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规划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9-02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篇1

【关键词】土地规划;统筹关系;水资源规划;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科学合理

0前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按1997年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按国际上承认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70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国家。因此,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式是严峻的。针对面临的问题,建议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水资源规划,达到供需平衡,并从过去的以需定供转变为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保证供水是势在必行之路。但是从水资源规划起点出发,必须兼顾城乡发展规划、土地规划,虽然这三者在概念上不同,但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水资源论证是城乡发展规划、土地规划的基础,同时又以城乡发展规划、土地规划为目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格局。

1水资源规划中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统筹思路

在进行水资源利用规划的同时,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影响因素。水资源规划需要兼顾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因为水资源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水资源规划是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基础;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也要兼顾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为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服务,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是否合理取决于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要互补互利,坚持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指导水资源规划,坚持以水资源规划为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基础。首先,规划协调性。在进行水资源规划的同时,不能片面强调水资源规划,也不能只着重于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二者之间不能彼此独立,在规划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其次,规划整体性。在规划过程中盲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做好整体规划,也要兼顾局部规划。最后,规划可行性。规划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规划的可行性,使规划制定的方案能够落实到今后国民经济发展中去,为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2水资源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统筹方法

由于以上规划由不同行政部门执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都存在一定差距,在现有体制中,各主管部门往往不能就各自规划进行相互借鉴和交流。对于这一现状,首先必须建立一种可行体制,对各部门规划进行结合,形成全方位、整体协调的规划体系。该规划体系能够基于整体利益,立足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也能够加强规划实施效果,避免规划过程中,各放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对于在规划中出现的交叉、矛盾的地方可以及时纠正和调整,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最终实现提高规划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与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就是各方的供需矛盾。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上看,城乡发展和土地规划必须服从水资源规划,结合当地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调控工程的分布,实现城乡发展中产业调整以及土地规划布局的合理控制。最后,正确处理水资源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即为了满足城乡规划、土地规划,水资源规划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制定;而在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水资源规划。

3完善制度,统筹规划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水资源法,其内容包括: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水域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治理与管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保护盒管理、水事纠纷的处理;防汛抗洪等。相较之下,比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规划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科学、更有保障性。但在现有制度下,各主管行政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各行其是,行政指令措施无法有效统一,造成效率低下,浪费资源。所以,要统筹规划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基础。首先,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针对目前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实施制度,应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确立相关法律地位;其次,打破行政主导地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打好基础。最后,建立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效应,这样才能切如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的、及时的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总而言之,水资源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土地规划之间关系密切,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论在发展思路还是发展途径上,都要进行有效改革,将几方之间的利益紧密联系到一起,兼顾全局,统筹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确保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萧昌东.“两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会刊,1998,(1):29-33.

[2]鲁春阳.城市规划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04).

[3]陈银蓉,梅昀,汪如民,赵冬.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1).

[4]王素萍,杜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矛盾与协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2).

[5]曹荣林.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J].经济地理,2001(05).

[6]萧昌东.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若干思考[J].规划师,2000(03).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

Abstract:thelandisthehuman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importantmaterial,thesupplyoflandtothedevelopmentofacountryspaceandthespeedofgrowthintheeconomy.Atpresentourcountryofcultivatedlandareareduction,sothestateformulatestokeep1.8billionmuredlineofcultivatedlandarea,inordertoensurethatthepeopleisthesurvivaloflifesource.Thispaperintroducedthefunctionofthelandresourcesandlandresourcesoftheimportanceofthesummary,thusdetailedoflandresources,thispaperdescribeshowtoreasonableplanninganduse,andputsforwardthespecificpolicyandmeasures.

Keywords:landresources;Reasonableplanning;use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土地具有多种用途,同时存在不可再生性与不可移动性,如果想通过土地持续来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那么就要深入的分析土地的资源合理配置,同时还要根据土地数量的局限性以及用途的选择性,从而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协调与平衡土地的供给与土地需求。

一、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的意义

土地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劳动资料,是生物世界中进行能量转化以及物质循环不可或缺的场所。土地除了是一切生物群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外,还是人类进行经济发展生活的场所。人们无论进行任何生产以及建设活动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更离不开土地。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了土地的存在,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如何进行发展。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土地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无力改变,不可能凭借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新的土地。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珍惜土地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内土地的使用效率。当土地用于某一种用途时便无法用于其他用途,这也就显示出了土地利用的专一性以及竞争力。因此只有那些获益价值最高的以及能够做到最小成本的方法才能够真正的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二、合理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如何对土地的合理规划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不同地区的土地,规划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不仅要从客观,整体,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土地所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全面的评价利用土地所使用的成本,然后根据这两项因素再去确定本地区的土地规划方案。

首先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国民经济总体方针和任务。在规划之前,首先要对党和国家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做清晰的解读,从而根据国家的法令政策同时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地的利用效率,本着近期规划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投资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全盘考虑,从而做出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规划方案。

其次就是要将地区的土地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相适应。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大部分的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土地的发展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合理的布局农业生产用地对于全面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就是要科学的利用自然规律,运用一定的经济规律从而更好的规划土地。如果想从总体上宏观的规划土地,就要经过科学的指导,在上层领导的统一决策部署之下,组织相关的部门技术人员,通过对当地情况的实际调查,经过一定的探讨以及分析论述,才能做出最终的有效的土地规划方案。

三、合理规划土地的具体措施

对于土地进行合理规划,首先就是要考虑到粮食的生产。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本。粮食的供应是人民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粮食的生产状况以及粮食的生产总量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的时候,要为粮食生产预留足够的份额。当今世界上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冠词存在很大的意见与分歧。然而很多国家在不断的讨论中以及在土地问题上达到了共识,那就是要采取区域规划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有一定管制的利用,规定农用土地的特定区域,遏制城市的盲目扩张,未经政府的批准,不得私自征收农用土地,道路和工厂的建设都应尽量避开农田。

土地的规划应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城乡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深刻的意识到,城乡之间的联系内容在不断的更新,从前传统的农业与工业只是发生在农村,由农村支撑城市的一切食品来源以及生活用品来源,而现在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蜕变,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完全被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所替代,科学的使用先进技术可以使现在的单位亩产量比以前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在现在的土地规划中,应根据目前的科技手段的亩产量来计算,根据国家制定的亩产标准来对地区的土地面积进行有效的规划。

四、合理规划土地的新构想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耕地面积也相对宽阔,然而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却少得可怜。因此我国制订了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由于我国的土地资源短缺,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供给特别缺乏弹性,由此在土地,劳动,资本这三大要素的木桶效应中,土地是那个短板,为了能够尽快的弥补土地带来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土地资源在部门之间的分配与二次分配。通俗的讲,也就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要对土地资源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比例结构,在这其中,农业用地主要就是耕地,而非农业用地包括建设用地,企业用地等等。因此,合理规划土地的本质就是协调好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

五、结语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在对城市用地的开发利用与耕地的保护之间,表面上可能是矛盾的,你多我就得少,但是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我们可以试图减弱二者的矛盾,本着开源和节流的规划思路,科学的计算出二者的最低需求量,然后在此项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根据综合协调的方法,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文昌.土地经济学[M],台湾文生书局,1994,56—70

[2]邓楠.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环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01—105

土地资源规划范文

关键词:银川市滨河新区;国土开发;格局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15.049

银川滨河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主体在黄河以东区域,部分在黄河以西(永宁县北部为主)。滨河新区核心区地势开阔平坦,可用荒地充足,适宜发展新型工业、新型城市,将被全力打造成为沿黄经济区核心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综合保税区配套区和全区生态移民承载地。作为自治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带动龙头,滨河新区核心区的建设将按照“两年有名、十年成型、三十年成城”的建设时序,坚持“顺山、顺水、顺势;宜居、宜业、宜建”原则,沿黄河打造百里生态长廊、万顷碧波湿地,努力建设“依水而生、拥河而立”,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科技教育、生态和谐、产业高端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商宜贸、宜学宜游、宜养宜疗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田园城。为了全面及时掌握此区域时效性强、分辨率高、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对滨河新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的土地利用开展调查,分析核心区土地供给的数量约束、土地资源承载力,确定国土开发的约束空间,提出核心区国土开发的空间布局和管理建议。可为科学制定新区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实现资源与生态的科学合理结合,协调银川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加快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言献策。

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范围为新区控制范围内的核心区,东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西至兴庆区鸣翠湖,北至生态纺织园,南接鹤泉湖,围绕黄河自南向北连接永宁、灵武、贺兰、兴庆区等区域,包括“核心城市区、机场组团、发展备用地”三部分,面积163.99平方公里。

2土地约束条件评价

2.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现状

利用核心区建设前期2012年的卫星影像图,通过目视解译和野外验证等手段,得到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如下:核心区总面积163.99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面积112.6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9.65平方公里、未利用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68.70%、18.08%和13.22%。其中,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东岸区域,由北部规划边界连续向南,直至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东北界,空间连续分布,范围较广,有利于开发;水田与水浇地交错,分布在黄河西岸及东岸水面边界至河东黄河整治堤岸之间;林地、园地散布于黄河两侧近岸区域,局部集中分布在黄河东岸临陶公路以东、青银高速以北至宁夏体育总局河东训练基地附近;建设用地与林地园地交错分布。

2.2土地资源数量约束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给和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和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它是土地空间使用权及使用方式供给,是弹性供给。根据刘书楷提出的方法结合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特点,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地形坡度∩海波高度)面积-未利用土地中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天然草地面积-人工草地面积;

可利用土地资源=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已有建设用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116.70-29.65-12.7=74.35平方公里。

根据建设部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等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上限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且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105.0平方米/人内确定。据此,按照105.0平方米/人计算,核心区现有可利用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约为70.81万人。结合滨河新区总体规划中拟定的人口规模,表明现有土地资源的新区开发空间约束程度较小。

2.3土地资源空间约束

土地资源空间约束主要从工程地质要素和刚性保护类因素来考虑,将研究核心区高程、坡度、地震地|和断裂带这些工程地质要素面积累加,得到核心区不适宜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60.72平方公里,详见表1。

将基本农田、湖泊水系、自然保护区、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等刚性保护类因素面积累加,得到核心区最大控制面积为66.98平方公里,详见表2。

2.4约束空间范围与格局

综合考虑核心区高程、坡度、地震地质和断裂带的工程地质要素,基本农田、湖泊水系、自然保护区、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等刚性因素,进行多层次叠加,确定核心区约束空间面积为75.50平方公里,占核心区面积的46.04%,见表3。

核心区约束空间在黄河两岸均有分布。黄河以西备用发展用地基本全部纳入,相对应黄河以东至断裂带呈“窄带”状区域也应考虑作为次一级区域进入约束范围。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为核心区整个东南区域。与黄河断裂带基本垂直的头道湾水系周边也纳入了范围,其他区域零星分布于核心区范围内。总体上,核心区约束空间表现出“平行于黄河的两岸区域、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深入新区规划范围部分、头道湾水系部分”三大区域,可大致认为:黄河两岸与垂直其的头道湾、白芨滩部级自然保护区的“T”字形空间区域全部纳入约束空间。

3国土开发格局划分

根据国内外国土开发典型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新城建设的大组团式、集约化的趋势,作为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指南”。结合核心区自然资源和刚性因素特征下的约束空间,将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总体架构确定为“四大组团背景――三大板块基础――板块内部开发”。

核心区在银川城市总体发展框架之下,依托特色资源,汇集发展要素,吸引与辐射德胜、望远、河东机场和宁东四大组团,空间总面积为576平方公里,其中与核心区相P的分别为德胜组团20平方公里、望远组团22平方公里、河东机场组团140平方公里、宁东组团394平方公里,总人口33.5万人。未来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四大组团的区域性城市中心。

三大板块: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生活空间(城市商业居住区建设用地)占地面积29.4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28万人),约束空间(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为75.50平方公里,分别占核心区163.99平方公里的17.93%、46.04%(见图1)。剩余生产空间(产业用地)面积为59.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04%。国土开发的空间次序应按照约束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实施,突出现有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劣与环境、生活、产业的对应性。

板块内部开发:在生态(约束)――生活――生产三大板块基础上,微观上根据“从地理空间布局和人地关系的角度考察、以点线开发模式体现的重点开发战略,是西北国土开发的历史经验。”通过选择各板块内部的点线匹配区域,实现科学合理开发。

4结语

根据滨河新区核心区国土开发条件,将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总体架构确定为“四大组团背景――三大板块基础――板块内部开发”。四大组团即德胜、望远、河东机场和宁东四大组团,空间总面积为576平方公里,未来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四大组团的区域性城市中心;三大板块为基础,即明确生活空间、约束空间、生产空间分布,并确定三者之间的面积比例为1∶2.6∶2;板块内部开发,即在黄河以东适宜开发建设区,以现状人口集中区域为重点,突出人口与产业同时集中的点状与交通基础设施线状开发的国土开发格局,明确“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

基于以上国土开发格局设计,建议遵照“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敏感区保护、提高适宜开发用地效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的原则,制定核心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的规划和政策。

参考文献

[1]刘书楷.人地关系原理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刘书楷论文选集Ⅱ.土地经济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6-78.

[2]汪一鸣.点线开发:西北国土开发的历史经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8(05):35-37.

[3]郑群英,周生路,任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方法研究――以南京江宁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4):634-640.

[4]米文宝.西北地区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22-123.

[5]王宝强.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空间管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04):65-70.

[6]张春晖.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研究――以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2.33-34.

  • 下一篇:脉冲电源范例(3篇)
    上一篇: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范例(3篇)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范文篇1[论文摘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使用与维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

      daniel 0 2025-09-02 14:54:35

    2. 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范例(3篇)

      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范文一、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概念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是指该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它在建筑时不污染和破坏环境。与以往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智..

      daniel 0 2025-09-02 14:54:23

    3. 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范例(3篇)

      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范文关键词科技立法科技效益效益优先作者简介:王冬梅,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助教;曹大庆,山东青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随着近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对经济和社..

      daniel 0 2025-09-02 14:54:09

    4. 传统制造业的现状范例(3篇)

      传统制造业的现状范文篇1一、工业网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网络建设现状。我国制造业的网络现状大多数较早部署光纤布线,并大部分采用多模光纤部署,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网..

      daniel 0 2025-09-02 14:53:56

    5.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例(3篇)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范文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是21世纪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电子信息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

      daniel 0 2025-09-02 14:53:43

    6. 足球的基本训练范例(3篇)

      足球的基本训练范文【关键词】高中体育;足球训练;有效性引言学生足球水平的有效提升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程度和足球基本功的水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体育..

      daniel 0 2025-09-02 14:53:30

    7. 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范例(3篇)

      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范文篇1【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控制0.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随之加重,安全与营养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主要因素,中国食..

      daniel 0 2025-09-02 14:53:15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范例(3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范文篇1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和县三级干部会议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

      daniel 0 2025-09-02 14:52:59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02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