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例(3篇)

daniel 0 2025-10-27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摘要】在塞林格曼的积极倡导下,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即积极心理学,它不仅是关注人性的弱点与创伤,同时还是关注、发现人性的优点和美德的心理学。心理学家们开始对促进人类潜能的研究感兴趣。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以往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侧重负面心理的调节与预防,而为了让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教师要在传统心理学教育的基础上注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积极心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15-02

一、我国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中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仅二十年,是一门年轻的课程,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语文、英语等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等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满足中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顺应了国际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上世纪末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只是关注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还应该对加强人自身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研究。这一运动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都在实践、渗透这一理念。

但不可忽视的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和局限。尤其是在很多中学,都是开学时候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做一个测试,筛选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心理辅导,或者开设旨在消减学生的考试焦虑、逆反心理等消极心理的心理健康课程,这实质上偏离了教育部下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种将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地看成矫治心理不健康的代名词的做法不利于心理教育的发展。一味地防治,反而不如提倡一种积极的应对心态,从根源上改善学生面对问题时候的情绪。

而在国外,阳至平、王薇介绍到美国哈佛幸福课的实践体系。在阿拉巴马州的Homewood高中,AmyC.Fineburg老师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体系,分别向学生介绍了《积极心理学七天入门课程》的六个单元。与哈佛的幸福课相比较,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的幸福课实践更加务实,他们从2006年开始,为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年龄从14岁到16岁不等。这些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控制不同的情绪,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这门课与哈佛的幸福课实践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不是讲座形式,而是糅合了传统团体心理活动、宗教教育、体育锻炼、个人健康与社会教育以及瑜珈和冥想等众多元素,关注学生的四套成对能力:个人和社会;创新和物质;道德和精神;语言和逻辑。惠灵顿公学所在的英国伯明翰市(共有440所中小学、18万学生)2008年宣布,当地所有中小学生很快将学一门与文学、数学一样重要的课程——幸福课。与欧美交流紧密的香港不甘人后,接上了积极心理学的传播火炬,分别于1999年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成长的天空”课程计划(香港教育署资助与发起,关注青少年抗逆力),2005年开始推行“共创成长路”(香港中文大学石丹理教授负责,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关注青少年积极成长)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因此,我国有必要开始重视在中学心理健康课程中积极心理学的渗透,设计一个具体的课程渗透方案。

二、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课堂教学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在传统的心理学模式提倡下,过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重点,即使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更多的也只是有关挫折、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预防治疗方面的知识。这样的目标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只是少数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学生。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主张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人格和促使积极人格发展的积极的制度和团体。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只是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不能真正发挥中学生的潜能。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转变传统观念,将培养积极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新的目标。

2.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原则。

(1)心理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中,首要的原则是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而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师则要活学、活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概念。很多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误区,认为就是带领学生做一些游戏,其实心理健康课程不是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而是在游戏中融入了教育理念。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逆商指数,设计的与耐挫力有关的课堂心理游戏等。

(2)贴近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的前提就是适宜性,主题适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主题不能脱离实际,高高在上,不能太抽象化,一定要贴近学生,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他们在每一阶段都有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到了中学阶段的女孩子,青春期发育,开始对于自己的外貌等比较关注,所以会产生不自信等心理问题,于是可以设计“你本来就很美”的心理课,倡导乐观、自信的积极心理。

(3)整体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以家长为后援,构建一个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4)积极性。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性无疑是十分重要、核心的内容。不仅是授课内容要与积极心理学挂钩,同时,授课教师自身也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学会发现学生的正性情绪,积极地引导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运用这些正性情绪。

三、适应积极心理学的几种主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理念

1.重新定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区别心理课程的“预防”和“治疗”两种概念的区别,一个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不仅仅是用来帮助那些已经产生的负性、消极的心理问题,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正性积极心理,由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转变为促进心理发展为目的,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课程观。

2.打造积极、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课堂氛围,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应该更加倡导积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朋友的心态来教导和指引学生,这样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无不言,真诚抒发自己的感想,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积极心态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通过元分析研究,并结合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哲学等各方面的成果,总结出六大类24种积极人格(如感恩、宽恕、希望、乐观、幽默、忠诚、爱学习、诚实等),并认为这些积极人格是人类共同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通过对于这些积极情绪的体验可以带来莫大的享受。于是在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们对于授课内容的情绪反应以及心理感受,对于正性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要加以鼓励和强化,运用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来增进这些反应。

四、适应积极心理学的心理课堂教学设计

以笔者在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见习期间开展的一堂心理健康课为例,一堂有关人际沟通的心理健康课的流程如下:

1.积极的心理健康课程主题定位。人际沟通是个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言语、副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实现的。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积极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所以确定了这个主题。

2.积极、正面的心理引导。引入人际沟通这个话题时,利用美国的著名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积极的沟通让自己命运改变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明白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并倡导学生们当沟通受到阻碍或者害羞而不敢迈出沟通的脚步时,积极暗示自己:“我能行。”“没关系,下次我会做得更好。”

3.尽可能地进行创意设计,让参与者能够获得参与课程的惊喜。在人际沟通的课堂中,设计多项心理健康游戏,比如信任,并在游戏结束后,给予主动参加游戏的志愿者们一些奖励。

4.教学效果反馈。积极体验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成长,所有教学内容、形式由学生参与,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所思考与感悟。因此,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请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感受,当自己以前面对不良的沟通问题时,消极的心态有哪些,上完这堂课以后,再次面对沟通问题时,可以换成怎样的积极心态来面对这些问题。强化这种积极的体验,并和学生探讨课堂内容的不足,以及共同制定下一堂课大家感兴趣的积极的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1]郑雪,陈少华,张兴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郭倩,郭廷臣.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25.

[4]秦茂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4):36-37.

[5]钱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7-8.

[6]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7-8.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重点放在发展性心理辅导上

传统的《学校心理学》教材中,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界定为问题儿童,注重对问题儿童的辅导、咨询和治疗。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就学校实际情况来看,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需要从事问题辅导的学生人数,只占到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总人数的极少部分;大部分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些学生需要继续进一步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因此,当代的《学校心理学》需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情况和教育特点,更应该重视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性心理辅导上,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研究理念,这就为《学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思想。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关注重点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个将手伸进冰冷的凉水的实验是这样的: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只能忍受60秒到90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个具有积极情绪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时间要长一些。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情绪体验最淋漓尽致的场所。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学》课堂要求创建健康的课堂。

健康的课堂首先包括健康的教师,因此《学校心理学》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示给学生的精神状态必须是积极的、阳光的、能给学生正能量影响的。一方面,任课教师一定要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引导学生学习从事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从正面、多角度地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它们;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要对学生的课堂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通过积极引导和积极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快乐与成功,引导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积极的人格特征

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关注重点,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宿。积极心理学着重把人培养成具有乐观、自我决定性、勇气、毅力、宽容、幽默和智慧等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无论个体心理状态和社会化存在着多大的差异,所有学生都同样有建构心理健康的能力,有塑造自己积极人格的潜力。

《学校心理学》的课堂是学生人格成长的课堂,也是学生形成积极人格的课堂。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来看,我们选择具有正能量的案例,让学生在对正能量案例的分析中感染正能量、传递正能量,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即使是有一些事关人们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案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解释这些现象,分析并解决问题。

积极的课堂气氛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只有善于发掘人的积极优势,积极待人,努力创造个体发展的积极的世界,提供积极的环境,肯定人的积极价值,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心理学的服务功能,才能使心理学在发挥服务功能的过程中让服务对象最大程度地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最终获得积极的发展和完善。基于以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学校心理学》课堂教学中,该课程组尝试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个体为学习单位,以“独享、分享和共享”为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探究式、自主式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全班同学以蛇形分组的方式分为6个组,每个组都有自己的队名、口号、小组的LOGO及其含义,全组展开为期一学期的竞争。在这里,仅举其中的3个小组为例。

“斗你玩”小组口号:用逗你玩的心态来逗你。该小组的LOGO是一个承载着6个豌豆的豆荚。其含义:“豆荚象征着我们所在的班集体,6个豌豆象征着我们组的6个成员;我们都如破茧之碟等待飞天的那瞬间,而我们小组成员是其中的一部分,和其它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追求梦想。我们组用娱乐的心态和其它小组在竞赛中共同成长。”

“七人行”小组寓意7个人一组,不论结果,部分彼此,团结一致;在前进的道路上,7人行,人人皆可为师;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奋斗,共同进步,共同成长。LOGO取自“非常6+1手势”,代表小组6名女生与一名男生携手并进。

“必胜客”小组其寓意是:“必胜,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心态。我们所要战胜的,不仅是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抛去颓废的自己,以一种必胜的心态,重新扬帆起航。”该小组的LOGO是一个“victory”手势和该手势的一个影子的组合。其寓意是:“在成长的路上要时刻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更意味着一种支持,组内的支持,大家的支持,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从以上小组的分享中可以解读出每个小组的团结、和谐和正能量。在课堂气氛中可以感受到小组团队的力量对每个学生的感染力。

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提供积极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将来从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该课程组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七个‘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即每个学生要掌握一个心理辅导理论,绘制一张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赏析一部心理电影,掌握一份心理测量工具,评析一个励志歌曲,建立一份心理健康档案,准备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含有教案和课件)。

七个“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其目的在于把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把形式化的教学技能可操作化,以达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芸.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9):44~45

[2]吴增强,马珍珍.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30~31

[3]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4]张潮主编.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12-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也为科学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众多的学者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提出了较为科学且适合我国实际的理论,在探讨该理论和实践的困境和问题时,也就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未来趋势。林崇德教授呼吁我们要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隐含着可以将其归到“积极”这个关键词上面。而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理念渗透、推广,必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和积极因子,再次焕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青春活力。

二、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一)积极观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的一种伟大的尊重,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在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模式下,人们总是过分关注人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矫治,实践证明,仅是对问题的事后弥补,并不能使人们的现状有很大的改观,于是积极心理学紧抓“积极”字眼,倡导用积极的眼光和理念去面对人类自身及社会。

(二)幸福观

幸福指数是近年来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积极心理学注重从积极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问题,把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三)预防观

积极心理学既关注个体的心理问题这个负性层面,同时更关注对个体潜能的挖掘。积极心理治疗就是致力于激发人固有的积极力量,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个体自身的潜力和优秀品质来使个体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它的核心是让当事人自己通过累积或发展自己已有的积极力量或积极品质来达到摆脱各种问题的目的。

(四)发展观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读,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为只有看到自身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个体才能把握自身向上发展的方向。发展自始至终都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五)人本观

积极心理学更看重的是人的价值和力量,强调个人内部潜力的发现与发展,并且相信个体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其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其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自我实现。学者吴增强认为,人文关怀应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精神。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发展的关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积极理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词

(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消极倾向,需要注入积极因子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专家就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推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姚本先认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个别化倾向、课程化倾向、德育化倾向。申继亮等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心理健康标准混乱、心理健康模式医学化等问题。

从以上研究者的视野可以管窥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那么如何更科学、更全面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研究者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都相继提出了建议。林崇德首先撰文,倡导我们要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心理健康的含义、标准、目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等进行了科学的解读。王希永提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充分发掘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达到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这一点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标是一致的。此外,崔景贵指出,积极型心理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教育,将会成为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模式。

上述理论探索本质上已经融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积极心理学主张的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的理念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在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上面,在目标上要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两个方面;在内容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手段上要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二)适应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的实际需要

积极心理学为新时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从内部发展层面要求加强各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很长时间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为主的三级教育模式,这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曹新美等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取向,而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的取向”中。正因为如此,积极心理学理念才成为指引学校心理健康模式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点。因为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和积极人格的完善,并提供个体发展的积极的环境支持。它看到的是“全人”,是有思想有感情并且个性突出的完整的人。学者陈旭、张大均据此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走生理――心理――社会――教育协调作用的整合模式,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应以促进学生积极适应和主动发展为基本目标;应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发展学生智能、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容。但诚如有人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多内容、多途径、多方法、多层次、多模式的系统工程,因而我们要树立“大心理教育观”,坚持全员心理育人、全程心理育人和全方位心理育人。所以要看到各种理论模式的精华,努力做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用“两条腿走路”。

(三)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心理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积极心理学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传统消极心理学提供的技术与方法支持。积极心理学并没有改变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但不同于以往心理学关注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而将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自我实现和完善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实现了心理学的价值平衡,它倡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在广泛吸收和继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精华的基础上,大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功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四)整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回归了人本身的核心内涵,积极心理学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发青少年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的技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这即是一种系统观与整合观。

积极心理学在应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层面上,并不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合理继承、积极超越和发展创新,让教育者设法营造积极的课堂,围绕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来建构合理得法的教育教学体系,使学生乐意、诚恳、认真地接受干预措施,让学生在乐观和幸福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其信心增强,即便是在逆境中也会寻求积极的途径助人自助,实现自我。

班华指出:我们所说的心理教育,主要是指主动的、积极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机能,进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此值得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深刻领悟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0,(9):4~8.

  • 下一篇:三角函数值范例(3篇)
    上一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例(3篇)
    相关文章
    1.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例(3篇)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1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

      daniel 0 2025-10-27 14:52:10

    2.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范例(3篇)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范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79-02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内部挑战和外部竞争环境..

      daniel 0 2025-10-27 14:51:58

    3.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范例(3篇)

      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范文[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性整合小模块课程多元化个性化[作者简介]赵春红(1960-),女,山东海阳人,扬州市职业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公共..

      daniel 0 2025-10-27 14:51:45

    4. 诚实守信模范事迹材料范例(3篇)

      诚实守信模范事迹材料范文篇1一是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重大意义、具体安排和要求,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诚信..

      daniel 0 2025-10-27 14:51:33

    5. 网络安全建设的背景范例(3篇)

      网络安全建设的背景范文关键词: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1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S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技术发现,网络覆盖率规划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

      daniel 0 2025-10-27 14:51:19

    6. 教育职业发展范例(3篇)

      教育职业发展范文在我国近代“废科举、兴学校”,学习西方创办新学校时,职业教育在学制上曾占有一席之地(当时曾称为“实业教育”或“实业学堂”)。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创办职业教..

      daniel 0 2025-10-27 14:51:07

    7. 三角梅的嫁接方法范例(3篇)

      三角梅的嫁接方法范文关键词:晚明;女性形象;自尊自信;孟玉楼《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自问世以来,属于最有争议的古典小说,它被卫道士批为“天下第一”。而文学是反映现实的,..

      daniel 0 2025-10-27 14:50:54

    8. 财务风险能力分析范例(3篇)

      财务风险能力分析范文篇1关键词:施工企业;税务风险;财务分析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73-011引言笔者所在的重庆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属于施工类..

      daniel 0 2025-10-27 14:50:26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27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