内维生素A缺乏时,骨组织就会变性,软骨内骨化过程就
会变慢,但骨膜的骨化过程仍在进行,从而造成骨骼畸形。维生素A缺乏还可造成肾小管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日常膳食中动物肝、动物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药物补充维生素A可选用鱼肝油胶丸,一般每次1粒,每日2~3次。
4.服川维生素c维生素c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当机体缺乏维生素c时,骨骼内的蛋白质、多糖类物质的代谢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使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减少,而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是骨骼中骨基质的基本成分,骨基质生成减少,骨骼的发育和生长自然会受影响,从而产生骨质疏松。维生素C在肠道内还可与钙离子结合,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药物补充维生素c可选用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5.使Ⅲ性激素老年性骨质疏松与血液中的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失调有直接关系,所以,使用性激素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性激素有雌激素类、雄激素类、雄激素衍生物等,可在医师指导下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
6.选用补肾类中药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因此,服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如黄精、刺五加、菟丝子、天冬、麦冬、枸杞子、山药、地黄及剌五加片、六味地黄丸等,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
几种适合骨质疏松速者的运动
1.踏步和步行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和骨骼的轴线一致。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根据此原理,原地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的丢失。
2.跳跃运动跳跃时人的体重沿脊柱及双下肢向下传导,使骨骼受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跳跃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不能强求一致。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患者,跳跃时可以扶墙、扶家具、扶树木等,防止摔倒。
3.踮足运动踮足运动有利于脊柱和下肢骨骼上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减少骨钙的丢失,尤其对骨质疏松症造成脊柱弯曲(俗称驼背畸形)的老年患者,通过踮足运动,增加了脊椎椎体上骨小梁的密度,加强了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起到稳定脊柱、减少椎体变形的作用。
运动方法:患者站立位(必要时可以扶墙、扶树等,以稳定身体),深吸气后,慢慢将足跟抬起,用足前掌支撑地面,维持3-5秒钟后放下足跟并呼气,反复进行10-30次。经过上述练习可逐渐增强踮足的频率和维持时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双手提起数公斤的重物踮足运动,每日做1~3次。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范文篇2
老年性骨质疏松: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是必须的。但对那些骨量显著下降且有明显骨痛或骨关节炎的老人,降钙素和双磷酸盐都十分有效。
男性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雄激素仅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骨质疏松有效。临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以双磷酸盐、活性维生素D和降钙素为多。
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病的治疗是前提,但同时应用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或降钙素,对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不仅能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对软骨损伤修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双磷酸盐既可治疗骨质疏松,又能抑制过度的骨质增生,故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双磷酸盐,是骨质疏松伴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的选择。
以提高骨量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严重的骨质疏松如需迅速提高骨量,可选用甲状旁腺激素(1~34)或双磷酸盐,但卧床患者慎用双磷酸盐。
以缓解骨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应选择降钙素,过敏者可考虑双磷酸盐治疗。但无论降钙素还是双磷酸盐,都不是止痛剂,缓解疼痛的作用要逐渐产生,所以治疗早期可有目的地短期联合应用非甾体镇痛药物,以确保止痛疗效,提高患者顺应性。
以提高肌力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肌力下降是骨质疏松另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是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的优势和特点,激素替代疗法也能部分改善肌力。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二磷酸盐;绝经期骨质疏松症
Clinicalstudyoftreatmentof47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withalternativeandcombineduseofdrugs
ZHAOFang,HEZi-wei.DepartmentofOrthopaedics,JinqiuHospital,LiaoningProvince11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resultoftherapy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byusingbisphosphonateandcalciumandvitaminD3andproperexerciseatthesametime.Methods47cases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weretreatedwithsalcatoninfor12monthsandgivencalciumandvitaminD3andproperexerciseatthesametime.ResultsAfter1year’s'treatment,bonepainwasobviouslyrelieved,effectiveratewasupto76%.BMDwasobviouslyimproved.BMDoflumbervertebrawasincreasedby7.6%(P
【Keywords】Bisphosphonate;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
目前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又分为更年期后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且女性更年期后骨质疏松出现较早危害较大。更年期后骨的早期治疗成为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共收治骨密度测定T值
1.2测量方法用法国DMS公司生产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L1~L4前后位及髋部(包括股骨颈、大粗隆、粗隆间Ward三角)进行BMD测定。准确度
1.3治疗方法口服二磷酸盐(固邦)10mg,1次/d,晨起立位口服,此期间同时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3并辅以适当运动疗法。持续治疗1年。
1.4观察效果
1.4.1疼痛的评价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疼痛完全消失;良:疼痛明显好转,可正常入睡;一般:疼痛减轻,需服止痛药入睡;差:疼痛无好转。优良为显效,一般为有效,差为无效。
1.4.2BMD值改变用法国产Lexxos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并统计标准腰椎正位BMD值及双髋部平均BMD值。治疗1年后BMD值(治疗前后的BMD值改变平均数:每同一病例治疗前后的BMD差值的平均数)。
1.4.3测量值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2。
应用二磷酸盐及钙剂加维生素D3治疗中,疼痛缓解明显较早,2~3周后近一半患者有效,到4周后有效率达76%。
3讨论
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为:骨代谢过程中表现为破骨细胞吸收骨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偶联过程出现异常。此2个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紧密地偶联并发生在同一个再建单位中[3],骨的吸收与形成保持相对平衡,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这一平衡被打破,从而形成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类型可分为高转换型和低转换型,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因其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过程。本组4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均采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为主的药物治疗。首选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发挥抗骨吸收作用。其特点是抗骨吸收作用强,无骨矿化抑制作用。固对骨量改善作用明显,并可较长时间应用,因其半衰期较长其作用较持久,其不良反应是轻度消化道刺激症状,本组未有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者。利用维生素D3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维生素D受体,可增加其数目及敏感性,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有利于缓解骨痛及调节钙磷沉积。为更好促进骨基质的矿化,必须补充足量钙剂。ChesnutⅢ等[4]用二磷酸盐连续治疗2年,其腰椎及髋部BMD值分别增加7.21%及5.27%。
本组47例患者治疗1年后,腰椎及髋部BMD值分别增高7.6%和5.5%。其BMD值的标准差均较大,为个体BMD值的差异较大引起,尤其绝经后女性BMD值相对较低。但经47例BMD值的分析,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BMD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矿与临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98-699.
[2]薛延.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25,64,424-427.
[3]HeaneyRP.Designconsiderationsforosteoporosistrials.In:MarcusR,Feldmanwomen:effectofmultipledosagesonbonemassandboneremodeling.AmJMed,1995,99:144-152.
[4]ChesnutⅢCH,McClungMR,EnsrudKE,etal.Alendronatetreatmentofpostmenopausalosteoporotic.women:effectofmultlpledosagesonbonemassandboneremodeling.AmJMed,1995,99:144-152.
-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症状范例(3篇)
更年期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策划/执行家庭医学刊社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且女性多于男性;45岁以上的妇女约30%患有轻重不同的..
-
广告宣传策划范例(3篇)
广告宣传策划范文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进行品牌宣传的初期适合寻找平面媒体来进行宣传。因为每个行业多有自己行业内的平面媒体,这一部分平面媒体有专业的读者群。这部分读者群..
-
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范例(3篇)
细胞电生理学基本原理范文【关键词】大气成分闪电氨基酸核酸核糖体真空器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设计了一套密闭置,他们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份,通..
-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范例(3篇)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范文篇1内容提要:本文试图用矛盾分析方法探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应不应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引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诸方面矛盾的分析、考察和综..
-
篮球基础运球教学范例(3篇)
篮球基础运球教学范文首先,高校篮球教学大都对篮球技术予以高度重视,而对于篮球的娱乐功能则有所忽视,使篮球运动多呈现出竞技性,而非娱乐性,教学过程中过度讲求技术而忽视篮球..
-
宣传非遗文化的方式范例(3篇)
宣传非遗文化的方式范文[关键词]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技术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的快节奏,而对于需要长时间潜心钻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面临..
-
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范例(3篇)
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范文新《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给中国保险资金的高效运用提供了法律平台,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调整,将给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
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范例(3篇)
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范文篇1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和建议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洗练,我国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社会宽松环境、自身不断努力中有了长足发展。..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