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一、关注学生本位,培养独立思维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从他”行为,关键在学生不会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未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或者找不到独立思考的途径与方法,人云亦云,盲目信任别的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应该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
1.创设自由的课堂氛围
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也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有利环境。这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就处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气氛中,使得学生也愿意进行独立思考并表达。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发表各自意见,使他们养成不懂就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与习惯。
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有表达的心理安全感,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特级教师夏青峰的观点是在课堂上倡导“三个允许”:允许学生答非所问,允许学生插嘴,因为许多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是在插嘴中迸发出来的,再就是允许学生思想开小差。坚持“三个鼓励”: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有不同思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他的做法无疑给了学生极大的独立思维空间。
2.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要看到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所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充满期待,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上你教的这门功课,这样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被调动,学生能从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觉地进入知识的探索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出示一张表格:
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买3个足球和2个排球一共要多少元?
大部分学生答案:42×3+38×2=202(元)。
只有一个同学的算式是:40×(3+2)+2。
全班同学都笑了,老师没有急着表态,而是鼓励这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名同学说:“我把每个足球的42元给每个排球2元,这样,每个足球和每个排球的单价都是40元,那么,足球和排球一共有(3+2)个40元,最后还有一个足球多2元,不就可以算成:40×(3+2)+2。”
看似一个错误的解答,却折射出学生独立思维的成果,因为老师的信任而没有扼杀学生的这种独立思维成果,所以老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二、关注教学设计,引导独立思维方向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全面考量,精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创造条件,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1.材料供给多样化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案例】图形的对称
师:想不想知道以前学过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齐):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信封,拿出表格与图形,通过折一折,完成表格。
(表格里涉及图形名称、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三项内容)
……
小组汇报中,对于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另一种认为不是。
师(笑着):谁是谁非,大家来用事实说话。上前面来折一折手中的三角形。
生1:大家请看(演示),我们组的三角形经过对折,无论怎么折,折痕两边都不能完全重合,证明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认为不是的同学一阵欢呼!)
生2:同学们看好了(演示),我们组的三角形经过对折,两边完全重合了,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两边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
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3:(恍然大悟)两个三角形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了?
生3:第二组同学手中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而我们组的不是等腰三角形。
原来,老师放在信封中的三角形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却因为材料的差异性引发了一场辩论赛,是老师别具匠心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表达不同观点的机会,使得他们的观念得到沟通,思维得到碰撞。
2.问题设置效度高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表达不断提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独立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参与中体现思维力度。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使教学过程产生质的飞跃。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
在学生得出在图形上画出大小相同的方格,数出方格的个数,可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后出示:
师:这三个空格中有三个图形,可惜图形看不见,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1:15格的大,因为15格最多。
生2:15格的大!
(有一部分同学也陆续说15格的大。)
生3:都有可能,因为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
师:同学们,你们赞成哪一种想法?
再出示表格中的图形加以验证,强调比较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篇2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爱玩游戏、好动、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发展特点,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课堂上爱玩游戏、坐不住及向教师提问“十万个为什么”也是普遍现象。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小学数学简单、易懂,但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掌握教学知识点却是十分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习惯树立权威,让学生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听教师授课,最后再通过反复的数学练习巩固知识点。当数学课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好奇、爱动脑思考等都被教师禁锢住,转而形成课堂上规规矩矩听课,不扰乱纪律的学生。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压抑学生的成长天性不仅会造成课堂僵化、沉闷,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受限,最后导致学生成为教育的“傀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措施
在具体的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坚持“学生为中心”理念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主置上,才能“想学生之所想,行学生之所行”。例如在一年级的教学“0~10的认识”中,对教师而言,这些数字非常容易,一看就懂,而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数字仅仅是父母要求背诵的符号。因此,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到学生知识量有限及爱玩游戏、好奇心强等特点,然后依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有趣的数学教学,如拿一些小石头让学生进行0~10的认识,或者让学生对家庭人数的数目进行回答,使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全面认识。学生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大脑会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与思考,从而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做到有技巧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正方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显示一个正方形,在每条边的旁边标识边长的L度,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例如:正方形每条边的边长是多少?当学生回答出每条边的边长后,教师可以在进行提问:这说明了正方形的边长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然能回答得出来,由此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谁能又快又准确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想着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都相加,然后就计算出其周长。但是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进行考虑,由此学生就会得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的计算方法。
(三)教师设计趣味性强的典型例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典型例题,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典型例题的印象。而在接下来的数学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例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小学数学的“打折”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出一个典型例题:学校超市里售卖篮球,每个篮球100元,但是在六一儿童节那天,超市有打折活动,每个篮球打七折,请问六一儿童节这天,学校超市的篮球价格是多少钱?这道例题之所以被称为典型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该例题包含了数学教材中的“打折”这一教学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第二,该例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爱好,从学生喜爱篮球出发。面对这样趣味性强的典型例题,学生自然会对“打折”这一知识点充满好奇并努力思考问题的答案,由此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四)教师坚持“举一反三”的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地“教”,同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学会把知识点运用到其他的问题上来。例如在学习“加法结合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一开始的的例题是“41+13+19=?”,一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把“41”和“19”进行相加,得出“41+19=60”,接下来在运用“60”与剩下的“13”相加,得出“60+13=73”,最后快速算出“41+19+13=73”这个答案。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该方法后,教师还应该在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联系。比如,当学生学会快速计算“41+13+19=?”的方法后,教师可以继续举出一些式子,“99+77+1=?”或者“100+49+1=?”等等,使学生在写练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模式,不要理所当然地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4.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中学数学教学既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思维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及独立思考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
(一)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单纯对数学教材知识的说教,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在知识讲解上的着重点仅是教学大纲的内容,过于追求标准答案,往往忽略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配角,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过分地依赖老师,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对初中生来说是数学学习的关键。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师相对注重数学知识的灌输和习题、例题的讲解,把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得学生不能独立思考问题,在遇到实际数学问题时不能独立解决,过分依赖老师。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善,以及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敬畏心理,因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味“跟随”数学教师的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据调查显示,现在大多数初中数学的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数学课堂的教学以经典题型的讲解为主,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死记硬背及机械反复练习,忽略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及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问题,更不能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对事物完整的理解和把控能力,但是数学逻辑思维及自主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尚不完备。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其独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并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让其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数学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解决;或者在课后对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分析,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或者同学求助,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其在课前进行预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某节课的教学大纲,并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解答,并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讲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因而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能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转变思维模式,积极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并努力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例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把数学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发展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数学》时,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相关的物品带到课堂上,如身份证、车牌号、水壶、纸箱等,或者带领学生走到户外观察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并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生活中的数学进行讨论、分析,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形成独立观察、发现并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数学教师要遵循中学生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结合初中生的实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韦杰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0(09).
-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例(3篇)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__年3月13日)适应转变更新观念全力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各..
-
集体活动策划方案范例(3篇)
集体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篇1翻转课堂被广泛关注源于人们对教学质量的持续追求,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认可。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初步验证了翻..
-
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范例(3篇)
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范文1弥补中国古代哲学知识的匮乏突破入门难的瓶颈要准确理解一门学科的真正内涵,必须具备必要的上源知识。所谓上源知识,指一门学科的学术思想产生、形成的..
-
房建现场管理范例(3篇)
房建现场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房屋建筑;项目管理;策略【导言】: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因为房建工程周期长,面临不同施工时期..
-
房建工程新技术范例(3篇)
房建工程新技术范文房屋工程技术管理实施的目标在于,对房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予以解决,提高房屋质量,延长房屋使用寿命。房屋工程技术管理主要有三个分类,即:节能技术、..
-
化学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范例(3篇)
化学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范文1.1废液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包括多余的污水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2]。几乎所有的常规实验项目都不同..
-
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例(3篇)
手腕康复训练最佳方法范文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combinedwithrehabilitationexerciseinpatientswithshoulderhandsyndrome【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effec..
-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例(3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