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防治要点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9-17

骨质疏松防治要点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预防从小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其表现主要为: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包括肌肉痛和骨痛)、身材缩短、脊柱变形(以驼背为主)和骨折(轻度外伤骨折和自发性骨折)。骨强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影响骨质量的因素包括骨微结构、骨转化、损伤积累(如微骨折)和骨的矿化状况等。

我国人民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甚少,几乎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国内调查所得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真实地反映了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自然生理状况。

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在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6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患病率女性分别为28.6%和13.8%,男性分别为15%和12.7%。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据此推测,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大约为2900万例,低骨量患者大约为1700万例。

大部分年轻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因为人上了年纪后机体骨质流失所致的一种疾病,年轻人不用理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体的骨量有关,而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峰值骨量和以后的骨丢失率。正常人在青年时期代谢旺盛,骨质合成大于骨质消耗,30~35岁达到一生最高骨量,称峰值骨量,此后骨量逐年缓慢平衡下降。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丢失率大约为1%,而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丢失率为2%~4%。而人对钙的吸收率与年龄成反比,平均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减少5%―10%。60岁以上的人钙吸收率明显降低,70―79岁的人与20―59岁的人比较,钙吸收率减少1/3,80岁以上的老人钙吸收率极差。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难以逆转,故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及减少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但人们却往往只注重后者。

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应始于儿童时期。合理营养、适量的负重运动,可以使孩子的骨库充实,达到最佳骨峰值。坚持运动,加强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是重要的防治手段;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适量光照是基础辅助措施。

现代青年,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对体重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健康的范围。单纯追求苗条,甚至追求“骨感美”,严重限制了她们的钙质摄入。此外,脂肪中含有雄激素,在一定程度上雄性激素会转化为雌性激素。低体重的人缺乏脂肪,间接地就会造成雌激素缺乏,继而引发骨质疏松。另外,出于美容的目的,女孩子们惧怕太阳,为了防晒,想尽各种办法遮盖自己的脸部、手臂和腿部,这就减少了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而维生素D对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是至关重要的。

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等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一代中也极为普遍,这些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所以要尽早扭转这些错误认识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系列的错误生活方式引起的钙库不足,在年轻时因机体代偿能力强,并没有引起机体的特殊不适。一旦人过中年,原本不足的钙库就经不起钙质的逐年流失而很快发展为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症预防的最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获取骨骼发育期的最大峰值骨量,二是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这需要从小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才能最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折的同时应大力开展一级预防,从儿童开始,加强社区防治,努力提高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大力推广乳制品,加强钙营养和更年期保健,提倡适量运动和早防早治,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防治要点范文篇2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大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因为骨质疏松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几率,患者可因剧烈咳嗽或汽车的颠簸而发生骨折,严重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轻轻一碰、一扭都会发生骨折,并可能因骨折而造成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部位最常见的是椎体、髋部和前臂等,其中以髋骨骨折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生后的1年内,约有1/5的患者死于肺炎、血栓等各种并发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仅有1/4能够恢复到骨折前的健康水平。

骨质疏松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由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人们发现。当骨量丢失12%以上时才会出现腰肌酸软、腰背疼痛、筋骨疼痛、长管骨隐痛、乏力畸形等症状。

由于这种疾病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因为它的发生、发展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当已经出现骨折的时候,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因此,医生建议,从30岁后要开始有意识、合理科学进行补钙。

目前,人们对骨质疏松存在三大认识误区。

补钙能治愈骨质疏松症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会出现骨质疏松。

其实,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会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之后骨质就开始丢失。所以,要想保持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也就是说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胃’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而只能预防骨质疏松,这个概念已经为绝大多数家庭所接受。所以,一旦患有骨质疏松就不能光靠补钙,要想办法用专门的药物治疗。同样是骨质疏松,妇女尤其是处于更年期和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发生。因为妇女在这个年龄阶段,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随着卵巢功能的下降而逐步下降。在雌激素下降带来的各种身体变化的病症中,骨质疏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不少市民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会提前补钙,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给他补钙,医生觉得这都没有必要,十多岁的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只要在平时饮食中适当吸收富含钙的食物即可,没有必要刻意去大量补钙。

不分病因盲目补钙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但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

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但不少患者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补钙,纷纷到药店买钙片进食,这样盲目补钙不仅仅是浪费钱,更重要的是加重钙流失的情况。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医生提醒大家,现在电视上某些广告把其宣传的补钙药物的功效“吹捧”得神奇,有些甚至宣称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没有道理的,只要结合钙流失的原理来分析一下就能戳穿这些谎言。

另外,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降低,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的人群如果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此外,酸性体质的人群还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疲劳、腰酸背痛、四肢麻木、怕冷、便秘、腹泻、急躁、身体肥胖、痛风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那就得尽快就医。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人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以导致高钙血症,并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因此,是否要补钙、怎么补、补多少等问题都值得市民尤其是老人注意。有些人三十多岁就开始补钙,但不能持之以恒,记起来的时候就吃钙片,有时候甚至过量补钙,一天进食多次,而有时则一个星期也不补一次,这样没有规律的补钙,效果并不好。最重要的是,补钙不是单纯性的从药店中买几瓶钙片吃就能达到目的,适当晒晒太阳、多运动和多吃含钙的食物都是很重要的。

饮食运动以防骨质疏松

如何防止骨质疏松?这需要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补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贵在坚持。

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

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钙参与骨的代谢,是形成骨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要常吃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柑、核桃仁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以及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豆制品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苋菜、香菜、小白菜和水果,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向身体供给维生素D及C,而这些维生素在骨骼代谢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忌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锻炼是通过肌肉张力的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而且增加骨的弹性。中年时期运动可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的益处。而老年时期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的风险。医生推荐走路、慢跑、体操、跳舞、骑车、球类等运动方式,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每周3~5次。

骨质疏松防治要点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

伴随年龄的增长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目前应该通过加强骨质疏松知识宣教,使老年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而住院老年患者可以作为重点教育对象进行健康教育,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6月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内分泌科、老年病科住院患者190例进行调查。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能独立或由专人指导下能够完成调查问卷;③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随访。

1.2方法

1.2.1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版本[1],及徐苓主编骨质疏松症[2],将患者基本信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主要临床表现共19项以问卷形式列出,以调查表形式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90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在入院后第1d进行第1次调查,通过入院后进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2w后重复1次调查。

1.2.2小组讲座对190例患者,分为10组,进行第1次调查后分组,以小组形式进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分为问卷所涉19项,逐项对患者讲解。

1.2.3多媒体实例讲座针对典型骨质疏松病例进行讲解,使患者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可防可治。

1.3统计学处理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资料被调查者中,男性126例(占69.6%),女性55例(占30.4%);年龄60岁~93岁,平均(69.4±7.3)岁;工人73例(占40.3%),办公室职员68例(占37.6%),职工家属27例(占14.9%),农村患者13例(占7.2%)。

2.2相对于教育前,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认知程度明显提高。除外体力活动对骨质疏松影响的认知度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差异。健康教育前后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认知结果(见表1~2)。

3结论

老年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匮乏,通过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宣传教育,明显可以提高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掌握骨质疏松的风险。

4讨论

伴随年龄的增长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正逐渐影响到人们的健康。201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3](老龄化标志: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2003年~2006年一次大规模流行病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以椎体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分别为:20.7%和14.4%,按调查估算2006年全国50岁以上人群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4]。王亮[5]等报道,北京海淀区1639例汉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调查分析:60~69岁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40.72%,70~79岁组为55.56%,80岁以上组为69.73%。骨质疏松的直接危害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的终末事件,其致死、致残率极高,医疗费用支出极高。郝光亮[6]等报道,2001~2006年6年中,35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治疗费用为29793元,3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治疗费用为21666元。贺良等[7]报道,2001~200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年平均治疗费用为334.6万元,3年总费用为2342万元。杨子波等[8]报道,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5年生存率仅30.1%。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骨折医疗支出较大,但预后不理想,因此了解骨质疏松基本知识,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目前关键。国内张泽鸿等[9]提出骨质疏松的教育必要性及教育方法,本文提示: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匮乏,不利于骨质疏松防治,通过积极开展骨质疏松教育,增加人们尤其是高危人群对骨质疏松基础知识的知晓率,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2]徐苓.骨质疏松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8):511-511.

[4]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5]王亮,马远征,陈琼,等.北京市海淀区1639例汉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0):918-936.

[6]郝光亮,郝永强,晏焕,等.老年髋部骨折的住院治疗费用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3):200-203.

[7]贺良,钟伟,李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住院治疗费用(2000~2006年)统计[J].实用骨科杂志,2009,年15(5):321-324.

  • 下一篇:篮球教学步骤范例(3篇)
    上一篇:老年人护理知识点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老年人护理知识点范例(3篇)

      老年人护理知识点范文老年病科实习总结一我是一名刚从护校毕业的新护士,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xx市第三人民医院,现时在老年一科,工作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里主要都是老年临..

      daniel 0 2025-09-17 14:55:01

    2. 出入境检验检疫范例(3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范文关键词:出入境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成本一、出入境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出入境检验检疫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在保护贸易..

      daniel 0 2025-09-17 14:54:48

    3. 学校应急管理机制范例(3篇)

      学校应急管理机制范文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0前言在社会转型期,学校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加大,频率加快,涉及领域也在扩大。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2005年,武汉市高..

      daniel 0 2025-09-17 14:54:35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方法范例(3篇)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方法范文[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补肾健骨汤[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36-0084-04[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

      daniel 0 2025-09-17 14:54:22

    5. 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例(3篇)

      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工具性;而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又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它又具有思想性。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

      daniel 0 2025-09-17 14:53:52

    6. 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范例(3篇)

      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范文一、“时间短”可能依然是“课课练”发展学生体质的短板缺乏锻炼时间是学生体质下降最直接、最表象的原因。几年之前,时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

      daniel 1 2025-09-16 14:58:09

    7. 护理研究知识点范例(3篇)

      护理研究知识点范文一、林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近两年来,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转化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林业知..

      daniel 1 2025-09-16 14:57:56

    8. 员工违规行为处罚制度范例(3篇)

      员工违规行为处罚制度范文首先,对于违章行为,《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

      daniel 1 2025-09-16 14:57:42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17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