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好处范例(3篇)

daniel 0 2025-11-05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

关键词: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目前,陕北各个市(区)县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列为了重要的规划内容。特别是结合红色旅游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将红色旅游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陕北红色旅游的兴起

1.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篇2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业

当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资源的独特和富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和发展前程,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和文化的结合成正比。

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因地处青海湖北岸而得名。总人口28.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有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9%。海北州旅游资源富集,有湖泊、沙漠、草原、雪山、林海、峡谷等高原自然景观,全省旅游规划中82个金品景点有22个在海北,目前,国家4A级景区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有5处(原子城、鸟岛、沙岛、祁连山风光、百里油菜花海),成为青海唯一4A级景区全覆盖的地区。2007年,“原子城”为代表的部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成。2011年青海湖为晋升5A级景区。

2001年州委、州政府召开了首次旅游工作会议,并出台了《海北州加快旅游业发展决定》,2005年在《海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则纲要》中提出建成全省重要的旅游基地。2005年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全州旅游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产业发展的决定》。2007年州委、州政府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二次旅游的精神召开了全州第二次旅游大会,提出了海北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名州转变,要全力推动海北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北提供有力支撑。而少数民族文化是海北州文化的显著特色,也是开发潜力之所在,打造优势品牌之所在。因此在发展海北州旅游业中,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发挥文化在海北州旅游业发展中的灵魂地位,以此促进海北州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开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地旅游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文化的追求,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旅游者进行旅游,其动机上是对一种文化的追求,离开了文化,旅游就失去了吸引力,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枯燥无味、贫瘠单调,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文化产业是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

二、海北州独特的文化资源

海北州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全州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7处,县级42处,全省412个精品旅游景点中,海北境内拥有85个景点,位居全省第二。在全省“一圈三线”旅游格局中,海北地处环青海湖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圈的西线和北线的核心位置,人文旅游资源富集。藏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和特色宗教文化构成了独具异彩的人文景观。有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圈上的“两弹”诞生地——“中国原子城”,现如今原子城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花园式草原新城,是西部乃至全国的著名红色旅游区。有久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沙陀寺、刚察大寺、白佛寺、麻匹寺、仙米寺、珠固寺、祁连阿柔大寺等多座佛教寺院;有西汉王莽建郡的古西海郡。目前“古西海郡”的申遗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以求更好地开发利用三角古城、虎符石匮历史文化,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底蕴;有极具文物考古价值的克土古城、浩门古城、永安古城、峨堡古城。尤其地处青藏高原,宗教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少数民族创造并形成的语言、、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丰富而多彩。环湖地区的安多藏族及地处祁连山腹地的仙米地区“华热”藏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差异,他们在婚丧嫁娶和起居、饮食、礼仪及文化活动诸多方面与其他藏区既相似又有不同,因而形成了与其它藏区不同的、宝贵的、特有的传统节庆及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地处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回族自治县,又有其独特的回族民族文化,这些人文旅游资源颇受游客青睐。

这些文化,有的已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比如,民族歌舞、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体育等等,但在宗教文化、民间手工艺制品,文物古迹、风俗文化等方面的挖掘开发上,远远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尤其文物古迹在有形文化遗产中是最能突出民族的精神。但海北州民族文化旅游方面仍有许多制约因素。比如,民族文化旅游起步晚、缺乏资金投入;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服务意识不强;景点建设滞后,硬件实施薄弱;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着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以及小规模的文化发展状态等等。

三、以文化意识推动海北州旅游业发展

(一)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海北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处于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藏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凝重而神秘,可以说是藏族文化的重中之重。各寺院的大法会可以紧密地与旅游联系起来。尤为突出的宗教文化现象,应该以刚察沙陀寺的藏戏和青海湖祭海活动为载体。挖掘这些宗教文化更能提升民族文化旅游的文化底蕴。还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潜心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潜心创作。比如:回族的宴席曲、藏族的卓舞、则柔、说唱、藏戏,门源的皮影戏以及其他民族的民间艺术,努力打造文化旅游丛书,增加文化的内在含量。

(二)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对文化进行不断的丰富,从而达到文化品位提高的目的。一要以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寻找、放大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点,大力开发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赋予原有旅游景观以更新、更深的文化内涵。二是要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品位。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服务、旅游商品进行高品位的文化开发,挖掘其文化内涵,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实施精品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把强烈的文化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城市功能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三)有效优化民族文化。著名学者费孝通曾经指出:“文化不仅是除旧立新,而且也是推陈出新,温故知新。”对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进行美的设计,美的提炼,美的升华,从而不断提升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功能。

文化旅游好处范文

【关键词】山西旅游业区域合作发展探究

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素有“华北后花园”,“中华文明的摇篮”的美誉,但在这些光环的后面隐藏的是:山西的旅游业在全国并不突出,排名一直在20位左右徘徊,这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旅游经营方面的原因。

一、山西旅游业现状分析

1.多姿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除了沙漠和海洋外其他的自然景观一应俱全。山西地处我国中部,位于季风与非季风的过渡带,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在这种过渡性气候类型下形成了独特多样的自然景观。

山西有野生动物405种,“自然保护区39个(其中属部级的四个),森林公园30个(其中属部级的有18个)”。其中独特的生物景观有宁武芦芽山的褐马鸡,历山自然保护区的娃娃鱼、猕猴等;山西位于

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必然会形成为数众多的瀑布、水库、峡谷等水体景观,如壶口瀑布、龙门、宁武天池、以及有中国“死海”之称的运城盐湖等。

2.缤纷绚丽的人文旅游资源

灿烂悠久的历史留给山西丰厚的文化积淀,“全省已经查明的旧石器遗址近400处,而其中旧石器早期遗址就有150多处,位居全国第一,”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旧石器遗址——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就在山西;“现存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第一;现存古建筑18118处,全国最多,唐代以前建筑全国四处,全在山西,宋、辽以前的地面木构建筑106处,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唐代以来彩塑最多的省份,共有12712尊;现存的寺观与墓葬壁画达2400多平方米,居全国第一”;有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大同、代县、祁县、平遥、新绛等。

3.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

山西是南部的农业文化向北部游牧文化的过渡区,位于北京西安两大垄断区域的中间。在山西高速路网的支持下,山西用最为便利的交通将两大旅游中心联系起来,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旅游者中的一小部分在路过山西时停留一下,对山西的旅游来说就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4.薄弱的旅游基础

旅游业总是与青山绿水、轻松舒适连接在一起,可是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担负着我国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原煤输出任务以及北京、华北地区的输电任务。由此带来的大气、土地和水体污染却使山西的环境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再加上山西旅游业发展比较晚,山西在人们印象中烟囱黑烟滚滚,道路煤灰飞扬,河流浑浊不清。

山西位于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在我国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分界线上,气候复杂、多变。春天干旱、多风沙,夏日降水集中,秋天寒霜屡降,冬日寒潮突袭、大雪弥漫,一片白色世界。在这种气候类型下必然造成山西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都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桎梏。

二、山西旅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脱节

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只有与自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强的吸引力,才能更好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山西的旅游营销主打的是文化牌,主要是一些古建筑,晋商大院等的推介,殊不知山西的自然风光丝毫不亚于其文化景观,如:五台山高山草甸上马儿悠闲自得;宁武天池犹如人间瑶池;壶口瀑布“齐万水与一壶”;漂浮“死海”(运城盐湖)之上,宛如畅游于远古神话之中;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原始,和谐自然。对这些自然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导致宣传和开发不够,降低了旅游吸引力,回头客少,旅游淡旺季明显。

2.旅游产品开发落后

山西的旅游资源丰富举世公认,但好的资源只有变成好的产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山西的旅游产品开发目前还处于低级档次,只有少数景点可以称其为产品,大部分旅游资源还在经历着风吹日晒,无人问津的惨状,许多资源正渐渐失去它们的旅游价值。

3.景点管理混乱

在旅游过程中,好的管理可以给旅游者带来美的享受,相反管理不善就会给旅游者的旅途带来不悦,减少客流量。目前山西个别旅游景点管理比较混乱,在旅游过程中经常发生抢客、拉客,跟卖、强卖等宰客现象,一方面给旅游者带来麻烦,另一方面也损坏了山西的旅游业形象。

三、发展山西旅游的对策

1.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山西要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还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煤矿、钢铁、电厂、炼焦等重污染企业的生产,提高环境标准。大力提高居民素质,加大教育投入,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要提高各个旅游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资源、增加游客的回头率,促进他们宣传山西的积极性。

2.建立全新的投资模式

山西目前的旅游投入主要还是来自政府,资金来源不足,以后不仅要加大开放力度,大力吸引省外,国外资金,而且要把重点转移到省内民营企业家及居民投资上。在引资模式上可以考虑在当地旅游资源保护部门的牵头下,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分红或者在当地旅游资源保护部门的有效管理之下进行开发,切不可将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权完全的转让于社会上的开发商,资源保护要放在第一位。

3.建立全新的营销模式

山西既然主打的是文化牌就不能简单的把古建筑展示给游客看,而是要挖掘这些古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这些古建筑里曾经有过灿烂的历史文化,现在人们有了解这些文化的需要。将这些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再与古建筑相结合就一定能获取理想的市场效益。这些年来随着《乔家大院》等一大批介绍山西文化的影视作品在央视的上映,再加上报纸、网络等传媒的大力报道,山西的一些旅游产品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既廉价效果又好的营销方式。山西有文化有历史的景观还很多,我们一定要逐一的开发它们的文化内涵,这样就能使山西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4.山西特色旅游产品设计

山西的众多旅游景点都在各自独战,这样既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利于山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如果对这些景点进行整合,形成特色旅游产品,共同开发、共同营销,不仅可以节省财力、物力,而且也会促进山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在目前已经形成的佛教文化、晋商文化、根族文化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发以下旅游产品。

平遥、大同、代县、祁县、新绛组成名城文化旅游线。这条线基本上沿大运高速公路成线分布,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在平遥古城的带动下亦有着较大的潜力。

太原及朔州组成煤炭旅游线。这条线是我国的能源基地,煤炭品种齐全,开采规模大、设施齐全,方式多样。在当今我国能源紧缺的环境下,以关系能源安全为主题的旅游亦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万家寨、壶口瀑布、龙门、风陵渡、鹳雀楼、三门峡水库等组成黄河沿线景观。这条线沿黄河分布,文化内涵丰富,自然风光秀丽、多样,有山、有水、有瀑、有湖,基本上包括了全省的最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观赏性极大。

5.走与周围省市区域协作的道路

为了促进山西旅游业更快的发展,仅仅解决目前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山西旅游的远景规划。重点做好与周围省市的合作,参与到西安、北京两大垄断性旅游城市的竞争中去,充分利用好目前良好的“看一千年中国在北京,看三千年中国在西安,看五千年中国在山西”的氛围,营造一种不到山西就不能看清中国历史的全新理念,使中外游客要看山西不错过山西。

可以将晋南及晋东南区的远古神话遗址、传说、古人类遗址及其他历史遗迹等整合起来做成一个既优又强的五千年文化旅游产品。这样可以与西安的三千年文化,北京的一千年文化共同组成“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廊”。一方面分享同等的旅游客源,另一方面补充完整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给游客一个整体的感受。可以与周边的西安、洛阳、北京密切协作,共同开发、共同营销增强集体竞争力,共同组建旅游集团,共同设计旅游线路,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在晋北可以将内蒙古的游牧文化与当地的半农半牧文化、佛教文化整和起来。在这里展现的是几千年来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里留下的古战场,古长城,古关口以及古代名将遗迹在全国拥有独特的地位。

在忻州,可以将其两边的陕西延安、吕梁山、五台山、太行山联接起来形成中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区域面积最大的红色旅游文化区。

6.发展山西的现代综合旅游

在山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摆脱过去仅依靠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游客的传统做法,逐步扩大会议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游、徒步游、展览旅游等的比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可以将世界或国内有影响力的会议、运动会等活动吸引到山西来举办;也可以加强山西特产、民间艺术品的开发,促进购物旅游;也可以引进一些大型的游乐设施,吸引城市休憩人群。最好是组建现代化的综合旅游集团(吃、住、行、观、玩、购一体化),使游客来到山西后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尽可能多的旅游资源。这样经营,一方面可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游客满意度,增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西的旅游业建立在丰富的旅游资源上,目前虽然其发展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毕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经过不久的努力,山西旅游业一定会克服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走到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的前列。

参考文献:

[1]籍振芳.山西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1).

[2]杜玉琴.发展山西文化旅游问题初探[j].经济问题,2002,(3).

[3]《中国国家地理》山西专刊[m].2002,6.

[4]张遂,马慧琴.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3,(1).

[5]李秀英.五台山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

[6]冯鸿国,刘佳.关于山西旅游产业投融资问题的研究[j].产业论坛《生产力研究》,2005,(11).

[7]刘焕东.关于山西与内蒙古联合旅游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管理论坛,2005,(5).

[8]郭娟.论山西红色旅游发展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学院学报,2006,(1).

  • 下一篇:财务业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例(3篇)
    上一篇: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收集11篇)
    相关文章
    1.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例(3篇)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篇1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能动性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由整个教育模式的弊端..

      daniel 0 2025-11-04 14:52:35

    2. 公司团建运动会方案范例(3篇)

      公司团建运动会方案范文现代企业为了有效实现战略规划目标,普遍规范各职能条线的专业核决工作,并加强战略管控和风险管控。与此相适应,企业文件材料的归集管控也得到了同步强..

      daniel 0 2025-11-04 14:52:22

    3. 房地产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例(3篇)

      房地产财务风险研究背景范文[关键词]宏观调控;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62-021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特点11强化风险..

      daniel 0 2025-11-04 14:52:09

    4. 山楂树之恋影评范例(3篇)

      山楂树之恋影评范文篇1[关键词]纯音乐;《山楂树之恋》;艺术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声电影便逐渐地发展起来,影视技术不断地成熟,音乐逐渐成为电影当中的重要元素。声音音乐贯穿..

      daniel 0 2025-11-04 14:51:57

    5.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范例(3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饮食预后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及全身疾病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血便等,可伴有..

      daniel 0 2025-11-04 14:51:44

    6.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例(3篇)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篇1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思维,围绕着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理解、记忆、评价、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应该强调以..

      daniel 0 2025-11-04 14:51:32

    7.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范文一、关注学生本位,培养独立思维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从他”行为,关键在学生不会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未养成独立思考的..

      daniel 0 2025-11-04 14:51:18

    8.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例(3篇)

      企业文化团队精神总结范文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__年3月13日)适应转变更新观念全力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在集团公司首届员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各..

      daniel 0 2025-11-04 14:51:06

    9.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篇1在紧张与忙碌之中,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整个学期,我们班老师都能认真遵守本园的规章制度,热爱幼儿,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1-05

    10. 拆迁工作总结(收集11篇)

      拆迁工作总结篇1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xx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作重点,明确

      栏目名称:工作文案 0 2025-11-05