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起源范例(3篇)

daniel 0 2025-06-20

人文精神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中共革命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当代大学生,尤其要抓好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中共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品质。它是鲜活的政治理论教育素材。鉴于此,高等院校有必要大力弘扬中共革命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利用多维立体课堂,引导学生由理论到实践学习中共革命精神

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本质上是在一门课程教学里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标是在教学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多维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亲临了解革命旧址的红色资源三个维度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中共革命精神。首先,改革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性强、灌输性强、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所以必须丰富思政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样更有利于中共革命精神的传播。课堂教学可以运用问题探讨法、小组讨论,情景结合、案例分析,观看电影、演讲辩论等多种方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与学生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校园主体例如社团、学生会、教师团体可以利用各种国家重大节日开展以中共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唱红歌比赛、演讲比赛、并利用报亭展览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也可以利用高校娱乐性和学术性两种功能相异的社会团体来加强大学生对中共革命精神的了解。最后,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中共革命山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学生通过亲自参观红色资源,了解革命故居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受历史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时刻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二、利用“三个结合”加强大学生对中共革命精神的掌握

“三个结合”主要指地区精神和与全国精神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中共革命精神作为一种全国性的精神,它的学习必须与与之一脉相承的其他精神相结合学习,例如: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把地区精神与全国精神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中共革命精神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精神的学习,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是一个掌握基本理论的过程,课外学习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实地考察,让大学生通过革命旧址背后历史故事的学习,对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感同身受,从而确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确立起艰苦奋斗的学习工作作风,这同时也是第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不能光理论而理论,也不能脱离理论而去参加实践,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达到效果最优。

三、打造集研究、服务、宣传于一体的中共革命文化宣传产业链

打造集研究、服务、宣传于一体的中共文化宣传产业链指的是:集中共革命精神的学术研究、服务于大众的中共革命文化产品的开发、中共革命精神的宣传于一体。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对中共革命精神的学术研究应包括对其产生、发展、形成、特点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其内涵进行提炼和升华,并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文化产品承载着传播思想的功能,在把握中共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之后,就要加强对中共革命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文化产品的开发要服务于中共革命精神的传播。通过报刊、书籍、电视剧、电影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来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中共革命精神的传播,让人民群众建立起共同的民族情感和理想信念,形成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我们要加强网络、电影、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对中共革命精神的宣传。一是要整合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创新方式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利于中共革命精神的宣传。二是利用网络开辟中共革命事迹专栏、撰写与中共革命精神相关文章、利用本校学报增刊收集文章,推选优秀文章上传网络以供大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弘扬中共革命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塑造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培养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谢建平.苏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0.

人文精神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特征;精神特质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153-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特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整体建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能够体现一定区域范围特点的文化类型,是历史遗留所形成的地方文化积淀。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资源特色鲜明。

一、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概述

地方特色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区长期形成的具有历史继承性、地域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文化[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生物环境以及历史变迁所造成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的人们会形成该地方所特有的生活习惯和精神世界。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断发展、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又相对稳定,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因此它具有独特的地域烙印。所谓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是指黑龙江人民在共同生产、生活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发展和形成的龙江人民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地方意识、地方情感和人文环境。包括凝聚在龙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生活习惯中的龙江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历史遗迹、文物、博物院、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标志性建筑、烈士陵园和杰出人物等。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五类:

(一)自然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在中国的地域版图,犹如一只昂首奋进的天鹅,翱翔在祖国的北部边疆。这里不仅有辽阔的地域、肥沃的土壤、浩瀚的林海、密集的河流、广袤的湿地,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等资源,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必然对黑龙江人民性格的形成打下了强烈的印记,形成了粗犷、豪放、热情、大方、好客、质朴等性格特征。另外,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高寒地带,冬长夏短,冰天雪地,气候寒冷,生存环境对人构成挑战。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去征服自然,才能在不断地开发建设中获得生存发展。因此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锤炼了他们的尚武精神与强悍民风,铸造出了无畏不屈、勇往直前、艰苦创业的民族性格。

(二)民族文化资源

黑龙江是个民族多样化的省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风情。多民族的聚居,陶冶出绚丽多彩的满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北方世居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保留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如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长期以来,各民族兄弟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创造了各自多姿多彩,既有共性,又具自身特点的民族文学、民间艺术、民族音乐舞蹈和民族风情等民族传统文化,如鄂伦春族的歌舞和桦皮画,赫哲族的鱼皮工艺品精深加工,朝鲜族的民族风情园,满族的剪纸、刺绣等等。正是这种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黑龙江文明,造就了黑龙江人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如今的黑龙江更是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全世界人民。

(三)移民文化资源

黑龙江因其边疆的特殊地缘关系,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黑龙江不仅属于一般的移民文化,而且是典型的中外交流文化。黑龙江地区是有清以来的移民大省,其中90%以上是关内移民,不同时期大量关内移民的到来,对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开发与近代文明的构建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移民和移民后裔带来和创造的大量中原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杂交文化,这些文化通过日常饮食起居习俗、行为准则、社交礼仪、民间祖先崇拜、手工艺品等形式,在民间保有深厚的基础,深刻影响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另外,自上世纪初修建中东铁路后,俄罗斯人、犹太人及20多个国家的近20万侨民的涌入,形成了独具国际交汇特色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这种中西交融文化和国内的不断的移民文化积淀了黑龙江多元文化的底蕴,形成了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异域文化多元交融的文化格局,形成了既具有边疆和民族色彩,又带有中西交融性质的文明特质,具有中原文化不具备的兼容吸收性与开拓创造性。

(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红色资源主要是指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抗争外敌入侵,求得民族独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秀民族精神、先进文化思想以及承载这一切的纪念场所、遗址和特定标志物。“黑龙江革命历史悠久,产业工人革命历史最早。1908年哈尔滨中俄工人在太阳岛举行万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是中国工人阶级首次纪念自己的节日。1918年,哈尔滨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工会组织,到1920年共组织了4次中东铁路全路大罢工。”[2]更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黑龙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抗日武装为主体,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反对日伪统治,坚持艰苦卓绝斗争,消灭了大批的日伪军,培养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彪炳史册的英雄篇章。

另外,黑龙江省至今仍保存了大量的战争遗址和历史文献等。例如,17世纪以来,黑龙江人民在对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留下了诸如漠河古城、依兰靖边营要塞和泰来江桥等处抗战遗址,以及多处抗日联军遗址。其中“731”罪证遗址陈列馆作为人类战争中最血腥、最残酷的见证,一直以来发挥了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五)优秀人物资源

黑龙江这块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龙江儿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联12勇士“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杨靖宇气吞山河,威震八方;赵一曼大义凌然,使顽敌失措惊慌;八女投江,巾帼英雄耀千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初期,铁人王进喜为了新中国的石油事业,英年早逝;苏广铭发明创造,成为新中国技术发明的标兵;金训华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与洪水搏斗而牺牲;马永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一生无怨无悔地献给了林业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时期,苏宁面对炸弹,毫无畏惧,勇救战友;顾双彦全心全意为人民,公正办案,铁面无私;付华廷艰苦奋斗,把资源匮乏、气候恶劣的偏僻农村建设成拥有10亿资产的富华企业集团,创建了黑龙江的华西村;翟志刚、刘伯明遨游太空,造就一代航天英雄。正是有像他们一样千千万万具体有优秀品质的龙江儿女,才有了充满活力、繁荣兴盛的黑龙江。

二、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特色文化资源是以文化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为基本依托和本质特征的,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也具备这些基本特征。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经历了民族沧桑,发展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拓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有着鲜明的特征。

1.地标性显著。黑龙江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是真正意义上的“北国”,中国的“北极”和“东极”都在黑龙江省境内。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历史赋予黑龙江自然、自在、神奇、浪漫的特色。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冰雪、野生动物等世界十大自然资源一应俱全。如以哈尔滨冰灯雪雕为代表的冰雪文化,以太阳岛、镜泊湖、五大连池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文化,尤其是黑龙江独特的冰雪文化和夏季的景观消夏文化资源,充分显示出了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的地标性特征。

2.差异性与融合性并存。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因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传统、禀赋基质、生成机制不同而在类型和形态上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各特其特,各美其美,又无法取代。比如从文化起源角度看,黑龙江文化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复杂的文化模式,呈现出了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关内文化、以俄罗斯文化、朝鲜文化为主的移民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冲突和交融局面。

3.典型性和时代性兼容。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但又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黑龙江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经典的、具有永恒美丽的黑龙江优秀精神――在民族革命时期形成了“闯关东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龙江交通精神”、“抗洪精神”、“马永顺精神”和“航天精神”等等。时代在变,黑龙江人民也在不断适应历史的车轮,与时俱进,不断谱写新的辉煌。

三、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的精神特质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黑龙江文化是黑龙江地区每个个人在特定的客观状态即生态环境中,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3]。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有其所特有的价值与内在合理性,是黑龙江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于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在时间上回顾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要在内容上整理它的有形和无形,尤其要总结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的精神特质。“东北抗联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闯关东精神”、“冲破高寒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都是黑龙江特色文化资源精神特质的典型。如果对这些精神进行总结归纳,它和黑龙江优秀精神是完全契合的,概括起来就是忠贞报国、勇于献身的爱国奋斗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尊重科学、讲究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开拓进取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和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4]。时代强烈呼唤文化的建设和塑造,黑龙江人民必将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将黑龙江特色文化发扬光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翠红.高校道德教育的错位及调整[J].思想政治教育,2008(5).

[2]懂依江、徐晓风.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构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50.

人文精神的起源范文篇3

关键词:红色文化;主体性;战斗精神;军校学员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191-02

军校学员是未来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军事斗争准备中人才资源的保障,培育军校学员的战斗精神是关系到军队和国防建设现代化发展的大事。克劳塞维茨曾说:“胜利通常产生于各种物质力景和精神力景的总优势。”“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战斗精神是战争的灵魂,培育和锻造官兵战斗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发挥官兵主体性,激励官兵战斗意志,培养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是新时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具体要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和发辉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一、战斗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大力发扬红色文化精神,筑牢学员的理想信念

战斗精神是作战集团或战斗单元在执行作战、训练及其他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政治觉悟、情感意志、素质能力等浓缩升华并外化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工具,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斗精神作为政治精神的集中体现,首先表现为坚定的政治信念,从根本上服务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政治目标。因此,培育战斗精神,首先要强化官兵的政治信念。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具有地域和历史特色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强化官兵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军校学员战斗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

发扬红色文化精神,筑牢学员的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一是要突出战争的正义性教育,牢固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要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教育官兵认识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是国家的意志。要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坚定为祖国、为人民而战的思想。提高军校学员的政治敏锐性,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军校学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二是要坚定听党指挥,坚信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也是未来作战严守政治纪律的最根本的要求。在艰苦的斗争条件下我军和人民群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听党指挥。当前可以利用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员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三是坚定战争必胜的信心,为打赢做好精神准备。红色文化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体现了面对生死考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要利用红色文化丰富优秀的资源,鼓励和感染学员,使学员的灵魂得到洗礼、战斗意志得到升华,培育学员吃苦酬劳、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为打赢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二、战斗精神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依靠红色文化民族精神的催化,加强学员传统教育

战斗精神不是孤立的精神状态,它根植于社会、民族、军队的精神土壤之中。克劳塞维茨说过:“一支军队所能具有的精神是因为这个民族本来就有这种精神。”民族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基因,决定着战斗精神的形成和走向,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疑聚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应当与传统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传统精神成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资源。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优秀养分的有益吸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内涵深刻,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国家富强生生不息、战斗不止的伟大精神品格,深化了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的理解,强化了对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的感悟。红色文化是记录历史的宝贵史料,是人们超越时空认知史实的优质载体。可以说,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元素,都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中找到,因而客观上为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要结合民族和历史的文化传统进行战斗精神的培育。把那些红色文化小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气节情操的历史人物、历史传统,经典的诗词文章和著作,当地的红色文化胜地、名人故居和纪念馆等等,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生动教材,培养和强化官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注重发掘红色文化中军队传统精神的资源宝库,注重把我军传统精神作为凝聚军心士气、塑造雄师劲旅的精神平台。把我军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传统,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内容突现出来,着力对官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打牢官兵战斗精神的思想基础。如用优秀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感染学员,用优秀历史红歌激励学员,用激昂战斗口号激发学员,在耳濡目染中把我军的传统精神铭刻在学员的脑海中,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三、战斗精神具有巨大的潜能性,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训练实践,激发和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战斗精神焕发出来的潜能,来源于广大官兵能动的创造性实践。克劳塞维茨认为,“物质的因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因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看一支部队战斗精神强不强,很重要的就是看这支部队能否把每个官兵的思想、情、意志以及聪明才智凝聚到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上,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要注重日常养成,坚持把战斗精神的培育放在日常的教学训练实践的全过程,苦练打赢本领。

学员战斗精神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一是要强化教员战斗精神,将战斗精神培育融入到教学中。在军校学员接触最多的是各专业课的教员,教员的世界观、人生观、责任感和战斗精神对学员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应当强化教员队伍的战斗精神,通过他们将战斗精神培育融合到教学训练中去,让学员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战斗精神教育。红色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丰富性、生动性、直观性,感染性,教员可以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采集红色文化中鲜活的素材,在教学中积极调节学员的思想情绪,采取各种方法围绕培养战斗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适时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力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资源,提高利用效果,更好发挥课堂教学在战斗精神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同时,要根据学员的身心和认知特点,将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校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开展红色经典快乐阅读、红色班级创建、红色经典影视展播、大学生红歌会、红色诗文朗诵赛、编写《红色记忆》书籍等活动,宣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使学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主动内化战斗精神。二是要完善训练内容,将战斗精神培育纳入训练体系中:把军人的使命意识、牺牲精神、纪律观念、团队意识、心理素质、战备观念等战斗精神要素注入训练内容体系,紧紧围绕战斗精神的培育,适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英勇顽强、敢打硬仗、临危不惧的红色文化精神,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尽量把情况想得复杂一些,把困难想多一些,把战场环境设置逼真一些,在学员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磨练学员战斗意志、锻造学员过硬作风,锤炼学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战斗精神具有感染性,营造有利于战斗精神培育的红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

战斗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在战场上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产生于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官兵思想情绪、意志在战场上交互感染、互相影响的结果,要培育这种精神,一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先导作用,二要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

  • 下一篇:创新训练总结范例(3篇)
    上一篇:信用社主任工作总结(收集11篇)
    相关文章
    1.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范例(3篇)

      小学武术教学反思范文武术运动走进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

      daniel 0 2025-06-20 14:35:01

    2. 科技创新体系范例(3篇)

      科技创新体系范文关键词:金融危机;结构导向;科技创新;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服务;经济结构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应对由此产..

      daniel 0 2025-06-19 14:48:22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表现范例(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表现范文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保障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必然会对中职生产生巨大的心..

      daniel 0 2025-06-19 14:46:58

    4.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范例(3篇)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范文关键词:柔韧素质;课堂教学;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68-01一、吻靴目的:低压腿,主要练习膝关节的柔韧性。武术谚..

      daniel 0 2025-06-19 14:45:35

    5. 护理和临床医学的区别范例(3篇)

      护理和临床医学的区别范文关键词:移动;PDA;信息共享中图分类号:R6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一、系统简述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医院管理理念的不断..

      daniel 0 2025-06-19 14:44:12

    6. 教育教学能力总结范例(3篇)

      教育教学能力总结范文一、在思想上,积极上进。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试,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

      daniel 0 2025-06-19 14:42:49

    7. 传统手工业的调查报告范例(3篇)

      传统手工业的调查报告范文【关键词】广告效果调查调查体系【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目前,国内的广告普遍存在着广告效果不..

      daniel 0 2025-06-19 14:41:25

    8. 精神文化的作用范例(3篇)

      精神文化的作用范文关键词:体育舞蹈;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2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daniel 0 2025-06-19 14:40:02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6-20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