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培训总结范例(3篇)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声乐;整体性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条件、歌唱技巧、情感表达、心理状态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整体统一的的。在一般的训练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现代的歌唱艺术范围比更是融入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应的声乐训练也应该是一个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所以我们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性的观念来对歌唱的训练进行把握。
一、歌唱的呼吸与气息控制
在歌唱艺术中,气息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环节。气息是人体的必备机能,也是是歌唱的动力源泉。从本质上及生理上来说,在歌唱和在说话时是完全一样的,但在运用上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说话时人不需要考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进行呼吸,气息的进出量,可多可少,因为他有充分的机会呼吸,没必要考虑要把气息吸到哪里。歌唱的情况则不同,歌唱者要求有意识地去吸气,保持把所吸入的气息分配在要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要有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唱一首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休止的时候和歌词、乐句等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换气,总之,是有意识、有准备、有计划的。
歌唱需要气息,那是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呢?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由于担心气不够用,就吸进大量的空气,结果还是觉得气不够用,而且唱起来觉得憋得很难受。这是因为气吸得过多过满时,呼吸肌受肉群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疆持的缘故,也就是气息吸得过多,会影响歌唱的正常运动。
二、哼鸣叹气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叹气哼鸣是歌唱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喉头保持向下,也可以使我们的声音轻松明亮,同时,让我们的喉咙保持打开,舌根放松。训练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先以单项叹气哼鸣稳定各个发声器官的状态。在站立好的基础上,头微微低一些,嘴张开(以一个鸡蛋大小的形态为宜)。双唇稍向前伸,上唇用力稍大些,舌头放平,注意下巴一定要放松,这一点很重要。这时,口、鼻同时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吸气(以听不到声音的深吸气为佳)。气息吸至腰腹,以“hèn”或“èn”的呼气(或叹气)方式哼出声音,动作要自然放松,干净利索。感觉到声音沿后咽壁进入头腔内。这时的喉头也会自然,松弛,处于一个最佳位置,为我们的歌唱着好了准备。因此歌唱训练要强调叹气哼鸣的基础训练,这是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声乐整体训练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
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无论在美声唱法还是在我国的民族唱法这都是不可改变的重要原理。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尤其是我们运用美声的发声方法,来演唱中国作品的时候,由于中国的语言文字与欧洲语言文字在结构和发音上有较大的差异,导致某些发声技术上的差异,有一些人在演唱时过分注意发声方法以及声音,却忘记了语言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是任何其他的音乐形式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四、歌唱演唱中心理状态
演唱是一项高级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正确的生理状态为前提,但是正确的心理状态也必不可少,有时候心理状态将导致演唱生理状态上的变化。故演唱时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你的演唱水平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甚至超长发挥。相反在处于紧张失控的心理状态下,必然会导致你演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而使演出失败。严重甚至会造成歌唱失去信心,对参加歌唱演出产生恐惧的心理。总之,过于紧张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演唱者失去自控的能力,从而导致演唱效果不佳。
世界上一切的优秀歌唱家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除了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给予听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感染。如果他们没有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没有领会歌曲的意境和音乐的美,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做到自然的歌唱。所以,声乐训练中心理状态也成为声乐整体性训练中重要的的组成部分。
五、情感培养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听觉、感觉的艺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引起人们的共鸣,音乐表现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是促进良好情感发展的最佳手段。歌唱是人声的艺术,最贴近人类自然表达,也是促进学生建立良好情感的最佳手段。歌唱演唱发于声,及于情,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众,都自然共同融入美妙的人声中去,声与情是他们自然联系的纽带。在声乐训练中虽然声音训练结果是有差别的,限于学生的自然条件,也许不能达到最佳,但是情感的表达却是可以激发、可以培养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歌唱训练的整体性,在强调演唱技巧的同时,也要从“情感培养”入手,适当调整训练中声音训练与情感表达的比例,进行整体的训练,是可以达到明显训练效果的。
综上所述,声乐训练就是将以上所述的几点结合,进行整体性歌唱训练。就是要求把生理、心理与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训练,有效地平衡、协调学生各部分歌唱的技能。整体性声乐训练的方法归结起来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可以使学生尽快建立起整体协调的演唱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发声器官局部肌肉的紧张和松弛,声音达到“松、通、情、表”的境界,提高他们完整练习与歌唱表演的能力。
总之,声乐训练是整体性的。只有对以上提到的各个方面整体的把握,在训练中不断强调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资源,才能为歌唱训练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训练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声乐的整体训练,还体现在训练中每个环节都要得到整体的训练。通过这种整体性的训练,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歌唱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合唱教学;合唱作品;歌唱技巧
合唱是由两个(或以上)声部的人声相互配合、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提出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路,以就教于方家。
一、合唱教学应为我国音乐教育主要教学形式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改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被认识,学习器乐演奏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在基层,由于音乐教师和音乐器材的缺乏,大部分家庭也没有条件买乐器,尤其是在人口占大部分的农村学生更是没有条件学习乐器,音乐教育的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较多,开展合唱教学是十分可行的,可以说是我们普及音乐教育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中小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素质教育方面合唱教学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合唱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协作精神和高尚完美的情操,培养青少年的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应加入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美中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音响效果,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合唱作品情境中。
五、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
人的声音先天有别,只有顺应它去训练,演唱水平才会提高,否则会伤嗓音。在合唱教学中简单地把全部男声划分为低声部,全部女生划分为高声部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年龄较大的则放在外声部。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声部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要增强外声部,最好挑嗓音条件好的学生来充实低声部。
合唱是一门集体的合作艺术,需要培养队员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应避免“个性”,去掉个人突出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要彼此照应,训练大家有所控制地歌唱,互相合作地唱出统一的音色。如:合唱中音量过大的队员要求相对收小,音色过亮的队员要求圆润,而对唱得过轻的则要求放大些。总之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学会在合唱训练中互相聆听。
六、对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歌曲因内容的不同,处理与表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了解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不同特点去教学。其次,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师生共同的二度创作,然后再去组织演唱,可以使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充分表现。总之,合唱教学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广泛开展合唱教学是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合唱教学又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声乐培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学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师法》、《教育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颁布,对承担提高劳动者素质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基地,它以培养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为目标,为了真正实现其培养目标和规格,音乐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技能训练,声乐教学技能又是中学音乐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然而,从对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调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演唱能力较强,而学生的教学技能却很差,普遍反映为学生参加工作后,对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高等学校音乐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严重脱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践证明,目前那种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和演唱技术,忽视对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不仅对教师授课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对每种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范围、效果和质量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教学技能的培训和评价更具有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可操作性。更加突出了教学技能的训练,化了教学技能训练。因此,对声乐教法课程进行微格教学研究,对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法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对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设计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控制原理。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从无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发生改变的明确阐述。教学技能则是为达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技巧。在微格教学训练时,训练任何一项教学技能,针对任何一项简短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受到教学目标的控制,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师范生又必须熟悉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学技能,明确技能训练的目标,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和技能训练目标控制教者的教学活动,控制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控制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规范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
2、要素分析原理。微格教学的设计把教学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构成这一整体的各要素(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教学评价等)及其复杂的制约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分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学传播效果的动态过程进行探索,从而确定富有成效的设计教学方案。
3、优选决策原理。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教学而言,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最好的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优选出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力争使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于特殊的教学情境。
4、反馈评价原理。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过程,它不仅有信息的单向传递,也有信息的双向交流。教育传播理论认为,反馈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教育传播过程成为双向交流系统,使教者了解到信息的传递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对自己的传播行为作出改进。在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设计学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反馈信息来控制和调整教学过程。
(三)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在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
2、教学过程: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条件,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
3: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束时,如何获得反馈信息,以评价教学效果。
(四)微格教学的设计依据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评价微格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微格教学时应依据声乐教学法课程的总的教学目标,结合微格教学训练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微型课教学目标,通过微格教学逐一实现微型课教学目标,从而逼近和实现教学的总目标。
2、教学内容: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时,虽然只是通过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但是,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教师应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分析教材体现出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使教师掌握分析、研究教材的方法。
3、教学对象:通过对学生特征的分析,获得学生集体及个体有关知识基础、认知特点、智力水平、演唱技能水平等各种背景资料,作为微格教学设计安排的依据。
4、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以及记录、储存、再现信息的各种资源的媒介。教学媒体的选择不但依赖于每种媒体的特性和功能,也有赖于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教学内容是媒体选择的重要依据,对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尽量选择直观的媒体。对比较直观的教学内容要选择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媒体。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认知水平来选择媒体。
(五)微格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微格教学的设计依据,结合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特点和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程序(流程图1)。
图1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流程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实施
(一)微格教学的实施程序
为了更好的对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进行控制,根据微格教学的设计程序,结合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步骤流程(流程图2)。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阶段划分
为了更好地对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我们把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分成四个阶段,每个微格教学阶段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微格教学前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该项微格教学阶段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并对该阶段微格教学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提出要求。通过微格训练有95%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微格教学。指教者(学生)严格按照微格教学程序和教学阶段,认真准备每次的微格教案。
第一阶段、教师讲解技能训练阶段:该阶段又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语音、语调、语气、音量、语速、节奏等教学语言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时采用朗诵歌词、讲解演唱作品、分析曲目、讲解演唱技法的形式,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能力。第二部分为教师讲解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讲解的结构、语言清晰流畅、使用例证、形成连续、进行强调、反馈等讲解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时采用讲解演唱作品、分析曲目、讲解演唱技法的形式,运用演唱法、述说法、谈话法、论说法来提高学生讲解技能能力。
图2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步骤流程
第二阶段、声乐专业技能训练阶段:该阶段又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范唱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正确范唱、错误范唱、夸张范唱等培养目标。第二部分为伴奏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即兴伴奏、固定伴奏培养目标。第三部分为声音辨析技能训练。教师制定出共鸣腔体使用、声音运动方向、发声状态、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歌曲情感、演唱歌曲整体性培养目标。训练方式:采用小组课微格训练的形式,从生活中各种感觉提炼出歌唱感觉、正误对比、自我感觉、形象比喻、模仿、讲解与范唱进行声乐专业技能微格训练,运用比较法、演唱法、伴奏法、例证法、述说法、谈话法、演示法、示范法,采用迁移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矫正式指导法、对比式指导法、兴趣式指导法进行微格训练,提高学生范唱技能、伴奏技能、声音辨析技能的指导能力。
第三阶段、教学控制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制定出教学组织、教学容量、教学时间、教学节奏等控制技能培养目标。训练方式:采用小组课、个别课微格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教学控制技能能力。
第四阶段、说课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制定出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的“说课”能力的培养目标。采用分组“说课”微格训练的形式,运用述说法、谈话法、论说法进行“说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说课”能力。
(三)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与评价
1、成立微型课教学班:对温州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2002级80名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分班,教师讲解技能训练、教学控制技能训练、说课技能训练微型班由5-7人组成,声乐专业技能训练由个别课、小组课的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学生在技能训练的不同阶段,根据该阶段技能的训练目标,学生轮流扮演教师讲课。
表1声乐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一览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教学技能综合评价得分检验一览
-
校园服务管理方案范例(3篇)
校园服务管理方案范文篇1【关键词】校园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1安全现状校园网是学校基础设施,用于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校园网的安全情况有学校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
-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范例(3篇)
无证经营的处罚条例范文目前,运政管理部门在道路运输管理、执法中所运用的的各类法律、法规及规章正在逐步健全、完善。反之,若用之不善的话,将会对行政机关包括个人都带来影..
-
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范例(3篇)
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范文【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方式依其系统结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两种建立方式――总体财务预警和分部门财务预警系..
-
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例(3篇)
车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为确保安全度汛,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安全意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我所成立了以县交运局党委副书记、运管所长为组长,副所..
-
大班教务工作计划范例(3篇)
大班教务工作计划范文为了能把本班建设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教务处新学期工作计划范例(3篇)
教务处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关键字:百江镇;计划生育;宣教;服务1桐庐县百江镇计划生育服务宣教工作现状桐庐县百江镇位处杭州市西南方,占地面积为234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人左右,是05省..
-
道路施工交通管理方案范例(3篇)
道路施工交通管理方案范文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0.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
-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范例(3篇)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范文1掌握出生信息、促家长登记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生儿出生信息、促家长来所登记是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的前提,我镇主要通过以下5个途径来完成。1.1分娩医..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